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為曹操獻計無數,卻因一句話而遭猜忌,最後自殺
文史
03-28
曹操,字孟德,是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曹魏政權奠基人。東漢末年,天下群雄紛爭,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對內消滅多個割據勢力,對外平定外族入侵,一統北方大地。而在其豐功偉績的背後,既離不開精兵猛將衝鋒陷陣,更離不開頂級謀士的出謀劃策,而荀彧,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荀彧,東漢末年著名的戰略家,幼有才名,初被袁紹奉為上賓,後投入曹操懷抱。其人智慧超群,謀略通天,曾多次為曹操出謀劃策,「深耕固本」、「迎奉天子」等,為曹操一統北方,定鼎曹魏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功勞赫赫之人,最終卻因為一句話而遭到曹操的猜忌,以至於身死。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認為曹操應該進爵魏國公、加九錫,以此來彰顯功勛。當董昭向荀彧提及此事時,荀彧確認為:「曹操本來興討董義兵,是為了匡正漢朝安定國家,曹應秉持忠貞之誠,遵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以婉轉的語氣勸說曹操現在不適合稱魏國公,其本意是覺得曹操步子邁得太大,操之過急,目前還沒到正確的時機。然而當董昭將此話告知曹操後,曹操卻覺得荀彧並不是真正的效忠於他,對其產生了懷疑,於是不久後便將他調離中樞,後荀彧在壽春自盡而亡。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