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高台,道教建築的形式之一

高台,道教建築的形式之一

在道教建築里,以建築形式、規格為標準,大體上可分宮、觀、廟、院、樓、府、祠、閣八類,也還有殿、台、洞、堂之分。本文將對「台」這一藝術形式進行介紹,並找尋其歷史發展的溯源,讓大家能夠對道教建築有進一步的了解。

(孟津觀兵)

國之大事

「台」字的解釋,在《說文解字》里為「觀四方而高者」。《爾雅·釋宮》記載:「四方而高曰台」。在古代,台是重大儀式的場所,如拜相、閱兵、會盟等。《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古代閱兵,既是祀,又是戎。早期部落的閱兵儀式中,往往載歌載舞,有很多祭天的儀式。

歷史上較早的閱兵儀式,當屬「孟津觀兵」。漢代閱兵,主要放在「秋分」這一天。宋太宗也是「秋九月大閱,與從臣登台觀焉」。明朝隆慶皇帝「登高台,發炮三聲,閱兵開始」(《明史·軍禮記》)。登台檢閱,也成為整個儀式中的主要環節。

會盟時,我們常常說有:「執牛耳,歃血為盟」。該成語的最早出處為《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歃血,是指古代會盟的時,微飲牲血以示誠意。會盟者,常立於高台之上。

古代軍事、會盟實際上也與宗教儀式緊密相聯,所以這裡的台,也帶有宗教成分。

(漢武尋仙)

會神仙

漢武帝,熱衷求仙問道。在其建章宮內,修有太液池、神明台。神明台承接天上「甘露」以求長生。

《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明台上除「承露盤」外,還設有九室,象徵九天。關於神明台的來歷,「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

武帝建神明台,是一種追求長生之夢的舉措。雖然不免有好大喜功之嫌,但也從另一方面體現了神仙思想在當時盛行。

(周文王靈台)

觀星望氣

台作為一種高的建築物,早有記載。《山海經·大荒兩經》記載:「西有王母之山……有軒轅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台。」《詩經》中有一篇講述了周文王建靈台:

「經始靈台,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此處的靈台,鄭玄箋云:「天子有靈台者所以觀祲象,察氣之妖祥也。」陳子展《詩經直解》也說:「據孔疏,此靈台似是以觀天文之雛型天文台,非以觀四時施化之時台(氣象台),亦非以觀鳥獸魚鱉之囿台(囿中看台)也。」

可見,靈台有觀天相之用。現今坐落在登封市外的觀星台,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台。這座天文台為文王四子姬旦修造,內有測影台,有測影、觀星、記時等多重功能。

元初進行「四海測驗」時,曾在此地觀測北極星的運行。記錄結果已載入《元史·天文志》中:「河南府陽城,北極出地三十四度太弱。」

(樓觀台)

樓觀台

高台之上,除了觀星望氣,還有講經之用。位於陝西的樓觀台,因其老子講經台而聞名。《樓觀本起傳》稱:「樓觀者,昔周康王大夫關令尹之故宅也。以節草為樓,觀星望氣,因以名樓觀。」老子在這裡著《道德經》五千言,並在樓南高崗築台授經,留下樓觀台這一名稱。

樓觀說經台,建在海拔580米的山崗上。台北與扇形的土坎相連,面向如畫的秦川渭水,宋代蘇軾游此吟有名句:「此台一攬秦川小,不待傳經意已空。」「說經台萬峰環擁,三面屏開,大川橫展,周秦遺墟,漢唐故址,皆歷歷在指顧中,號地肺(即終南山)第一福地」(《元重修說經台記碑》)。游至陝西西安的朋友如果有機會,可以去實地看看。

古代的很多高台建築,充分滿足了古人敬天地、觀星望氣、會神仙的宗教需求,也不乏一些高道講經說法之處被後人作為紀念。

(編輯整理甘棠,作者止水,選自騰訊道學,轉載請註明出處)

(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武漢長春觀立場和觀點)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避開體內交通事故:抑鬱症
臘月初八王侯臘,五帝朝會玄都玉京考校定福報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