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廚師界的祖師爺,擅長做各種美食,為邀寵把兒子獻給主公做肉湯

廚師界的祖師爺,擅長做各種美食,為邀寵把兒子獻給主公做肉湯

文/格瓦拉同志

在古代中國,為邀寵固位而做出恁多無底線之事的人很多,他們做的那些骯髒齷齪之事把人類的「三觀」毀盡,其中齊桓公的御用廚師易牙便是其中的典型。作為廚師界的「祖師爺」,易牙以擅長烹飪、做各種美食而聞名,但讓人印象更深刻的,則是他把兒子做成肉湯獻給桓公,簡直是殘忍至極。那麼,易牙為何要這樣做?

易牙是春秋時期齊國雍城人,又名狄牙,是齊桓公的御用廚師,因擅長做各種珍饈美味,以此深得齊桓公的喜愛。易牙烹飪技術如此高超,以至於後世將他尊奉為廚師屆的祖師爺,而作為中國四大菜系的魯菜,其發端便是緣於易牙。

齊桓公對權力沒有多大的慾望,但對美色、美食情有獨鍾,經常沉湎於其中而不能自拔,易牙使出渾身解數侍奉桓公,成功地掌控住他的胃口,得到寵遇自然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然而易牙並不甘心只做廚師,對權力充滿慾望,他之所以對主公「無私奉獻」,終極目的無非還是為自己謀取私利。易牙同時又是一個心狠手辣之人,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甚至可以獻出親人的性命。

齊桓公在嘗盡易牙做得美味後,某日忽然閑的蛋疼的說了一句:「寡人嘗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實在是遺憾」。說完,神情中對此充滿無比的嚮往,嘴角似乎隱約能看到流下的涎水。易牙聽後默默無言,但將主公的話牢牢記在心中。

不久,桓公在用膳時嘗到一道肉湯,味道鮮美無比,滿心歡喜之餘便向易牙詢問肉湯的取材。此時,易牙淚眼婆娑的向桓公告知實情,原來肉湯的原料正是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兒子,他之所以這樣做,為的就是滿足主公的胃口,祈禱國君身體安泰(「易牙以調和事公,公曰:惟烝嬰兒之未嘗。於是烝其首子而獻之公。」見《管子·小稱》,「烝」同「蒸」)。

桓公聽後先是大吃一驚,然後便被易牙的「忠心」所感動,認為易牙愛他勝過親骨肉,是大大的忠臣。從此桓公更加寵信易牙,而後者也因此頻頻干涉朝政,與另外三位佞臣堂巫、開方、豎習一起,成為禍亂齊國的邪惡「四人組」。

易牙等人的行為引起相國管仲的警惕,為確保齊國的霸業不因此而敗落,曾在桓公面前多次諫言斥逐四人,但都被後者置若罔聞。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臨終前對主公做最後的勸諫,懇請他為霸業存續和社稷安危考慮,務必要驅逐四人。此時的桓公似乎「開了竅」,聽從管仲的建議,真的將四人趕出朝堂。

但是沒多久,失去三位佞臣陪伴的桓公便感覺索然無味,沒多久便將他們重新召回,再度予以信任(「公憎四子者,廢之官。逐堂巫而苛病起兵,逐易牙而味不至,逐豎刁而宮中亂,逐公子開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聖人固有悖乎!」乃復四子者。」引文同上)。

但桓公萬萬沒想到的是,他朝夕難以離開四位「忠臣」,最終竟然要了他的命,活活將他餓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桓公在管仲去世兩年後,也迎來自己的大限之日,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眼瞅著離鬼門關越來越近。此時,四位佞臣知道桓公已無利用價值,為自身榮寵計,集體投靠桓公的庶長子、公子無虧,為即將到來的新時代提前鋪路。

當桓公卧床不起之時,發生了五公子(公子無虧、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爭位的事件,而暫時勝出的正是公子無虧。易牙等人在幫助無虧取得勝利後,為了能讓他儘快登基,便將仍卧病在床的桓公實施禁錮,在他的病房四周修築高牆,嚴禁任何人探視和送食送水。就這樣,桓公躺在病床上,最終竟落得被活活餓死的下場,實在是可悲。

更加令人髮指的是,桓公死後很久都沒有人知曉,直到屍蟲爬出窗外被守護人員發現,無虧等人才確信桓公已死。在圓滿完成「任務」後,無虧登基為君,隨後才為桓公發喪致哀。

處期年,四子作難。圍公一室不得出。有一婦人,遂從竇入,得至公所,公曰:「吾飢而欲食,渴而欲飲,不可得,其故何也?」婦人對曰:「易牙、豎刁、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分齊國,塗十日不通矣,公子開方以書社七百下衛矣。食將不得矣。」公曰:「嗟茲乎,聖人之言長乎哉!死者無知則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見仲父於地下。」乃援素幭以裹首而絕。死十一日,蟲出於戶,乃知桓公之死也。引文同上。

易牙為邀寵固位,狠心的將親兒子獻給桓公吃,然而在主公落難之際,竟然又狠心的將他活活餓死。這樣的臣子,實在是陰狠、冷血至極,這種卑鄙無恥的小人,竟被後世廚師界尊為祖師爺,實在是匪夷所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這位齊王是濫竽充數的主角之一,最後竟慘死他鄉,險些亡國
齊襄公必須要死的幾個理由!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