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身都是寶,了解茯苓的藥用部位及功效才能對症用藥

全身都是寶,了解茯苓的藥用部位及功效才能對症用藥

茯苓作為一味傳統、大宗常用中藥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並被列為上品,茯苓藥性緩和,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祛邪,為葯食兩用的菌物葯。

千菌方院內收藏的茯苓

採挖的新鮮茯苓,經堆置「發汗」、攤開晾至表面乾燥,再「發汗」,反覆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後,陰乾,稱為「茯苓個」

茯苓個,其實就是整個的茯苓。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

茯苓全身都是寶,根據藥用部位的不同,茯苓分為茯苓皮,赤茯苓,白茯苓,茯神,茯神木。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即依據傳統中醫藥理論及茯苓的傳統加工方法,將新鮮茯苓個經發汗、蒸煮或冷凍後切下或剝下的茯苓外皮,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鬆軟,略具彈性。有利水消腫之效,常用於水腫尿少、水濕停滯症。

赤茯苓:除去茯苓皮後,再切下周邊或內部淡紅色的部分。一般會切成塊狀或片狀。長於滲利濕熱,主治濕熱下注引起的小便淋瀝澀痛,以及心火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等病症。

白茯苓:為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一般切成小方塊或片狀,也就是我們通常去藥店或藥材市場買到的茯苓,也稱「茯苓白丁」、「茯苓塊」、「茯苓丁」。擅長滲濕健脾,主治小便不利、水腫、痰飲以及脾虛泄瀉等,對於調養久病虛弱、脾虛食少亦十分有效。

茯神:為茯苓塊中穿有堅實細松根者。切成方形薄片,長寬4-5cm,厚4-6mm,松根直徑不超過1.5cm,邊緣苓塊可不成方形。茯神寧心安神力量最強,用於失眠多夢、虛煩健忘等症。

茯神木:去掉茯苓肉的松木多為不規則片狀,外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可平肝安神,用於驚悸健忘,中風語蹇,腳氣轉筋。現代臨床上治冠心病心絞痛,在寬胸、通陽、活血等劑中,加用茯神木有一定止痛之效。

茯苓野生資源很少,不易發現和採挖,全國有近20個省栽培茯苓,但茯苓主要產於安徽、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四川等省。

傳統上以「雲苓」質量最好,老中醫如用茯苓,一般都會寫「雲苓」,也就是道地產地雲南產的茯苓。安徽茯苓次之,湖南、貴州茯苓再次之,廣東、廣西茯苓更次之。這些,都是以外觀性狀作為茯苓藥材的質量標準。

此外,還有名稱種帶「茯苓」的「土茯苓」,根本就不是茯苓,它不是菌物而是植物,也是一味中藥。

往期熱門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秘千菌方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當年若是找到它,現在很有可能還處於封建社會
猴頭菇不好吃?九大食方教你吃山珍美味不求人!

TAG:探秘千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