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隆帝的「香妃」

乾隆帝的「香妃」

乾隆帝四十多位后妃中,最富於傳奇色彩的該是那位據說體溢奇香、面容姣好,被後世稱之為「香妃」的維吾爾族女子。由於民間傳說和影視劇的渲染,「香妃」的身世弄得撲朔迷離,充滿了神秘色彩。

一部名喚作《清代外史》的野史里,把「香妃」直接寫作「回部某王妃」,在清軍平定回亂中被俘,獻給了乾隆皇帝。乾隆帝對她大為傾心,執意納之為妃。為討其歡心,特意建造了一座寶月樓供香妃居住,並常親臨探視,希其順從。然而香妃性格剛烈,誓死不從,終被皇太后賜死。文中還說「都城南下窪陶然亭東北,有一冢,或謂即香妃所葬處,故以香冢稱焉。」總之是說得有模有樣。

當然,如今我們梳理歷史資料不難發現,被傳得神乎其神的所謂「香妃」,其實是乾隆帝的「容妃」。《清史稿·后妃傳》中記載:「高宗(乾隆帝)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扎麥女。出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其他資料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需要解釋的是,「和卓」乃是對我國新疆及中亞、西亞等地伊斯蘭教封建貴族上層的尊稱,而「台吉」一詞為爵位。「和扎麥」也不是人名,而是稱號。容妃父親真正的名字叫「阿里和卓」,是回部第二十九世和卓。容妃的原名,史書上並無記載。容妃的叔叔和哥哥在配合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中立有功勛並獲得乾隆帝的封賞,從而一家人定居京師。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容妃被其兄送入皇宮,初封為「和貴人」,時年27歲,當時的乾隆帝50歲。

容妃入宮後確實受到了特別禮遇。一是在服飾上,允許她穿維吾爾族服裝,並為其製作維吾爾族朝服;二是在飲食上也給予特殊關照,在宮中為她特意準備了回族廚師;三世允許回族雜技班入宮表演,以豐富她的生活;四是多次帶著她出巡,並多有賞賜。

容妃為乾隆帝生母賜死一事,則純屬子虛烏有。乾隆生母鈕鈷祿氏崩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容妃則薨於乾隆五十三年,此時皇太后已死去11年了。而且,容妃由貴人進位到容嬪繼而進位到容妃,都是乾隆帝遵照皇太后的意願而晉封的,說太后賜死容妃太過牽強!

關於容妃的安葬地,當然也不是陶然亭。陶然亭的「香冢」旁立有一碑,上面鐫刻著:「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從碑文來看,葬於此處之人確為一女子,生前似乎發生過曲折離奇的情感故事,但其中未提香妃一個字,而且,大清皇妃死後豈能葬在荒草堆中?故此說也不可信。而容妃真正的安葬地應為河北省遵化市的清東陵裕妃園寢內。

值得一提的是,據專家考證,最早出現「香妃」記載的是光緒十八年(1892年)。實際上,通過對容妃體骨進行科學檢測,雖發現她具備維吾爾族人的體貌特徵,但並沒有發現釋放異香的特殊物質,「生而替有異香」只能是個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經卷 的精彩文章:

讓我們再來一場新年音樂會

TAG:點滴經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