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喝氫水怎麼沒有效果?

我喝氫水怎麼沒有效果?

有人問:喝過氫水大半年,為什麼血糖沒有降低,血壓沒有降低?

氫水對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治療作用雖然有相關證據,但並不十分確切,更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果。任何藥物使用和藥物副作用都存在個體差異問題,氫水氫氣也不例外,對部分人有作用,不等於對所有人有效,對部分人效果好不等於所有人都效果好。

最近讀了一篇關於抗生素毒性的文章。對抗生素副作用的認識是醫藥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事件。抗生素的發現,幫助人類解決了細菌感染的大問題。但隨之而來的抗生素濫用帶來很多問題,不僅是對正常菌群會產生巨大的破壞,抗生素對人類細胞也會產生毒性,這種毒性往往不是普遍發生,而是少數人會出現,但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基數非常大,雖然只是部分出現不良作用,也會造成群體性災難性後果。例如氟喹諾酮類藥物(某某沙星)就有許多導致人類死亡的情況發生,我們也知道慶大黴素有耳毒性的問題,許多兒童因為過量使用導致聾啞,但不是所有人都有同樣的後果。

抗生素毒性存在明顯個體差異,許多藥物治療治病效果也存在個體差異。當今評判藥物作用的金標準是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結果,其實雙盲安慰劑對照最終評價效果是統計學差異或統計學效果,具體到單個具體患者,效果很差,也可能完全沒有效果,甚至病情加重,都是有可能。統計學結果只考慮排除個體差異和安慰劑效應後是否有效果。藥物效果評價的金標準正是排除個體差異的研究,這和目前醫學上倡導的個體醫療的理念是相悖的。

要實現個體化精準化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掌握準確的個體化數據,說到底就是我們要對個體有一個非常清楚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否則不可能實現精準治療。當然也需要對疾病發生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這需要在個體維度上的全面認識。例如要對疾病類型有更準確的判斷。如糖尿病,我們要弄清楚具體類型,不同類型治療的方法可能完全不一樣。同樣一種糖尿病,我們還需要知道病情發展到那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情況治療原則也是不一樣的。糖尿病前期可能只需要生活方式干預,但出現併發症的晚期則需要系統全面的臨床干預措施。

中國科學院的吳家睿老師對精準醫學的評價中有非常精彩的描述,明確提出循證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非個體化的疾病觀。循證醫學強調診斷和治療疾病的依據,具有科學證據的臨床指南。科學證據主要來自「隨機對照試驗」。隨機對照試驗聽起來比較複雜,理解起來很簡單。第一要有足夠多的試驗樣本。第二是要盡量地排除這些患者間的個體差異。通過這樣的研究方案去檢驗藥物治療效果的概率大小。例如,通過試驗統計100個患者對某種藥物的反應,如果有90個人有反應,就說明該葯的有效性很大;如果這100個患者裡面只有10個人對這個葯有反應,那麼就說明該葯對這個病不能夠很好地起效。循證醫學就是典型的非個體化醫學,它關注疾病本身特點,忽視個體差異。雖然循證醫學作為現代醫學的主流,在當前抗擊慢性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其統計性特徵也帶來了明顯的「非精確性」問題,據2015年4月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排在美國藥物銷售收入前十名都是用於治療慢性病,但它們的有效率並不是很高,只有3種藥物有效率達到了25%,其餘7種有效率則更低;例如,一種常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他汀類葯(rosuvastatin)的有效率只有5%,即服用該葯的20個人中僅僅1個人有效。

吳老師關於循證醫學的描述很精彩,也給我們了解當今醫學上精準化指出了方向,對我們了解氫氣的效果提供了參考。氫氣醫學尚屬於非常初步階段,遠遠沒有達到精準醫療的標準,仍然在循證醫學方面努力前進,當然更不能因為氫氣對部分人有效就簡單推廣到所有患者。有人問,「不是有研究證明氫水能降低血糖治療糖尿病嗎,怎麼我喝了半年沒有一點效果,血糖不降低反而升高了」。首先即使研究證明有效,不等於對所有患者都一樣有效。例如有研究證明對糖尿病患者有效果,不等於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一樣有效果,如果這樣,只用這一種手段,那糖尿病不就完全解決了。況且目前關於氫水治療糖尿病的研究都比較初步,並不能獲得最終治療有效的結論,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就認定氫水可以治療糖尿病,可以停止常規治療,只依靠氫水來治療,那是十分有害且不負責的行為。

建議嘗試氫水配合傳統藥物,在醫生指導下根據效果逐漸調整糖尿病藥物使用劑量。例如喝過1個月,覺得血糖變低了,可以適度減少藥物用量,繼續觀察評價,然後根據情況再進行調整。假如經過自己觀察都沒有任何改變,可能氫水對你根本沒有效果,可以不依靠氫水,聽從醫生的指導才是正確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氫思語 的精彩文章:

反酸燒心,小酌氫水
2018年首篇,氫水治療敗血症

TAG:氫思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