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雌性颶風比雄性颶風更為致命?
credit:銳景創意
颶風弗洛伊德(Hurricane Floyd)曾於1999年9月先後襲擊了北卡羅來納州海岸和弗吉尼亞州,當時在其長達580英里(988公里)的颶風路徑上最高時速達到130英里(209公里)。在長達12小時的肆虐過程中,造成當地多達20英寸(51厘米)的降雨。河流漫出堤岸,暴雨衝垮道路,洪水淹沒房屋,數百萬頭牲畜被溺死。
在這場被後世稱為五百年難遇的風暴中,超過五十人不幸罹難,數千人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達60億美元。颶風還能再可怕點嗎?當然可以;然而在其他數十個更為致命、更具破壞性的颶風中,除了弗洛伊德外沒有一個是「雄性」。
美國史上風過留名的致命颶風中,弗洛伊德是唯一的雄性。其他最致命的颶風則多半以女名命名:奧黛麗、卡米爾、黛安娜、艾格尼絲、黑茲爾、貝琪、卡羅爾和卡特里娜。
但為何雌性颶風更加致命呢?該現象可能與大眾觀念有關。研究人員分析了從1950年到2012年登陸美國的颶風,研究了90多次颶風致死事件後得出結論:雌性颶風導致的傷亡人數高於雄性。
2014年6月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結果指出,男名命名的颶風平均致死人數為15人,而女名命名的颶風卻達到42人。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風暴的名稱造成了這種顯著差異。女性的名字,尤其是像貝兒這種溫婉可人的,可能會中和颶風的恐怖本質。人們會因此低估災難的等級,從而導致預防準備不足。
雖然有研究在先,但部分研究人員並不買賬:他們稱無法據此判斷風暴災難中是否真的是性別觀念在起作用,其他如社會人口統計學、文化差異和抗災應急能力等因素都會對生存幾率產生重大影響。此外,颶風登陸時間各不相同,這同樣會影響傷亡人數。
此外更重要的是,20世紀50到70年代,總部位於瑞士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只用女名命名颶風。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後期,他們才開始交替使用男名和女名。這套體系沿用至今,以便提前決定颶風名稱。
本文譯自 howstuffworks,由譯者 lnm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牛津英語詞典曾經漏了一個單詞
※對比其它行星系,太陽系其實很混亂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