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我們的腸道反應
原創編譯,轉載須註明來源!
在研究情緒和情感反應時,我們通常從大腦開始尋找線索的。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位神經科學家認為這樣錯失了大局,而導致忽略了一個事實,即連接大腦和消化系統的神經對我們的行為有重要的影響。我們一定要對此多加關注。
Linda Rinaman最近發表了一份關於腸道反應的生物學綜述,她說:「關於腸道感覺的神經科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我們每天都能夠汲取到很多寶貴的知識。」
本研究並非是全新的,近一個世紀以來,我們一直懷疑,消化系統的各種代謝、激素和免疫相互作用與中樞神經系統中負責情緒的部分之間存在複雜的雙向關係。
在二十世紀中期出現的「腸道反應」和「腸道感覺」等術語也來源於我們產生情緒時的內心感覺。然而,我們很難梳理這兩個複雜系統之間的關係。
胃腸道的表面積大約是皮膚的100倍,需要來自神經系統的大量關注。
為了維持功能,信號會通過神經來來回回地傳輸,而神經則將身體中的各個器官連接起來。
迷走神經是神經信號監測身體活動的高速公路,包括消化、心率、激素反應和免疫功能等。
雖然我們很明確地知道這條「內部電話線」上正在進行相當多的通話,但仍然不清楚腸道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決策。
Rinaman和伊利諾伊大學的James Maniscalco對當前的研究資料進行了分析,總結了目前關於迷走神經在行為方面作用的思考。該研究發表在《Physiology》上。
他們認為,來自胃腸道的信號能夠抑制獎勵行為,從而增強導致我們避免特定情況的行為。
這在大多數動物模型中都很有意義,來自胃腸道的反饋很可能成為挽救生命的停車信號。
Rinaman說:「我們知道,哺乳動物的腸-腦通路都非常相似,無論是人類還是小鼠。這表明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人類的胃腸道反應很可能也在指導著我們的行為。」
然而,與小鼠不同的是,人腦更加複雜,能夠通過推理和人際交流來評估威脅。
如果我們的腸道影響了決策制定,那麼確切地知道腸道反應在哪結束以及認知過程從哪開始就很重要了。
近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腸道的微生物生態系統對我們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產生多大程度的直接影響。它們不但似乎能引起帕金森和自閉症等神經疾病,微生物的組成甚至還可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認知狀態。
Rinaman 說:「證據表明,改變飲食,比如吃一些益生菌,能夠影響我們的情緒和行為狀態。但它們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呢?我們吃進去的微生物與此有關嗎?這些細菌如何通過迷走神經向大腦發回信號?過去幾年中,這個領域的研究數量增長迅猛,但是研究帶來的問題卻比答案多。」
這篇綜述並非革命性的發現,而是對關於腸道對大腦影響的進一步研究的呼籲。更好的模型可以為我們提供治療多種心理和神經疾病的方法,或者是通過定製的飲食來影響體內的微生物,或者是利用藥物刺激迷走神經。
當我們利用批判的思維和推理時,科學才能起到最好的作用。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我們從研究腸道開始做一些改變。
※北京引進海外人才新政:突出者可獲百萬元獎勵
※一種蔥,或是應對抗生素耐葯的關鍵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