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捐款那些事兒,捐與不捐都是好同志
經常會看到一些朋友圈的求助,或輕鬆籌,或水滴籌等等,引來了很多人的不快,甚至乎有同學髮長長博文《別讓輕鬆籌成為一種習慣,每個人賺錢都不容易》,雖有理有據,但語氣言辭頗為犀利。當然這也不是我見過的朋友圈的第一篇反對輕鬆籌等朋友圈求助的博文。不過對此我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其實捐款這種事,我認為馬雲北大講座時說得很好。他說「捐款是對的,不捐也是對的,但自己不捐讓別人不捐是錯的。」馬雲認為,捐錢改變的不是災區,改變的是自己,你改變之後世界自然會改變。因為你捐助別人你眼中的世界發生了變化,變得溫暖起來,正如人常云:「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我始終相信人心多向善,若非天災人禍,重病急病,誰又會去低頭去請求施捨。只是每個人對於生活的要求不一樣,有的人他覺得自己身邊有200萬才覺得安全,有的人即使身無分文他也覺得沒有關係,這就有了深圳羅一笑事件,有了很多大家認為被騙捐的事件,因為捐助的人發現被捐助人比自己還富有,感覺心理很不平衡。這其實就是申請捐助的那個人他對生活的承受壓力的程度不一致,有些人覺得他不能賣房子,但是治病也很重要,感覺自己就走投無路了,他不能接受,他得申請捐助,我覺得能理解,每個人對生活的要求不一樣。我一般把這種捐助叫高檔捐助,就看你和他們關係如何,如果關係很近,遇到這樣的大事,舉手之勞的幫助又有何不可,而往往這樣的高檔捐助由於他們本身的資源總是能得到比平常人更多的捐助。所以一般面對這樣的陌生人,屬於這種高檔捐助,我一般會選擇不捐,因為我想把這份心意留給更需要的人。
在我們的人生路上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求助,自己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坎坷。我想寫寫自己的做慈善的一些心路歷程。雖然我來自農村,但是我對金錢卻並無多少概念,記得小學二年級第一次捐款,我就拿出2塊錢去捐,那個年代是個不小的金額,也是我全部的家當,捐後,還被媽媽罵了一頓,可是屢教不改,每次捐款,都是身上有多少捐多少。這次同學聚會一初中同學居然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捐款捐得多。
在我母親身患絕症的時候,我其實也想掛個牌子去求捐,但是我是懦弱的,我硬是沒有邁出那一步。所以我想呀,一個人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去撕開自己的傷口給別人去看,然後確定你是否足夠可憐,是否值得救助,指指點點,評三評四,在收穫愛心的時候,也可能收穫非議。那些年是我最狼狽的時候,母親過世後,我記得我在校園看到一個人擺台代母募捐的時候,我往箱子里放入100元後,一個人躲在宿舍痛哭一場,而那其實也是我身上為數不多的錢,我不是捐他,而敬他的勇氣!
後來有那麼些年,我也拒絕做慈善,也不愛捐款,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在最困難的時候,無人幫助,無人憐憫,也是靠家人和自己艱難的過過來的,為什麼別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自己解決,需要麻煩陌生人。還有就是那些屢屢被報道的假乞丐的事情,我很克制,對於街邊乞丐我從來都是視而不見。
工作後,偶然與一位領導同乘一輛車,看到沿街一老人乞討,他居然讓司機停車,給他2塊錢。我很詫異,並笑問:「領導真是好善心,你給這些乞丐錢,不怕他們是假的嗎?」他答:「我也怕他們是假的,但是我更怕他們是真的,而我沒有盡一點點心意,況且我也沒有給很多,就2塊錢也就是2個饅頭的事情。」領導的話讓我慚愧不以,時至今日,很多年過去後,我還記憶猶新,我敬重他,非職位高低,而是人品光環,也深深喚醒了我內心沉睡多年的慈悲心。
我曾捐助一個地貧的孩子,讓我印象很深刻是她的母親——那是一個平凡卻讓我肅然起敬的農村婦女。我第二次捐助她的時候,她的母親拒絕了,說,謝謝我的愛心,孩子的手術款項已經湊齊,希望我愛心留著幫助別的更需要幫助的人。家在農村的她,並無收入,久經陪護的她,也應該知道孩子地貧手術後,還需要一筆長期的費用,但是她拒絕了,她說她在醫院看到很多很多和她孩子一樣需要幫助的孩子,她已經很有幸通過愛心捐助獲得了手術費,所以她已經很滿足,以後的費用她會努力去賺取。
因為出身農村,總是身邊很多不幸的消息會從各個渠道傳過來。我族上的叔叔,原本就掙扎在生存線上的殘疾人家庭,又遭遇大病,亟待手術費用。還有同學遺孤——堅強獨立的小女孩的教育捐助,我真心想幫助他們,也在朋友圈裡轉發了他們的消息。因為我是覺得他們確實是太貧困,真的是亟需幫助的人了,那些問為什麼不買保險,我總是報之與微笑,對於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指責他為什麼不買份保險以防重疾或意外,我的感覺就是若干年前那個皇帝在接到因災餓死的消息時問:「怎麼會餓死,沒有飯吃,可以吃肉呀?」,你永遠不知道對於在生存線上掙扎的人哪怕是100元的重要性。
那些對朋友圈裡出現各種求助而心生不滿的人,其實也是善良的人,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那些悲慘的消息讓心情不好,也不願意讓自己屢屢遭受捐助與不捐助的矛盾,也不願意拂去朋友們的面子……其實在我覺得吧,捐與不捐都是好人,發朋友圈只是讓更多願意捐助的人獻出愛心,並沒有強制任何人捐,也沒有指責任何人不捐就是沒有愛心,每個人都有自己對幸福的定義不一樣,每個人對他做慈善的界限點不一樣,還有每個人對捐助對象的認定不一樣,還有每個人都所遇到的時間點不一樣……多重原因導致,所以我很理解,從不認為捐助的人就會比不捐助的人就會高尚多少,慈善這種事情,求的只是內心的平靜,而不是為了取得道德制高點,讓人膜拜和肯定。還有不同的人,對善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對於生活優越的人,做件好事,很多時候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一個這樣平凡甚至卑微的人,在自己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仍能給予別人生的希望和活下去的勇氣,這就是他內心堅守的最大的慈悲與善。
其實要把那些朋友圈的眾籌當作一個存在,就如微店的存在,你買與不買都不會心存內疚,所以你捐與不捐都不要心存芥蒂,我們不要因為一些負面新聞就否定全部的愛心,導致「倒洗澡水,把孩子都倒掉了」,甚至站出來大聲指責這所有的一切。慧侓法師曾說過:「慈悲」乃是一種能和藹、溫柔地對待一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人、事、物的能力。慈悲心不是要自己去喜歡我們所不喜歡的,而是要能允許它的存在,並且願意與它和平共存,乃至放下!
TAG:五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