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台辦主任「首秀」為什麼見他?

國台辦主任「首秀」為什麼見他?

撰文丨邢穎

近期,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台灣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在大陸的行程頗受關注。

今天(3月26日),在本次大陸之行最後一天上午,朱立倫在上海見到了剛履新不久的國台辦主任劉結一。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這次會面有著不一般的意義。這是劉結一本月21日接任國台辦主任後的首次「亮相」,同時,朱立倫也成為國民黨內乃至如今台灣政壇內第一位與新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見的人士。

據報道,兩人都提及「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基礎,雙方應共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

國台辦新主任首次亮相

此前,朱、劉兩人是否會面已引發外界猜測。

出訪前被問及是否將與劉結一會面時,朱立倫笑而不答,僅表示此行勢必將會見到一些老朋友跟新朋友。現在看來,劉結一是「新朋友」。

再從劉結一的角度看看。中共中央本月21日公布其由國台辦副主任出任國台辦主任,上任僅五天後,他便赴上海與朱立倫會面,不可謂不重視。

同時,這種首次亮相的方式,與國台辦前主任張志軍比起來,有相同,也有不同。

2013年3月22日,也是在履新國台辦主任後的第五天,張志軍以新身份亮相首場活動,出席在福建平潭舉行的第十一屆兩岸關係研討會並與兩岸記者互動。

這在當時被視作撬動兩岸交流之舉。有記者評價稱,擅長與媒體打交道的張志軍將更好地運用媒體力量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

而劉結一以與台灣政界大佬的會面作為履新後的首場公開活動,在兩岸官方交流中斷和美國總統簽署台灣旅行法的形勢下,此舉無疑顯示其對台工作的新思路和新的工作方法。雙方達成的共識和之後的落實成為人們關心的重中之重。

首站到達南京中山陵

劉結一在會談中表示,全面落實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惠及台胞的措施,推動包括城市交流在內的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朱立倫此次登陸正是以城市交流的名義來的。作為新北市市長,他從本月21日起率團訪問江蘇南京、蘇州、崑山和上海。

其中,22日上午拜謁南京中山陵是他的首個活動。

據台灣島內媒體報道,朱立倫表示,這次是他第一次到南京,所以一定要到中山陵致祭,一方面緬懷中山先生,一方面也表達對中山先生的尊重。之後,他還前往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總統府」舊址參觀。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注意到,在南京交流期間,朱立倫特別選擇了搭乘地鐵的出行方式。

22日下午,他乘地鐵到南京大學和台灣學生座談。據報道,他想實地來體驗一下這裡的交通建設。他認為,現在不論是公共建設還是地鐵建設都會碰到一些瓶頸,在開發建設過程、民眾的意識和土地的取得等方面都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這些都是各地政府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此前,擔任新北市市長的朱立倫曾就地鐵票價過高問題在市政會議上發聲,提出票價合理化以吸引更多人搭乘,「若一開始票價過高,造成民眾搭乘意願減低,反倒得不償失」。

不知道朱市長有沒有從南京地鐵中「取到真經」。

國民黨黨主席來不來?

因為朱立倫此次大陸之行的時間點,台灣媒體將之與「國共論壇」聯繫起來。

據了解,「國共論壇」又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由2006年起開始召開。此前一年(2005年),國共兩黨領導人「胡連會」達成共識,決定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台(即「國共論壇」),促進兩岸經貿合作與深化兩岸交流。歷次論壇期間,雙方曾宣布推動兩岸直航、陸客赴台旅遊、台農產品在陸銷售、台高校在陸招生等多項重大政策的建議和措施。

今年的「國共論壇」何時召開一直備受台灣媒體關注。據台灣媒體最新報道,「國共論壇」有望於今年4月舉行。

另一邊,大陸方面的消息仍沒有公布。上月28日,國台辦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至於今年論壇的具體事宜,我們同國民黨等有關方面一直保持著溝通和聯繫,有確切消息我們會及時對外公布。」

而這個論壇能否舉行之所以吸睛,是因為很多人都在關注新任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對兩岸關係的態度,甚至他是否有望藉此機會訪問大陸。

不過,能不能來也不是他能夠全權決定的,還有個重要因素不得不考慮。

去年12月,吳敦義被問及能否出席國共論壇時就表示,「我不做這樣的判斷」。

因為,按照台灣當局「國家機密保護法」的規定,曾經擔任台灣地區「副總統」公職身份的吳敦義屬於被列管對象,且列管具有一定年限。如果到中國大陸地區,還要經台灣「陸委會」簽注意見,蔡英文辦公室才會做出「同意」或「不同意」的決定。

而據台灣媒體分析,蔡英文恐怕不會輕易同意讓吳敦義訪問大陸。

資料丨央視 中新網 中評網 環球網 中國台灣網 大公網

校對丨項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青年報-政知道 的精彩文章:

30年放大N倍的南海島礁全景曝光
安倍剛給中國投了一張「贊成票」

TAG:北京青年報-政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