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障礙的藥物治療

焦慮障礙的藥物治療

抗焦慮藥物

關於苯二氮卓類藥物和其他抗焦慮葯,你需要知道些什麼

當你因焦慮而喘不過氣來時,當你因恐懼而無法動彈時,或者當你又一次因焦慮而徹夜未眠時,你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尋求緩解焦慮的方式。

毫無疑問,當焦慮影響了你的生活,藥物治療可能會有所幫助。但藥物是否總是最好的?是否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藥物的長期療效?藥物的安全性和潛在風險分別是什麼?是否有行之有效的其他治療?

GIF

藥物在焦慮治療中的作用

許多不同種類的藥物都可用於治療焦慮障礙,包括傳統的抗焦慮葯,如苯二氮卓類(通常建議短期服用),也包括新型藥物,如五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類(SSRI)抗抑鬱葯(通常作為焦慮障礙的長期治療)。

這些藥物可以暫時緩解焦慮癥狀,但其副作用和安全性仍需注意。

同時,關於藥物的長期療效,仍存在許多爭議。根據美國家庭醫生協會的報道,苯二氮卓類藥物在規律服藥4-6個月後,其藥效會下降。根據JAMA Psychiatry的一份Meta分析顯示,SSRI治療焦慮的有效性往往是被高估的,在一些病例中,其療效甚至與安慰劑相當。

另外,抗焦慮葯很容易產生戒斷反應,包括焦慮複發,甚至可能比之前還要嚴重。

GIF

那麼,當你焦慮時,該怎麼辦?

即使抗焦慮葯有一定副作用,但相比於因焦慮而產生的痛苦,藥物依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前提是你要符合藥物治療的適應症,那就是你的焦慮癥狀已經嚴重到影響你的社會功能,此時,藥物或許是有用的,尤其是用於短期治療。另一方面,在服用抗焦慮葯的同時,許多人也在接受心理治療、運動鍛煉或其他治療方式,這樣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單用藥物的缺點。

苯二氮卓類抗焦慮葯

苯二氮卓類藥物(如阿普唑侖、氯硝西泮、地西泮、勞拉西泮等)是最常用的抗焦慮葯,這類藥物起效快(通常30分鐘至一小時即起效),對於驚恐發作或其他焦慮發作的控制效果顯著,但是,成癮性也成為該類藥物不被推薦用於長期治療的主要原因。

苯二氮卓類藥物通過降低神經興奮性來幫助緩解焦慮,但它同時也具有一定副作用,而且劑量越大,副作用越嚴重,由於個體敏感性的不同,有些人甚至在低劑量使用時也會產生昏昏欲睡的感覺,出現身體協調性下降,從而影響生活、學習和日常活動(如駕駛),這些不良反應可以持續一整晚直至第二天。

苯二氮卓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嗜睡

△ 頭暈

△ 平衡性下降或身體協調性下降

△ 言語含糊

△ 注意力下降

△ 記憶問題

△ 分辨事物能力下降

△ 胃部不適

△ 頭痛

△ 視力模糊

注意:苯二氮卓類藥物可能會加重抑鬱癥狀

FDA指出,苯二氮卓類藥物可能會使得原有的抑鬱癥狀惡化。近期研究也顯示,這類藥物可能導致難治性抑鬱,同時導致情感淡漠,增加自殺想法,引發自殺傾向。

GIF

苯二氮卓類藥物的安全性

藥物依賴和停葯反應

苯二氮卓類藥物在規律服用時可產生軀體依賴和耐受,需要不斷增加劑量已達到與之前同樣的效果。耐葯反應的發生十分迅速,通常在幾月甚至幾周內即出現。如果你突然停葯,你也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停葯反應,如:

△ 焦慮感增強、不安、顫抖

△ 失眠、混亂、胃部疼痛

△ 抑鬱、混亂、驚恐發作

△ 心悸、大汗、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癲癇發作

許多人誤將停葯反應認為是原有焦慮癥狀複發,認為應重新開始服藥,但其實這是藥物的停葯反應,正確的停藥方式應該是逐步減少藥量,而非一下子把藥物撤掉,這樣可以減輕停葯反應。

藥物相互作用

雖然苯二氮卓類藥物在小劑量服用時是相對安全的,但是,當它在與其他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尤其是抗抑鬱葯)聯用時,仍具有一定危險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當你需要聯用這兩類藥物時,請諮詢你的醫生。

服藥時不要飲酒

與酒精混合時,苯二氮卓類藥物可導致致命性中毒反應。

不要與止痛藥或安眠藥同時服用

同時服用同樣可導致致命性中毒反應。

抗組胺葯可增強其藥效

抗組胺物質存在於許多非處方類安眠藥、感冒藥和抗過敏葯中,本身即有鎮靜作用。當同時服用兩類藥物時,可能產生過度鎮靜。

謹慎與抗抑鬱葯同服

SSRI(如百憂解和左洛復)可增強苯二氮卓類藥物的毒性,你需要適時調整藥物劑量。

GIF

苯二氮卓類藥物的矛盾效應

苯二氮卓類藥物之所以有效,是因其能夠降低神經系統興奮性,但有時也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應,這一現象至今機制未明。這種矛盾效應在兒童、老人和有發育障礙的人群中較常見,包括:

△ 焦慮增強、易怒、煩躁不安、侵略性增強以及憤怒情緒增多

△ 躁狂、衝動行為和幻覺

特殊人群

任何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的人都可能會經歷副作用,有時甚至危害健康,但在以下人群中副作用發生的概率是明顯增高的:

65歲以上人群

老年人對於該類藥物的鎮靜效應更加敏感,甚至在低劑量情況下即可出現混亂、失眠、平衡性下降和認知能力減退等問題。此外,在老年人群中應用苯二氮卓類藥物也可能會增加跌倒風險,導致臀部或腿部骨折乃至交通事故。長期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還可增加阿爾茨海默症和其他老年性痴呆的患病機會。

有物質濫用史的人群

因該類人群有一定的生理成癮性,當苯二氮卓類藥物與酒精或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時,可導致危險性增加,任何有物質濫用既往史的患者應謹慎用藥。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懷孕期間服用苯二氮卓類藥物可導致胎兒依賴性,並可在出生後產生停葯反應。該類藥物可在乳汁中濃集,因此,孕婦需與醫生充分討論服用該葯的利弊,如需服用,應在保證藥效情況下採用最低藥量。

苯二氮卓類藥物與意外事故

苯二氮卓類藥物可導致嗜睡和協調性下降,從而增加發生意外的風險,無論是在家中、工作時或在路上。若您正在服用該類藥物,請對任何強調身體協調性的事情保持謹慎,如駕駛和操縱機器。

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

許多最初治療抑鬱的藥物後來也被廣泛地用於治療焦慮,與苯二氮卓類藥物相比,抗抑鬱葯發生依賴與濫用的風險較低。但是,抗抑鬱葯需4-6周起效,故不應作為速效藥物在急需時服用,通常僅限於用於慢性焦慮的長期與維持治療。

最常用的用於治療焦慮的抗抑鬱藥物為SSRI類,如百憂解、左洛復、 帕羅西汀、艾司西酞普蘭和西酞普蘭。SSRI類藥物被用於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GAD)、強迫症(OCD)、驚恐障礙、社交焦慮障礙和創傷後應激障礙。

SSRI類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乏力

△ 噁心

△ 煩躁

△ 嗜睡

△ 體重增加

△ 腹瀉

△ 失眠

△ 性功能障礙

△ 不安

△ 頭痛

△ 口感

△ 流汗增加

SSRI停葯反應

雖然抗抑鬱藥物相對不太容易產生軀體依賴,但停葯反應仍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過於迅速地停葯可產生一些不適癥狀,如極度抑鬱、乏力、易怒、焦慮、類似流感癥狀以及失眠。

抗抑鬱藥物和自殺風險

對於少部分人來說,抗抑鬱葯可能會加重抑鬱癥狀,從而增加自殺風險、敵對情緒,甚至引發傷人行為。這種情況在兒童和年輕人群中最常見,但所有服藥人群都應加以監測,對於首次服藥或是剛剛增加劑量的人群尤其如此。在開始抗抑鬱治療的前兩個月,自殺風險最高。

以下這些癥狀可能意味著病情惡化,包括:焦慮、驚恐發作、失眠、敵對情緒、不安與極度易怒,尤其是在這些癥狀突然出現或突然惡化時。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其他人出現了這些情況,請立即聯繫醫生。

GIF

其他抗焦慮葯

丁螺環酮

丁螺環酮,是一種新型抗焦慮藥物,具有輕度鎮靜作用。丁螺環酮通過增加腦中5-羥色胺含量和減少多巴胺含量來緩解焦慮,作用機理與SSRI類似。與苯二氮卓類藥物相比,丁螺環酮起效較慢,約兩周起效。其鎮靜作用較溫和,不影響記憶和身體協調性,且停葯反應也較輕。

因為產生依賴的風險較低且並無嚴重的藥物相互作用,丁螺環酮已成為老年人群和有物質濫用史人群治療焦慮障礙的更優選擇,這一藥物對於廣泛性焦慮障礙(GAD)有效,但對於其他類型的焦慮障礙無明顯效果。

丁螺環酮的常見副作用:

△ 噁心

△ 頭痛

△ 頭暈

△ 嗜睡

△ 體重增加

△ 胃部不適

△ 便秘

△ 不安

△ 腹瀉

△ 口乾

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包括普萘洛爾和阿替洛爾)為治療高血壓和心臟疾病的藥物,同時,也被用來治療焦慮障礙。β受體阻滯劑通過阻礙去甲腎上腺素(一種應激激素)來發揮作用,幫助控制焦慮的軀體癥狀(如心悸、聲音顫抖、流汗、頭暈和手抖等)。

但是β受體阻滯劑對情感癥狀(如擔心)並無太大幫助,其對於恐懼症的治療最為有效,特別是社交恐懼症。如果你的焦慮癥狀是由特定情境所引發的,可提前服用一片β受體阻滯劑,這會有效減輕緊張感。

β受體阻滯劑的常見副作用:

△ 頭暈

△ 嗜睡

△ 虛弱無力

△ 乏力

△ 噁心

△ 頭痛

△ 便秘

△ 腹瀉

GIF

藥物不是唯一選擇

抗焦慮藥物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你的焦慮癥狀,但不能解決引起焦慮的根本問題,如拖延症、負性思維或是一段不健康的關係,這時,自我幫助、心理治療或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會有所幫助,這些非藥物療法可長期而持續地緩解焦慮。

鍛煉

鍛煉是十分有效的緩解焦慮的方法。研究表明規律的鍛煉可起到與藥物相同的作用。

轉變思維方式

你可以通過訓練你的大腦來停止不必要的擔心,換一個更平靜、更平衡的角度來看待你的生活。

心理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教會你該如何控制焦慮,停止不必要的擔心,以及戰勝你的恐懼。

瑜伽和太極

瑜伽和太極是通過情緒、心理和精神上的全面投入,達到身心放鬆的效果,數據顯示其對於許多不同類型的健康問題均有效,包括焦慮。

正念冥想

正念冥想,通過訓練你積極且不加判斷地觀照當下,來幫助你平靜、放鬆。

GIF

藥物是否適合我

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需要通過藥物來控制焦慮癥狀,問問醫生,與醫生共同衡量利弊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了解一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抗焦慮藥物的副作用可以是很輕微的不適(如口乾),也可以是更嚴重的癥狀(如突發的噁心或顯著的體重增加)。無論服用何種抗焦慮葯,都需要在副作用與療效之間達到最佳的平衡。

需要與精神科專業人士討論的問題:

△ 對於我的焦慮問題,藥物是否是最佳的選擇?

△ 我是否願意為了焦慮癥狀的緩解而接受副作用?

△ 哪些非藥物治療方法可能有所幫助?

△ 我是否有時間也是否願意接受非藥物療法,如認知行為療法?

△ 哪些自助方式可以幫助我有效控制我的焦慮?

△ 決定服用抗焦慮藥物後,我是否還應該配合其他療法?

△ 焦慮確實影響到我的生活了嗎?它是否是其他情況的反應,如潛在的健康問題或疼痛?

需要詢問醫生的問題:

△ 藥物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我的焦慮?

△ 藥物常見的副作用有哪些?

△ 有哪些食物和飲料應該在服藥期間避免?

△ 我所要服用的抗焦慮葯會與我正在服用的其他藥物產生哪些相互作用?

△ 我需要服藥多長時間?

△ 停葯是否會很困難?

△ 停葯後我的焦慮是否會複發?

GIF

來源:helpguide.org

翻譯:Calleigh

編輯:薊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聲NGO 的精彩文章:

一百天繪畫挑戰

TAG:心聲N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