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點◎欣賞經典/用藝術的眼光

觀點◎欣賞經典/用藝術的眼光

清鑒 / 李文亮(量工)題籤

【清鑒書院】 微型期刊

( 2018/03/24總第139期 )

歡迎關注 感謝分享

引言:

書畫事本來作為陶冶人們情操的行為,到如今,她的藝術性卻距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了,人們的審美視點發生了變化,文化的斷層讓那些高水準的藝術精品變得陌生。於是,我們渴望尋求最大的努力,去回歸,去探尋,讓當今或者將來我們的後世子孫可以領略到藝術經典的魅力,從而獲得一種怡情養性的美的熏染。

本期視點,用藝術的眼光欣賞經典,請品鑒。

石濤山水軸


張開/文

包容是一種態度,人世間的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有一定的意義,我們不能只有自己的私念,孤立之後,一切都將變得冷漠。

生活中間,似乎在當今這個時代里,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去批評別人的裁判越來越多,眼睛盯在別人的身上品頭論足,自己卻不知道因為膚淺所遭人不削。裁判多了,必然不是好事,就像足球運動,場上只能有一個主裁,如果多了就會泛濫成災,比賽無法進行。

吳昌碩花鳥軸

見識短淺,卻能看出那些創造經典者的毛病,對所有藝術家的創作指指點點,好像齊白石、黃賓虹等等都不如自己,所以毫無遮掩的炫耀自己的無知,博得片刻的心靈慰藉,這些絕不能作為主流。

古人不是無知者,相比於今天的我們,在某些領域,他們要有智慧的多,其修為和積澱的深厚,我們應該感覺汗顏而不是把眼睛死死的盯著他們的某種缺陷,歷史已經過去,誰都無能為力去改變,未來還沒有發生,反到可以好好的思考籌劃,走好腳下的路,多找找自己的不足,不斷覓求豐富自己的養料,相比於做裁判更有意義。

梁啟超書法斗方

對別人苛刻,對自己放縱,這是一種病,存在於生活中,思維里就會充斥滿自以為是的虛狂,長此以往,藝術創作和欣賞都會走向衰落,這也是讓文化斷層的重要因素,短短的幾十年,人們的視野變得狹隘,觀念固化,認識膚淺,已經走到了懸崖邊上,如不回頭,終將粉身碎骨。

欣賞藝術需要純粹,最好能夠把自己變得簡單一點,腦子裡裝的東西太多,眼睛裡就會失去掉美好的色彩,古人往往活動範圍很小,他們在屬於自己的天地里潛心的創作,今天,我們在欣賞那些經典的作品之時,如能靜下來慢慢品味,要比喧鬧中的茫然無知更有意義。

黃賓虹山水軸

藝術的學習方式很多,從前人留下的經典作品中去找尋適合自己的筆墨元素是重要的途徑,那些豐富而深厚的精品,裡面所包含的思想性、學術性、多元性只要能夠吸收一點點,就能夠提升自己,從意識到實踐以致審美都可以得以增進。當然,需要的是真正潛心汲取,不是複製古人,是把前人的理念轉化到自己的身上,為我所用。

藝術的欣賞視角也存在不同,各有各的認知,眼睛不同,看見的東西也會有差別,有些人喜歡石濤,有些人喜歡金農,有些喜歡院體的工整華麗,有些卻欣賞隱逸的清寂淡雅……不管怎樣欣賞,最終的落腳點需要從藝術本身出發,用別樣的眼光去發現美,詮釋美,這是根本。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人,久而久之,失去掉判別的準繩,必遭唾棄。

石濤山水軸

低調是一種美德,保持謙虛謹慎的求學態度,吃不了虧。所謂大智若愚,無知無畏,兩種截然相反的養成所包含的價值意義必然不同,謙遜下來了才有機會去吸收別人的長處,狂妄自大者已經自閉,關注更多的是他人的不足,導致目光短淺,心胸狹隘。

吳昌碩花鳥軸

用藝術的眼光去欣賞經典作品,數量眾多的創造總會給你帶來一點啟發,多去發現生活的美好,總比固守於自己狹小的思維空間里雍容,豁達的多。

靜靜去欣賞,日積月累,從無知變得聰慧,從眼前走向將來,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修為,更重要的是做好民族經典的傳承。

戊戌春於北京清鑒齋

徐渭書法尺牘

齊白石人物軸

黃賓虹山水軸

陳半丁花鳥軸

王鐸書法軸

石濤山水軸

趙雲壑花鳥軸

弘一法師對聯

黃賓虹山水軸

黃賓虹山水軸

黃賓虹山水軸

何紹基書法對聯

齊白石人物軸

曾國藩對聯

齊白石花鳥斗方

何紹基書法對聯

本期圖片來自友人微信

版權所有 轉載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鑒書院 的精彩文章:

專題/晚清名士顧復初先生書畫欣賞
清賞/霍曉的壺中天地

TAG:清鑒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