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驚艷詩詞大會的少年,是怎樣煉成的?

那些驚艷詩詞大會的少年,是怎樣煉成的?

第三季《中國詩詞大會》開播了。

這一季的百人團分成了四個部分,其中之一就是12歲以下的少兒團。

在已經舉辦的三場比賽中,少年選手也是層出不窮:7歲的沈子揚、11歲的鄧皓文、10歲的卿熙容、13歲的李芸芸……

孩子們無比豐富的詩詞儲備量讓我們驚嘆,更讓我們好奇:這樣的功力是怎樣煉成的呢?

仔細探尋,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同之處:

0 1

誦 讀

7歲的沈子揚小朋友用僅僅一年的時間儲備了500多首詩詞,也就是至少每天一到兩首。但他卻說:「我的媽媽是給我反覆重讀的,沒有讓我背。

場下的評委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康震緊接著對這種做法表示了理解和認同:「人家是念得熟了,自然就內化於心了。」

在幫助孩子學習、記憶、理解古詩詞上,誦讀真有這麼大作用嗎?

我們今天家喻戶曉的《唐詩三百首》是由清朝人孫洙輯錄的。在書的序言中,他就引用諺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三國時魏國的儒家學者董遇也曾教導前來求學的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可見,我國從古至今都很重視「讀」的功夫。

在反覆的誦讀中,學生們記住了句讀、語氣、聲調和情緒,而隨著年歲的增長,自然會有對詩中意境豁然開朗的一天。

當然,誦讀也要講究方法,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宋代教育家朱熹編撰了一本啟蒙讀物《童蒙須知》,在《讀書寫文字第四》中就很詳細地教授了該如何誦讀:

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0 2

熏 陶

同樣提到過詩詞無需死記硬背的,還有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殷怡航。

她的母親當過語文老師,父親也非常喜愛古詩詞,卻從來沒有要求女兒必須背詩,而是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能背出當然好,不背也無所謂。」

但不背,不等於不教。

在殷怡航小時候,父親就常常給她講詩詞背後的故事,還陪她玩詩詞遊戲。

最重要的是,父母會把她帶到詩詞描繪的場景中去,讓她切身感受那些美妙的意境。

有一回,她讀到一首清代袁枚的小詩《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很好奇地問媽媽:「『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到底是什麼感覺呀?」

沒想到,媽媽為了讓她體驗這種感覺,竟然真的帶著她到鄉下騎了一次黃牛!

陸遊在《冬夜讀書示子聿》的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當父母把孩子的生活浸潤在詩詞里,讓孩子在詩詞中感悟世界,又在言行中品味詩詞,何愁沒有深刻的記憶和深遠的理解?

0 3

熱 愛

參加詩詞大會的孩子總給人一種氣定神閑、寵辱不驚的感覺。

沈子揚遺憾離場前,吟出一句「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生動而有風度地告訴大家,雖然在明媚的春光中,他還是一枝柔弱的嫩柳,但他依然在努力地成長。

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上,16歲的姜聞頁在飛花令環節惜敗,發表感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我既然已有著一顆熱愛詩詞的初心,又何須輸贏以及勝負來鑒定我對詩詞的熱愛。

正是這樣不計輸贏的熱愛把少年們引進了詩詞的殿堂。

姜聞頁上小學六年級時,被一首《春江花月夜》深深打動。從此,她就養成了每天看20分鐘古詩詞的習慣,即便在學業極為緊張繁忙的日子裡,也從未放棄。

她說:「我喜歡讀各種各樣的詩集和詞集,但凡是著名的詩人詞人,我都會去買、去借作品集來看……」

曾兼任浙江大學校長的錢三強院士有這樣一個觀點:「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

如果沒有熱愛,誰會真正主動去抓取知識?

如果只在意成績、輸贏,又何來真正的熱愛?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孩子們的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當它們被激發出來,每一位少年都將令人驚艷!

? END ?

我的宣言:這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交流讀書方法,分享讀書心得,推薦新書好書,組團親子共讀。所有已經或者想讓自己愛上讀書的爸爸媽媽和孩子們,都可以來這裡。我們一起到書海中遨遊!

牛蛙愛讀書

拿起書,你就是牛蛙

長按識別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賀龍叫他「砍不死的疤耳朵」
小維告訴你,春節的煙花爆竹都是哪裡生產滴!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