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中之獸——《化身博士》、Persona與Fursona

人中之獸——《化身博士》、Persona與Fursona

2018年第一次TRG講座暨炸雞分享會暨放映會圓滿結束!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吧~

《化身博士》、fursona與persona:簡談狼人文化與獸人文化(上)

導言

主講:鍾天意

講課的鐘老師

獸迷或獸圈(英文:Furry fandom)是指喜好擬人化動物之角色的次文化群體,也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複製的亞文化共同體。儘管在國內尚屬小眾,但已經隨著形形色色的線下活動及網路上廣泛傳播的ACGN作品逐漸為人所熟知。興許你並不是所謂的圈內人,但請相信:下面講到的話題,對你的幻想小說寫作同樣有所裨益。

·從《化身博士》談起:理性與獸性的分裂

·狼人與獸人:兩種文學起源

·媒介的力量:獸人文化的自我發現

·「十獸九基」的說法是否準確?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杆

纏得這麼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豹》

里爾克

馮至 譯

群星投下了他們的投槍。

用它們的眼淚潤濕了穹蒼,

他是否微笑著欣賞他的作品?

他創造了你,也創造了羔羊?

——《虎》

威廉·布萊克

郭沫若 譯

我的世紀,我的野獸,誰能夠

窺見你的瞳孔,誰能夠

用自己的血去粘合

兩個世紀的椎骨?

——《世紀》

曼德爾施塔姆

荀紅軍 譯

惡靈附身

1、科幻小說

在剛才的三首詩中,我們注意到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詩人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同樣一個意象用來書寫他們所生活的歷史:那就是野獸。無論任何一個國度,任何一個文明下,人類對野獸這個意象本身都有著如下的共同認知:神秘的、非人性的、本能的、強健的。

無論人類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走得多遠,這都是我們無法磨滅的共同記憶。

我想先從兩篇古老的科幻小說開始講起:一篇是英國作家斯蒂文森的《化身博士》,一篇是我們熟知的凡爾納的《神秘島》。即便是今天看起來,這兩本小說也非常有趣,而我相信在座的大多數應該都讀過,所以我並不打算重新複述它們的情節。

《神秘島》提供了一種美好的烏托邦想像:這種想像基於對技術的信任而得以成立。如果沒有了文中的核心人物——工程師,那麼小說的藝術魅力勢必會遭到嚴重的減損。同類型小說改造自然的方式要麼是魯濱孫式的,強調隔絕(isolation)與自省(self-examination);要麼是塞勒斯·史密斯式的,強調進步(progress)與改良(improvement)。而《化身博士》這部小說代表另一種方向:即對技術帶來後果的隱憂。故事中對傑基爾醫生悲劇的渲染提供了一種非常工業化的想像:因為一種新型藥劑的濫用,傑基爾的身份發生了偏差,由合法、合理的醫生變為了夜間出沒的殺人魔王海德,亦即一個非法的、反社會的身份。海德的價值觀與資本主義語境下的文明格格不入,他堅韌,冷血,自持一套完美自洽的世界觀。藥劑這一設定使它與幻想或者恐怖小說區分,是因為恐怖沒有源頭,而藥劑則可以投射到對新技術的憂慮之上。某種程度上,這可以看作一種全新語境下對身份認同的焦慮。這種焦慮在以前的小說中是難以體現的。

《化身博士》這部小說影響了很多後世的作家。這部作品長期被看作通俗小說欣賞,其地位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赫爾曼·黑塞的作品《荒原狼》延續並深化了《化身博士》的主題:心中的野獸。在這個主題下,黑塞給出我們這樣一個結論:在人與獸的對抗所產生的焦慮之中,理性和思考只會強化這種焦慮。在好評如潮的遊戲《女神異聞錄》系列中,將代表Persona的面具具象化成為某種能力,將人的內心世界具象化為可感知的空間,靈感很可能就來自這兩部小說。

《化身博士》的影響更多被放在了cult片影史之中。它是一部當之無愧的文化宣言: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頭野獸,悲劇來源於與野獸鬥爭的過程。

狼人

2、野獸,野獸

狼與狗都屬於食肉性犬科動物,長相幾乎相同。但狼與狗之間那種神奇的對照關係,是人類與其餘任何一種生物之間關係都難以相比的。在中世紀,狗的地位極其重要,因為它們是忠實的狩獵夥伴,羊群的保護者。人們將其視為另一個世界的引導者,狗得以和主人葬在同一個墳墓。工匠僅僅是因為錯殺了狗,或者摸了狗的屍體,就會被視為損及工匠行會的名譽,然後被同業公會除名,這樣的事件也會發生。那時的狗,地位宛如印度的神牛。

但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隨著貓與狗在都市中的快速增加,它們反而成為了混亂與疫病的源頭。四處流竄的流浪狗也使得由村落流入從前的人類之友,轉眼間成為撲殺對象。這種下降是漸進的。14世紀初 ,「狗兒子」等髒話出現。儘管那時用這種髒話罵人會被處以示眾,但從語言之中,畢竟折射出了狗神聖地位的蒙塵。15世紀的都市中,甚至出現了職業殺狗者,宣告著狗地位的沒落。

鍾老師現場畫狼教學

狼與它們的狗兄弟不同,因為始終對人類敬而遠之,也不曾加入人類的社會組織,反而一直都沒有受到人類的歧視。古代地中海世界裡,狼是危害畜牧業的動物,因此關於狼的傳說也很多。在北歐神話中,狼早已作為惡魔的姿態而出現。為這個世界帶來災難的洛基與女巨人安爾伯達所生下的狼——芬里厄,是神祇們的憂慮之源。它被驅趕到一座小島上,用荒謬之鎖格萊普尼爾束縛起來。在艾達(edda,又稱《伊達》或《伊達斯》,是中古時期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北歐文學經典,也是在古希臘、羅馬以外的西方神話源頭之一)的時代,人們以「狼的時間」來代表世界末日的到來。傳說中「狼被解放」時也就是世界末日的降臨。被諸神捆綁的狼將再度出現,奧丁與狼之間展開大戰。(《諸神的黃昏》一書中以極其詩意的語言描寫了芬里厄與仙宮神祇之間的戰鬥,感興趣的話可以一讀。)

在日本學者阿部謹也的《中世紀星空下》一書中,我搜集到其他一些有趣的傳說。人們認為狼是冬季以及夜晚的動物,一到冬季,白雪覆蓋整個森林的時候,狼就接近村落,攻擊家畜與人類。法國中部的貝里(berry)地區,傳說「狼連吃九天,之後的九天就不會作惡」,或者「連吃九天的肉,連喝九天的血。呼吸九天的空氣,接下來的九天只喝水,最後的十八天蟄居」。在必昂(vions)也傳說狼在聖誕節期間只靠空氣就可以存活。對狼的神化不止於此。據說將張大口的剝皮用來製成肖像,掛在家門口或是蜜蜂的蜂箱上,可以保護人類不受盜賊、惡魔以及魔術師的侵害;狼的頸毛掛在房屋裡外,也有相同的效力。狼皮帽可以使人遠離誹謗。屋檐下的狼毛可以避免火災。狼舌頭會帶來賭運。諸如此類。從這些迷信行為也能看出,那時人們對狼的態度是恐懼與敬畏摻半。

以上關於狼的傳說,顯示了狼與狗不同,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狼攻擊家畜,野性難馴。人們認為殺死並利用狼身體的一部分,可以消災解難,使人們遠離災禍。在這些傳說里,狼的作用始終與人們的經濟生活息息相關。這是因為狼的一舉一動影響到人們的切身利益。

而對比遙遠的美洲大陸,在相對較為原始、但也與自然保持和諧關係的漁獵文明之下,人們對待狼的態度有所不同。在這裡,狼是人類旅途上的一個夥伴,在生態系統中各司其職互不干擾,並無經濟利害衝突。在許多美洲原住民神話中,郊狼都以搗蛋鬼甚至英雄的形象出現。譬如在納瓦霍族的銀河傳說里,它是一個缺乏耐心但並不邪惡的角色。

魔獸世界中的獸人形象

變成野獸的國王

3、狼人的神話起源

人與狼之間的關係,當以狼人(德語werwolf,英語werewolf)現象最為明顯。人們相信,有些人具有能力,可以離開自己的身體,附於動物或是其他生物肉體中。研究者認為,正是這種靈魂移動的信仰產生了狼人信仰。「Werewolf」是古薩克森語「wer」(義為「人」)和「wolf」(義為「狼」)的結合詞,之所以把「人」放在前面,把「狼」放在後面,是因為狼人的變形過程是由人至狼。希臘神話中的狼人被稱為「Lycanthrope」,其中「Lykos」是「狼」的意思,「Anthropos」是「人」的意思。相傳萊卡翁(Lycaon)是阿卡迪亞(古希臘山地牧區,以境內居民生活淳樸與寧靜著稱,後來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的國王,擁有許多妻子、五十個兒子和一個名叫卡里斯托的女兒,有的故事說萊卡翁是一個殘暴的國王,有的故事說萊卡翁是個好國王,但他的兒子們卻不敬神,總之,宙斯在前往阿卡迪亞的時候因其招待不周而大為光火,遂將萊卡翁變為一匹狼。「Lycanthrope」 這個單詞用在醫學方面表示「變狼狂患者」,指那些臆想自己為狼的心理病人。阿波羅與狼【註:阿波羅之母勒托 是呂西亞(Lycia,∧υκ?α ,位於安納托利亞西南)地區的守護神 ,其象徵物即是狼(希臘語λ?κο? ,Lukos )。因此阿波羅也獲得了Lycegenes(「狼之子」)的稱號,這是Lyceus 這一別名的來源的另一種解釋 。由此可以認為阿波羅繼承了其母的一部分與狼相關的性質。】羅慕路斯與勒莫斯被狼養大並建立羅馬,都是人類所熟知的人由狼養大的傳說。1400年前後成型的《薩加史詩》中提到,希格魯王的母親靠妖術以及魔法變成狼,每天晚上吃一個人,九天之內吃光了希古特的九個兒子。

古巴比倫的偉大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整整四年的時間裡經受著瘋病的折磨。這種瘋病的來源是褻瀆罪(Lèse-majesté),也就是冒犯了耶和華。在《但以理書》中,你可以看到這個故事:

過了十二個月,他(尼布甲尼撒)遊行在巴比倫王宮裡。

他說:這大巴比倫不是我用大能大力建為京都,要顯我威嚴的榮耀么。

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有聲音從天降下,說:尼布甲尼撒王阿,有話對你說,你的國位離開你了。

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且要經過七期。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

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吃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

日子滿足,我尼布甲尼撒舉目望天,我的聰明復歸於我,我便稱頌至高者,讚美尊敬活到永遠的 神,他的權柄是永有的,他的國存到萬代。(但4:29-4:34)

詩人威廉·布萊克也曾經以此題材創作過版畫。而在希臘神話中,阿卡迪亞國王萊卡昂因為向宙斯進貢人肉,而被宙斯變成了狼人。

十五世紀的匈牙利國王,也是後來神聖羅馬帝國日耳曼王朝的首領西吉斯蒙德,在1414年的大公會議上,促使教會正式承認了狼人的存在。到了十六世紀,狼人的傳說已經遍布了整個歐洲,羅馬教庭於是決定展開一次官方調查,從1520 年到十七世紀中葉,歐洲的變狼妄想患者就發現了約有數萬病例,人數最多的是法國,以及東歐的塞爾維亞、波希米亞和匈牙利。狼人恐慌變成了傳染病,入侵了正常人的心智,使得這種妄想症大規模泛濫。

狼人是被社會所不認可的人,是被放逐與被排斥者。在東普魯士,乞丐們有時會稱自己是狼人,以此種恐嚇來索要施捨。犯下掠奪神殿、掠奪屍體、詛咒加害、逃避兵役、放火、強姦等等罪行的人,不受到任何法律的保護,就連宗族團體也不能庇護,屬於徹徹底底被社會所流放。這些人很難活下去,但一旦活下來,他們的身影便對部落中的人來說,展示出一種可怕及未知的力量。這種恐懼心理恐怕是塑造狼人傳說的另一種元素吧。

其他比如北美印第安人傳說還有很多(在上一節中有提及),我在這裡就不講了。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狼人都存在於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本之中。《魔獸世界》玩家比較熟悉的吉爾尼斯國王就是在綜合了諸多狼人傳說之後誕生的一個經典形象。

與巨人、獅鷲獸等幻想生物相比,狼人傳說流行更廣也更逼真,或許有它的病理學原因。今天我們知道有種罕見病會導致患者全身毛髮瘋長,而在歷史上,這種多毛人的形象被與狼人聯繫在了一起。

文藝復興時期的開放、由莊嚴變成諧謔甚至是刻意的審丑、對怪誕的追捧。譬如,在《巨人傳》這部作品中可以窺見當時人們對俚俗、丑怪、傳奇有一種刻意的追捧:對魔鬼、怪物形象的過度刻畫以及狎褻描寫。這是有其歷史淵源的,並不妨礙我們今天對這部作品有著極高的評價。

小郎·錢尼和傑克·P·皮爾斯

一名患多毛症的泰國兒童

4、化妝術的造神:影視中的狼人形象

在好萊塢所建立的影視符號系統中,狼人是無數從歷史傳說的故紙堆中被重新發現的怪物之一。與過去作為奇觀的怪物審丑相比,狼人故事被賦予了更多悲劇色彩,而其悲劇色彩發端於一種內在的失控:在人與野獸這兩種極端之間掙扎時,戲劇的張力也因此誕生。

與吸血鬼相比,狼人一度也是好萊塢的寵兒。在cult片影史上,早在1925年便有美國電影《Wolf Blood》(狼族)亮相銀幕,而《倫敦狼人》(1935)被稱為是影史上最早的狼人長片。緊接著在美國電影發展的長河中,狼人題材層出不窮。尤其在80年代,因化妝出色而廣為人知的比如《破膽三次》、《美國狼人在倫敦》等狼人電影被影迷們狂熱地追捧。

在塑造狼人外形方面,小郎·錢尼和傑克·P·皮爾斯功不可沒。前者出演過《狼人》、《弗蘭肯斯坦大戰狼人》等一系列電影,後者則是狼人的御用化妝師。我們今天看到這些影史上的狼人形象——有點像猿人或者猩猩——都是始於此人:氂牛皮毛做的面具,尖利的牙齒,還包括巔峰般的轉換場景(運用了疊化技巧)。這一時期銀幕上的狼人不那麼像狼,更多的是可怖丑怪。理由很簡單:技術原因,並不能隨心所欲地將嘴部拉長,否則演員無法自如控制。在這個形象誕生的過程中,我們重新看到了歷史——中國的造紙術,古騰堡的聖經印刷。化妝術規定了我們的審美,而銀幕和膠片將這種審美固化並傳播。至於今天,CG特效的使用則為我們帶來了另一種可能:比如在《暮光之城》這部作品中,人狼轉換的過程以CG製作的方式呈現,狼人的形象轉而變成巨狼。《暮光之城》主打的是青春、戀愛與恐怖,傳統狼人題材電影中的悲劇性更多地被對肉體的消費與想像取代。

-TO BE CONTINU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翼科幻 的精彩文章:

TAG:飛翼科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