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這7位年輕人正在讓世界顫抖,直接預見中國未來

這7位年輕人正在讓世界顫抖,直接預見中國未來



作者:佚名


來源:智能創業




你30多歲的時候,正在忙什麼?


你可能不知道,


在中國,
有這樣7位年輕人,


他們有著

世界上最聰明的大腦,


而這些最聰明的大腦,


正在改變未來,


正在影響世界,


正在讓人類顫抖!






 裴端卿:

從尿液里找到了「長生不老」的奧秘?






他是世界頂級的生命科學家,


人類未知領域的探索者。




他的研究讓人匪夷所思:


100歲的老人有可能「返老還童」?


從尿液里找到了「長生不老」的奧秘?


答案是

震驚世界的!







2013年,


他的團隊用尿液在小鼠體內,


培育出了人

類的再生牙齒。




2015年,他又宣布發現了,


細胞在結構上

「返老還童」

的關鍵機制。



這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


科學家或許還可以,


將這些細胞培養成其他器官,


移植到人體,

用於治療和延長壽命。




現在,裴端卿的團隊正在進行一個新挑戰,


用從尿液中獲取的多能幹細胞,


在人體外製造肝臟組織。




中國佔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


我們不該也不能永遠,


在人類探索未知領域的競賽中缺席!




讓我們一起期待,


人類壽命再一次被改寫的那一天!

  

吳甘沙:


未來汽車是什麼樣的?







雖然吳甘沙的頭髮已經花白了一半,


但他只有42歲。


曾是英特爾中國研究院的院長,


這位在英特爾工作了16年的科技精英,


因為「無人駕駛」這個完全陌生的領域,


他變得野心勃勃,


決定作出改變!




吳甘沙的想法十分瘋狂,


他要徹底顛覆人們對「無人駕駛」的概念,


他和他的團隊正在全心投入,


製造一輛

真正的無人駕駛汽車。







這輛車就像一個舒適的移動包廂,


沒有方向盤、剎車、儀錶盤,


只有一個屏幕,


只需告訴汽車你要去哪裡,


剩下的,你就在汽車裡享用自己的時間。







吳甘沙和他的團隊,


開始將無人駕駛汽車帶到景區、
園區、機場、停車場等地方反覆試驗,


這些有著重複路線的地區,


一定會首先實現無人駕駛。





▲在停車場,無人駕駛車帶客人準確找到車停在了哪裡!




吳甘沙和他的團隊堅定地認為,


中國在無人駕駛上,


一定會比發達國家實現得快!


中國將做到直道超車,


而不是彎道超車,


因為這條路,


全世界還沒有!







因為無人駕駛,


人們在車內的時光將發生改變。




你能想像嗎?


或許汽車將跟手機一樣,


成為改變我們生活的移動終端!


而這樣一個新世界的可能性,


或許20年,
沒準只要10年!

  

 魏思: 


  

智能翻譯正在「逆天」 







35歲的魏思已經是

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


他領導著一個被稱為「超腦小組」的團隊,


將人工智慧中的語音智能,


做成了「全球無敵」!




林志玲嗲嗲的導航聲音,


就是用科大訊飛

語音合成

模仿而成。




現在,科大訊飛的翻譯機已經強大到逆天,


它能把東北方言「干哈呢」,


河南方言「咦(讀四聲),恁弄啥呢」,


準確地翻譯成「What are you doing」,


翻譯

準確率達到90%以上。







中英、中日、中韓、中德、中法等,


甚至連印度口音的德語,


都能準確無誤地翻譯出來!




▲一定要點擊視頻,科大訊飛的翻譯機將刷新你的三觀!




帶著這台遙控器大小的翻譯機,


哪怕是只會說中國方言的老年人,


也可以無交流障礙地走遍世界。







但魏思他們依然不夠滿意,


希望能夠

製造出可以思考的機器,


翻譯機能夠像人類那樣,


察言觀色又可以聰明地說話。




不久前,美國一家權威雜誌,


評選出全球50大最聰明公司。


在中國入選的8家公司中,


科大訊飛名列第一。







上帝用一座「巴別塔」阻礙了人類的交流,


但中國人正在用語音人工智慧,


推倒這座「巴別塔」!

張弓:


前美國NASA科學家,

讓衛星照進中國的農田!





他叫張弓,40歲,


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大數據科學家。




張弓團隊的年輕科學家,


都是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工作過的,


在空間、氣象和農業領域傑出的中國人!







兩年前,


這些年輕中國科學家們決定:


離開矽谷,回到中國!




他們要利用科學技術,


做一件改變中國的大事:


用大數據解決中國農業發展的難題!




陝西千陽千畝的蘋果花,


只有一周的盛開時間,


張弓和他的團隊,


正在完成一項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利用衛星和航拍,


數清每一棵樹上蘋果花的數量,


而且要精確到每一朵!







張弓說,不要小看對蘋果花數量的評估,


這個數據預示著未來的產量。




張弓和他的團隊,


正是通過對一系列大數據的分析,


為農場提供種植面積測算、作物長勢監測、


生長周期估算、產量預估、自然災害預測、


病蟲害預警等服務。





▲打開iPad 上的耘境,就能科學管理農田




農民可以通過電腦或者手機端,


及時看到清晰的數據呈現,


幫助他們及時了解作物的長勢,


並快速找出解決方案。







中國的農業古老而傳統,


張弓正在用技術革命,


用中國自己的農業大數據,


讓中國老百姓,


從看天

吃飯,走向知天而作!


 

 鄧自剛:


超高溫磁懸浮,


  未來高鐵將時速1000公里!







最近幾年,


中國高鐵屢屢刷新紀錄。


那麼,未來高鐵會是什麼樣?


鄧自剛會回答我們。




這位年輕的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高溫超導磁懸浮應用基礎研究。


如果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可以先看看他做的一個模型。







這個模型最大的特點就是:


可以實現

360度的自穩定的懸浮。


整個懸浮不需要通電,


只需要注入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


特殊材料製成的小車,瞬間變成了超導體。




車子一會兒懸浮在軌道的上面,


一會兒又懸掛在軌道的下面。


同級相對的兩塊磁鐵互相排斥,


磁懸浮列車最基本的原理就這麼簡單。







懸浮起來後,


列車與軌道脫離接觸,


摩擦力降低為零,


理論上「飛行」速度將超過每小時500公里。


但鄧自剛並不滿足於此,


他又加上了

「真空管道」

的概念,


進一步減少空氣阻力。


鄧自剛的目標速度是每小時1000公里!







日本正在研究低溫超導磁懸浮列車的商業運行線,


而美國正在做超級高鐵,


速度瞄準時速1000公里。




但鄧自剛相信:


更多的技術創新,


一定可以讓「中國製造」,


在世界軌道交通的未來,


再次走在前列!


   

陸朝陽:


35歲的博導,

操縱光子的巫師!







他叫陸朝陽,


雖然只有35歲,


但未來十年,


他一定會是改變世界的人!







或許你跟我一樣,


根本無法想像,


玻璃罩下面有著密密麻麻零件的,


就是世界首台「超越級」光量子計算機。


而這台初具雛形的,


光量子計算機的研製者之一,


是年僅35歲的博導陸朝陽教授。




他留著寸頭短髮,


眼鏡片藏不住眼中露出的聰慧,


西方權威科學媒體讚譽他是,


「操縱光子的巫師」。







當一個燈泡被點亮,


你看到的是一束光,


看不到的是萬萬億計的光量子!




經過12年的努力,


陸朝陽終於控制住了10個光子,


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計算機才就此誕生!







量子力學聽起來很高深,


陸朝陽說,如果沒有量子力學,


今天人類使用的計算機、移動通信、


全球定位系統等都將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




今天的計算機,


隨著晶元的集成度不斷提高,


計算速度越來越快,


現在,一個晶體管的尺寸


竟然比一個流感病毒還要小。







CPU已被逼至物理極限,


人類還如何提高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陸朝陽團隊的年輕科學家們,


就是要利用量子世界特有的規律,


不斷提升光量子計算機的運算速度。




如果成功,


幾十萬年的運算時間,


將縮短為幾秒鐘,


運算速度將是超級計算機的百億億倍,


他們的努力,


必將改變世界!







因為他們,


今天,在量子科學領域,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領先者!

 王堅:


 給城市裝上「大腦」







他叫王堅,


一個不會寫代碼的心理學博士,


領導著一批最優秀的軟體工程師。




他們要做一件「無中生有」的事,


給城市學會思考,


讓城市變得聰明!




他很有自信地說,


中國可以給世界做創新,


因為在數據這件事上,


全世界都沒有搞好,


而在中國恰恰確是最豐富的。







我們每天睡覺、運動、交通……


無時無刻都在產生數據。


如果能讓數據聽從指揮,


便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他們率先在城市交通領域開始試驗。


通過大數據,


第一時間發現擁堵和事故。




他們要通過人工智慧,


讓機器識別車輛,


機器漸漸學會認識,


什麼是事故?什麼是擁堵?







在杭州,


城市大腦每15分鐘就能根據攝像頭,


數據調節紅綠燈資源,


對道路和時間資源再次分配,


王堅和他的團隊做到了。




城市大腦讓交通變得更聰明,


讓老百姓早一點回家。







非程序員出身,


王堅常常被當成騙子和瘋子。


阿里雲從誕生到發展


都備受質疑,


但王堅卻堅持把它做下來,


直到成功。




王堅和他的團隊堅信,


當互聯網像電網一樣發達的時候,


數據將會改變世界,


改變人類的生活!







在阿里巴巴年會上,


這位博士忍不住痛哭流涕。




正如王堅所說:


努力去求證今天大部分人都懷疑的事情,


是一個創新者的必經之路,


雖然很艱難,


但這就是創新,這就是進步,


這就是創新的中國正在做的事!


  曾幾何時,


  中國成為「山寨」的代名詞,


  僅僅幾年,


 「創新中國」早已不再停留在口號,


 我們共同見證了太多激動人心的創新時刻!




 創新也不再被實驗室束之高閣,


我們乘坐著高鐵,


  用手機打開共享單車、


 全球購物、便捷支付。




今天的中國人,


正前所未有地參與創新,


享受著創新!


 是的,沒有人知道萬物相連的時刻


 什麼時候到來?


更沒有人知道,


人類還將創造出怎樣的未來?


讓我們一起期待,


並一起見證這個,


創新的中國,創新的世界!








央視紀錄片

《創新中國》


看完會震撼於我們生於這樣一個,


人類前所未有的偉大時代,


是多麼幸運!





▲播音員李易




在這部紀錄片里,


有我們熟悉的聲音,


央視紀錄頻道的「標誌聲音」


播音員

李易。




2013年李易病逝,


但他配音的,


「用事實說話,焦點訪談」

這句話,


早已成為經典!


科大訊飛人工智慧聲音合成技術,


復活了李易的聲音,


為這部紀錄片配音。




今天的人工智慧語音,


早已不是機器人的聲音,


而是聲情並茂……




五年前,我們不敢相信手機會取代錢包,


想知道五年後會發生什麼嗎?


或許,答案就在這篇文章里!




感謝歷史,


讓我們能生活在


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每日文摘 的精彩文章:

老同學群里的一篇文章, 確實很好,發給大家共享!
尷尬的70後;無奈的70後;辛苦的70後;奔五的70後----致那些70後

TAG:南方每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