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斷夜奶預防齲齒靠譜嗎?

斷夜奶預防齲齒靠譜嗎?

認為母乳餵養——特別是夜間按需餵養——會導致ECC風險增加的理論,自從1977年被提出後,一直在影響著口腔學界。

1977年Kotlow等人報道的臨床觀察提示,按需餵養可能與ECC相關,表現為6歲以下兒童乳牙出現單個或多個齲齒(非齲洞或齲洞病變),缺失(齲齒造成的)或牙齒表面的修復。從那時起,這一觀點得到了主流健康組織的認可。美國牙科學會(ADA)在低齡兒童齲齒的政策陳述中表示,「在兒童第一顆牙萌發後,無限制的按需夜奶會增加齲齒的危險」。AAPD關於ECC的政策陳述建議「在第一顆乳牙萌出,並引入其他碳水化合物飲食後,就應避免按需母乳餵養」。

但是2000年後,關於母乳餵養與ECC之間關係的文獻,幾乎是一邊倒地對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母乳餵養會導致ECC風險增加的臨床數據基礎,非常薄弱。

這一理論的鼻祖——前文提到的1977年Kotlow等人的那篇臨床報道,僅僅包括了9個病例,並且其中有兩例還是人工餵養,而且文獻中並未提到患兒牙釉質不全、口腔細菌環境以及飲食情況。

其他的文獻,也都質量不高,既沒有對母乳餵養的情況給出準確的定義——是不是純母乳餵養,是不是按需餵養,是不是有夜奶等等;甚至對ECC的定義,也都含混不清,各不相同;而且根本沒有專門為這一問題設計的隨機對照研究。即便如此,在現有的臨床文章中,支持母乳餵養與ECC相關的也極少。Valiitis等人2000年的一篇文獻綜述回顧了151篇相關文獻,僅有3篇發現母乳餵養和ECC中度相關,並且文章質量很差,變數很難進行比較。

被作為母乳夜奶與ECC相關的證據廣泛引用的一篇對照研究「Feeding Habits and 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 Brazilian Preschool Children」,實際上是巴西一項嬰幼兒營養干預研究「Impacts of the10 steps to healthy feeding in infants: a randomized field trial.」的副產品。這項研究中發現,接受營養干預的嬰兒,ECC的發生率較低;同時,接受營養干預的嬰兒,4-6個月的純母乳餵養率和12個月時的母乳餵養率均較高。同一個研究數據為什麼會得到相反的結果呢?說明這些研究具有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可重複性也存疑,對結果的解讀必須慎重。

在注重「循證」的今天,母乳餵養與ECC的這一問題,可以說是臨床研究基礎極差。在沒有高質量臨床研究支持的前提下,專家的個人意見可能更多地左右了政策的制定。

2000年後發表的相關文獻綜述,均明確地對「母乳餵養與ECC相關」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

2000年Valiitis等人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後認為:1)沒有肯定有力的證據證明母乳餵養和ECC的發生相關。2)沒有必須離乳的時間,應鼓勵女性按照自身意願繼續母乳餵養。3)在給出任何關於母乳餵養和發生ECC的政策性陳述前,首先應進行嚴謹的科學研究。

2008年,White等人的結論是:由於母乳餵養有很多已證實的健康益處,並且目前缺少明確的證據證明母乳餵養和ECC的發生相關,牙科醫生應支持目前對於母乳餵養的推薦。重點應放在從出牙後就養成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並減少含糖食物和飲料的攝入。

2004年,Ribeiro等人更是對母乳餵養與ECC相關這一觀點提出了全面的質疑。

【他們提出的質疑主要有以下這些】

有充分證據證明進食習慣和齲齒相關。近期的共識是,齲齒髮生率的增加與人類的城市化發展改變了自然生活習慣有關。在原始文明中進行的研究表明,雖然他們母乳按需餵養,包括夜奶,持續到18-36個月,但兒童齲齒的發生率很低。在索羅門群島嬰兒中,齲齒髮生率僅有0.5%,而愛斯基摩嬰兒中,齲齒髮生率僅有1.2%。

在人類學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現象。舊石器時代的人類頭骨中沒有齲齒,新時期時代的頭骨中,主要是老年人有齲齒。對1344個美洲史前人類脫落的牙齒的研究中發現,只有19個(1.4%)有腐蝕,3個有廣泛的齲壞。在現代,同一地區,這一數據是54%。

保持祖傳進食習慣的人群齲齒的發生率較低,然而,當他們與現代文明及飲食習慣發生接觸,齲齒的發生率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兒童的飲食習慣近年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軟飲料如果汁、非檸檬飲料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費增加,奶的消費發生了減少,這些習慣都與ECC的高發相關。

在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較高、較年長、家庭關係較穩固的婦女中,母乳餵養和純母乳餵養的持續時間較長。這一人群同時也有較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其相反的相對生活貧困的人群,ECC的發生更多。過早引入輔食,使用奶瓶和對含糖食物的偏愛等現象,也更多地在貧困人群中出現。

母乳餵養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減少,而ECC的發生率正相反。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母乳餵養率在增加,但ECC的發生率卻大致恆定。

早產兒和低體重兒,ECC的危險性較高,他們母乳餵養持續時間一般較短,人工餵養時間較長,攝入更多糖類。研究證實母乳餵養能減少很多疾病的風險,如消化道感染,哮喘,過敏性疾病和糖尿病等,因此,母乳餵養可能間接地預防齲齒,因為母乳餵養能夠預防的這些疾病可能造成齲齒。

人乳具有一套複雜的防禦系統,能夠抑制多種細菌的生長,包括變形鏈球菌。母乳中的IgA抗體能夠影響菌落的形成,改變口腔環境。營養成分,緩衝能力和母乳的其他防禦機制可能會影響現有的微生物群。

母乳中含有人類特有的複雜的低聚糖混合物,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同,這一特性能夠抑制細菌在上皮表面的黏附,起到初步的預防感染作用。因此,由於成分的不同,採用乳糖或其他物種乳汁進行的研究可能不能用來推斷母乳的結果。

定性上,已經證實母乳不是致齲物質,母乳造成的牙斑與蔗糖也不同。此外,人乳與蔗糖不同,不會造成臨床可見的釉質脫礦。

試驗證明,母乳不會致齲。在12-24個月的嬰兒中,母乳不會明顯降低釉質的PH值,允許遠緣鏈球菌的適度生長;促進牙釉質的再礦化,形成弱的緩衝作用;並且在體外試驗中,能夠保持牙釉質不脫礦長達12周之久。但是如果在母乳中加入蔗糖,3.2個星期之內就會發生齲齒。

總之,將ECC和母乳餵養聯繫在一起的研究,沒有辯證地看待與齲齒相關的因素,沒有考慮到這些因素與母乳餵養的共同作用。有些因素是混淆變數,它們既與母乳餵養相關,又與發生齲齒相關,很可能會影響到研究結果及其解讀。

對於AAPD的官方政策,Ribeiro等人也提出了質疑,認為AAPD「應在第一顆牙萌出後即避免夜間按需哺乳」的這一觀點有歧義,會引起爭議。因為AAPD官方已經不再把母乳餵養作為致齲因素,此外,並無科學證據證明母乳致齲,即使按需餵養並且夜奶。同時,AAPD的觀點在實施中也會造成問題,對於那些夜啼,需要夜奶滿足正常生長發育的嬰兒,這樣的政策會導致父母和牙科醫生面臨困境。

目前,一些專業組織也已經在關注母乳餵養與ECC問題上的爭議。

2013年,ADA的官方刊物上發表了面對牙科醫生的繼續教育文章「母乳餵養:口腔和全面健康益處概述」。作者回顧了母乳餵養對母子總體健康保護方面的文獻,並探索了母乳餵養和乳牙列咬合以及ECC之間的關係。文章認為,對於母乳餵養和ECC的關係,現有的臨床研究並沒有給出最終結論,並告訴牙科醫生,要熟知目前關於母乳餵養和口腔健康的證據和指南,並鼓勵他們按照衛生部門的建議,在他們服務的父母中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和口腔健康。

同在2013年,CDA發表了「關於母乳餵養和ECC的政策聲明」,內容如下:加拿大牙科學會支持母乳餵養,由於母乳餵養能夠向嬰兒提供營養上的益處,並且已被公認為一種有效的預防性健康手段。在缺乏日常清潔護理的情況下,母乳餵養是多種可能導致齲齒的危險因素之一。

面對母乳餵養,特別是按需餵養以及母乳夜奶的問題,牙科醫生從自己的專業出發,根據現有指南給出謹慎的建議可以理解。但是面對母乳餵養這樣一個巨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必然不可能僅從預防齲齒這一方面出發,何況「母乳餵養」與「齲齒」之間的關係,到現在還完全不明。

因此,我們建議媽媽們:預防齲齒「斷夜奶」甚至「斷奶」要根據自身情況,慎重做出選擇。也希望我們中國的牙科醫生和公衛人員,能夠在這個問題上做一些科學性高的臨床調查,填補世界範圍的研究空白,提高中國口腔學界在世界上的地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催乳師之家 的精彩文章:

你的奶水為什麼比別人少?真相在這裡
10個關於「餵奶」的誤區,看完後,感覺能當半個專家

TAG:催乳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