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多數情況下,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他們沒那麼敏感

多數情況下,中國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他們沒那麼敏感

是一個有體位的公眾號

關注

解鎖更多姿勢

GIF

蜚蜚

 Let Me Find Love

陳僖儀 

00:00/03:36

當用戶連選擇權都沒有時,說「用戶自願」無異於把綁架說成是尊重他人願意被綁架的權利。

1

百度言論惹爭議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百度集團董事長李彥宏談到了資料保護和用戶隱私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越來越認識到這個問題,而且也一直在加強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建設」,不過,李彥宏也表示,中國人相對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外國人)那麼敏感。「如果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是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這麼做的。」

此言一出,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和爭論:

一不小心就被人給代表了。

一不小心就變成了願意拿隱私換利益的人。

李彥宏坦言,網上能搜到的數據只佔數據總量的20%,還有80%在企業手中,如果能把更多數據放在一起,實現的能力就會指數級上升。「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但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如果數據會使用者收益,他也願意,我們就會去做,這是我們的基本原則,這就是什麼該做的,什麼不該做。」李彥宏稱。

不過,李彥宏也強調,百度非常重視隱私問題以及數據的保護問題,中國對於這方面的法律政策也在加強,百度同樣會遵循這一系列原則,「用戶信息安全保障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生命線,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信息安全不被侵犯,」他說。

就在今日,李彥宏關於隱私問題的一番表態,也是一個事實,很多人的確不重視用戶隱私,企業能很低的價格從用戶手上換取這些數據,但李彥宏的表態還是遭遇很多網民的不滿。

什麼叫「曲線神助攻」?這大概就是:那邊廂,Facebook正因數據泄密門,遭遇了自身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市值暴跌、聲譽受損,扎克伯格為此不得不登報道歉;這邊廂,卻是百度CEO李彥宏冒輿論之大不韙,用一句自帶爭議性體質的話,吸引了很多原本對準扎克伯格的「炮火」。

2

刪除Facebook活動

當前,之所以隱私問題如此受關注,是因為有爆料稱分析公司「劍橋分析」從Facebook獲得隱私幫助特朗普贏得大選,從而陷入美國媒體的聲討,甚至發展到了轟轟烈烈的「刪除Facebook」網路活動。

身兼特斯拉與Space X CEO的馬斯克日前表示,會刪掉Space X和特斯拉在Facebook的賬戶。果然,有用戶發現,特斯拉和Space X的官方頁面在Facebook網站消失。

WhatsApp聯合創始人Brian Acton也聲討Facebook,並號召大家參與「刪除Facebook」。《紐約時報》稱,Facebook讓他成為億萬富翁,現在他與「金主」為敵。

但也有觀察人士認為,此次Facebook隱私風波和美國歷史上的多次隱私泄露——如去年Equifax上億條社保信息泄露相比較並不嚴重,之所以能夠發酵純粹是因為政治躺槍。從公開報道來看,「劍橋分析」沒有獲得任何超範圍授權的用戶發布的信息,真正沒有被授權發布的個人隱私信息也並沒有流出Facebook。

實際上,比起Facebook無意泄露隱私影響美國大選結果,一直是號稱「不作惡」的Google,就在美國大選期間主動為希拉里屏蔽信息。

2016年6月9日,獨立媒體SourceFed爆料稱,谷歌涉嫌操縱搜索結果,讓網民只看得到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的正面報道。

SourceFed稱,在谷歌、雅虎和必應上搜索與希拉里相關的關鍵詞時,谷歌彈出的自動聯想詞與雅虎、必應大相徑庭。谷歌傾向於呈現對希拉里有利的詞,而後兩者則根據熱門程度跳出了對希拉里不利的聯想詞。

當下只要你隨便打開一個國內網頁,旁邊的彈窗廣告的內容,往往就是你最近百度搜索的相關產品。你搜過口紅,它會給你推薦同款;你搜過咳嗽,它還能給你推薦相應的藥品。每當看到這樣的推薦,相信許多人都會心生恐懼:在互聯網應用商面前,我們幾乎是赤裸相見的。

當然,這麼乾的不只是李彥宏,而是一批習慣成自然的中國企業家們。

即使是你打開外賣軟體,你前兩天剛點過的那家餐廳會顯示在前排;就連你閱讀的今日頭條,也根據它平時搜集的你的喜好閱讀數據,來給你推送符合你口味的內容……

這些的方便和效率的基礎都在於一件事:收集用戶數據。在搜尋和獲得信息這件事上,我們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互聯網應用像是你的貼身管家,總能把你想要的推到你面前;當然,有時不需要的時候,它還是會推給你。

可天上不會掉餡餅,免費的,往往才是最貴的。

用戶所享受的這一切便利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資料、喜好、傾向,毫無保留的呈現在互聯網公司面前。願意用自己的隱私數據來換取這樣的方便服務,這樣的交換,對於數據的買方來說,可以說再沒有比中國用戶數據更賤的了。

但如果我們站在每一位普通用戶層面來看,或許事實的真相併不如互聯網公司那一面所想像的那麼商業化。而更像是一場社會心理的不斷麻木過程。

相信每一個接到過騷擾電話的人,內心都在無比氣憤的追問,究竟誰泄露了我的電話號碼?誰會為了租房子便利,就願意被租房中介電話轟炸?

只是人的應激反應,是有一個不斷適應和變弱的過程。當你剛剛搜索了房產中介電話就緊跟而來,當你剛剛搜索了留學,教育中介的電話就開始狂轟濫炸,當你車險還沒到期,保險公司的銷售就開始輪番上陣……

當數據泄露已經是司空見慣而我們又毫無辦法,這不代表我們 「 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 」。

我們現在的情況是: 「 不得不用隱私交換便利 」。因為我們沒得選!

還有觀點認為的,中國用戶往往能夠用一點小甜頭就獲取其個人數據,比如許多一分錢團購又不發貨,最後你花了一分錢,他們還獲得你的地址和電話,看似中國用戶在佔小便宜的誘惑面前,基本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問題。

但我們說回來,其實這也是基於這一麻木心理作用下的選擇,因為用戶很清楚的知道,即使我的隱私泄露,即使這家公司通過這樣的「小把戲」獲取了我的數據,而我也毫無辦法。

就比如,即使李彥宏們如此赤裸裸表示,你們數據泄露是因為你們貪圖方便,而我們也毫無辦法。

近年,監管部門曾經多次明確要治理個人信息泄露的現狀,對各種APP、銀行、醫院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也不斷在進行約束。但依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數據泄露的方式還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常玩常新。

在這種用戶權益幾乎很難得到保護的情況下,把數據泄露的鍋甩給中國用戶的不謹慎和貪圖便利的小便宜,李彥宏們為數據泄露的辯護詞,無非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炫耀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銀子鋪網 的精彩文章:

你掌握了正確的撩人法則嗎?
滬深兩市股指大幅度下跌 投資人該選擇什麼樣的理財?

TAG:銀子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