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歲的吳氏國公祠,記載著多少光陰里的故事?
飛檐翹角下的風鈴隨著風的韻律叮噹作響,雲層之上的天空藍的如剛剛被清洗過般、透著清澈溫軟的氣息。回憶過往的時候,總會仰著頭髮呆,任由思緒紛飛。又有多少光陰里的故事,會順著時光的脈絡一點一點的滲透出來、清晰可辨。我們都是時光之外的人,需借著時光之里的證據,來說一說曾發生過的事、曾遇見的人。
宗祠,算的上是時光之里的證據所在。這裡的院牆灰瓦、這裡的飛檐屋脊、這裡的浮雕木刻,都在用點點滴滴的存在感來刷出時光之外的我們對歷史、對光陰,最正確、最真實的認識和了解。古老的宗祠,留存著每一個姓氏家族的記憶和歷史,縱使波折,卻仍舊默默記錄著光陰里的故事。
位於肥東縣八斗鎮的吳氏宗祠,便是一處可以追溯至光陰里的存在。吳氏宗祠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清咸豐年間遭洪楊之亂,片瓦無存。同治年間,族人籌款集資,另行選址,仿照原樣重建宗祠。站定於宗祠之前,被偌大的「國公祠」三字先吸引了目光。只是,這吳氏宗祠為何命名為國公祠?曾八斗鎮大吳村人吳復,累年征戰、軍功顯赫,被封各種稱號,在死後被追封黔國公,葉落歸根後,為旌表功臣,明太祖在吳復故居大吳街建祠一所,雕像祀之,授「國公祠」豎匾。
國公祠徽式建築,一派青磚灰瓦,一座飛檐翹角的五鳳樓,翹角四周懸掛著風鈴;門前一雙石獅守護著宗祠,煞是氣派; 門廊呈「八」字形狀,正面立匾「國公祠」,兩旁有荷花、蜻蜓等彩繪圖案;門上刻有金色對聯:「帶礪分封揚休虎拜,公侯錫爵食報雞鳴」。
順著那飛檐翹角的痕迹,追溯時光。總能給世人自省、悔悟的衝動,我們總是犯著錯行走,終究美好收場。過往亦是如此,積雪雖曬了日光,泛著耀眼的光,卻依舊努著性子不融化,不知是眷戀著世間的溫存還是害怕消失殆盡。不過,人生總歸一場,光陰里的訴說我們聽了就聽了,無需太多牽絆,向前才是最本該的得到。
國公祠內的兩院之間,中隔牆上留有一道圓門,牆上可見精美磚雕,另有二十四孝、八仙過海、花鳥龍魚等圖案,工藝手法也是十分精湛。檐角之上還未融化的積雪,更是將人帶入了時光之中,太陽藏在雲層中透著隱隱的光,而我們,正巧在這裡遇見從前的人。
院內的更是有牡丹、金桂等花草,雖說是寒冷冬季的緣故,那些枝枝葉葉卻依舊為這園中添就了一抹綠色,讓人很容易與滿月形的大門聯想起來,寓意「花好月圓」。牆上一角排列著續譜修祠的捐款芳名碑,體現著族人敬祖愛族的情感美德。
今日所見的「國公祠」是由吳氏子孫籌資,撿拾舊磚瓦,在原地址按原祠堂樣式修復而成。每年清明,皖、湘、貴、川的吳氏子孫都要趕至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也會有許多喜歡明代歷史以及中國古建築文化的遊客來這裡學習交流,更有愛好攝影的人也會來這兒採風拍照。
【關於wo丨乍暖】
一個時而文藝、時而逗逼的我
一個想要從南走到北、再從東走到西的我
一個健忘卻又愛回憶的我
嗯~
就是這樣
一個想要撒一點野的我
……
【圖文/乍暖 微博@乍暖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