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記的獨立版本和注本
簡單介紹一下家裡的禮記,這裡說的禮記指其獨立版本和注本,我買的這些基本涵蓋了國內出版的重要版本。但也在後面以附錄形式列出其他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買的比較重要的版本。
開始之前要說一句,禮記這種充滿封建遺毒的東西是不建議閱讀的,我只是從版本角度客觀討論一下,並沒有推薦的意思。
另外說禮記當然不能不說經,從六經、九經、十一經、十三經乃至四書五經,禮記都是最重要的儒家經典之一,並隨叢書流傳。所以這裡還是先用很大的篇幅梳理一下家裡十三經的情況。
1、《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圖1),這裡的版本是中華書局的影印本,其底本應該是民國商務的排印本加上黃侃手批的標註。白文十三經就是除去註疏只有經文的版本。上海古籍還有一個小開本厚單冊的影印本,底本相同,我應該買了,但是沒找到圖。前段時間又有影明刻本的白文十三經出版,叫《明吳勉學精刻白文十三經》。
2、《十三經古注》(圖1),這裡的版本是中華書局的放大影印本,其底本是民國中華《四部備要》的古注十三經,其內容是漢魏被認為正宗的古注,後來的疏,就是在這個古注基礎上進行的。在這之前,還有一個縮印版,叫《漢魏古注十三經》,後面還要簡單說一下。
3、《景刊唐開成石經(附賈刻孟子 嚴氏校文)》(圖2),中華書局影印,底本是民國皕忍堂的影刻本,其中殘字用虛線補齊,可讀可藏。另外,以《開成石經》民國精拓為底本的文化典藏書籍《開成石經》也已經出版,有錢的可以關注。
4、《十三經註疏》(圖3),上海古籍影印本,底本是世界書局縮印阮刻本,附校勘記,字小難讀。
5、《十三經》(圖3),上海書店影印本,底本是《四部叢刊》初編本,四部叢刊的底本基本是宋本或者明翻宋本。注本也是古注,附陸德明音義。
6、《十三經註疏》(圖3),浙江古籍小四庫影印本,底本是世界書局縮印阮刻本。浙江古籍這套小四庫選題精良,印刷清晰,應該比同底本的中華、上古本好一點,但是也是字小難讀的。
7、《十三經註疏》(圖4),中華書局影印本,底本號稱是阮刻本,但是也有人考證是用台灣藝文版翻印。
8、《明版閩刻十三經註疏》(圖5),東方出版社影印明福建刊本。
9、《十三經註疏 整理本》(圖6),北京大學整理本,套盒裝,李學勤主持,這個版本最早有32開平裝單行簡體橫排本,後來2000年出了這個精裝版,並在去年重印,重印沒有套盒了,且版權頁還寫了2000年一印,漲了400定價。北大出版社喜歡瞎寫版權頁,很惡毒,虛標開本,胡寫印次,以後再表。
10、我這裡想說的是第一排平裝四庫薈要本經部(圖7),吉林出版集團影印台灣世界書局本,正統的十三經唐宋註疏分散在經部各類中,由於殿本、庫本系統的十三經是非常重要的版本,殿本又較不易得,這裡把四庫經部列在這裡,並把庫本單列出來。
11、《漢魏古注、唐宋註疏、清人註疏十三經》(圖8),這是三個叢書,中華書局影印民國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由於是32開縮印,所以基本無法閱讀,漢魏古注後來放大出版(見2),正好我也沒有買到。而其中的清人註疏十三經是比較重要的新叫法,後來中華書局又把這個概念演繹成《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至今還在出版。前幾天的文章里有簡單介紹。
12、《清經解、清經解續編》(圖9),鳳凰影印清末上海書局石印本,彙集了清代經學的諸多著作。但據說存在修改內容的缺點,也有不清晰的現象。
以上是我收集的十三經乃至經部著作,下面羅列一些我沒有買但是覺得有代表性或者相對重要的作品,也說說沒買的理由:
附1、《十三經註疏 十三經索引》(圖附1),中華書局影印本,底本是世界書局縮印阮刻本,附校勘記。內容和上古、浙古兩冊版(見4、6)應該相同,所以沒買,索引似乎買了。
附2、《十三經古注》(圖附2),齊魯影印本,底本是明崇禎刻本。附陸德明音義。單純覺得有點貴,暫時沒買。
附3、《十三經譯註》(圖附3),上海古籍本,這書註譯者基本是大牌,應該有一定可讀性。之前沒太關注所以沒買,不過價格很低。
附4、《十三經註疏》(圖附4),上海古籍影印本,底本是同治六年江西書局重校阮本,經文採用了黃侃的句讀,其實就是他手批的白文十三經(見1),每經單行出版。現在有點貴了,沒有買,字也很小,無法閱讀。
附5、《十三經註疏》(圖附5),北京大學整理本,單行,但有套盒裝。後出了繁體豎排的精裝版(見9),平裝本也非常貴了,所以沒買。
附6、《清經解、清經解續編》(圖附6),上市書店影印本,經解底本用道光原刻本,續經解底本用光緒刻本。有新舊兩版,價格都高,暫時沒買。
附7、《清經解全編》,齊魯書社影印,除了收入《皇清經解》《皇清經解續編》(圖附7),還由杜澤遜新編了《清經解三編》《清經解四編》。價格太高,見過的人也不多了。另外通志堂經解也有出版,價格更加離譜。
下面回到正題,開始介紹禮記。禮記和尚書應該是五經中獨立版本比較少的,易、詩、春秋,簡直到處都是了。
雖說講禮記的獨立版本,還是忍不住貼一張開成石經的圖(圖10),這裡以李隆基刪定、李林甫等注《月令》為第一,與其他版本不同,需要注意。下面才正式開始(序號還是順下排,可以作為索引):
13、《阮刻禮記註疏》(圖11),傳古樓單頁影印本,傳古樓這套所謂的四部要籍選刊先印了四書五經,五經都是用的阮刻本,雖說炒冷飯,內容沒意思,但印刷質量確實可以,當然他們不懂學術,我覺得四書五經應該校勘整理一下了。
14、《陳氏禮記集說》《欽定禮記義疏》《日講禮記解義》《禮記註疏》《禮記集說》(圖12),吉林出版集團影印台灣世界書局四庫薈要影印本,其中《禮記註疏》就是經典的唐宋註疏十三經之一(見10)。這裡是《四庫薈要》中所有禮記相關的書,具體內容不多說了,想了解的可以找一本薈要提要或者四庫提要閱讀。但這裡似乎需要說一下名字,按說孔穎達《五經正義》的單疏本單行可以叫某某正義,註疏並行之後叫註疏更貼切。
15、《禮記集說》(圖13),鳳凰出版社整理本,(元)陳澔注。就是上面的《陳氏禮記集說》(見14),這本是鳳凰版四書五經的一種。另外還有上海古籍縮印世界書局的四書五經也收入陳澔的《禮記集說》,我就不找圖了,那套書我只買了左傳。
16、《禮記正義》(平裝、精裝)(圖13),上海古籍十三經註疏整理本,呂友仁整理(請記住這個人)。上海古籍的十三經註疏,已經進行十年,卻只出了8種,質量還都為人詬病,被罵最多的似乎是近年出版的《毛詩註疏》,所以那個書已經不怎麼再版。而《禮記正義》早絕版多年,很多人想見都見不到,也就不知道從何罵起了,暫且先按下不表。
17、《禮記譯解》(圖13),中華書局,王文錦,《中國古典名著譯註叢書》的一種。
18、《禮記訓纂》(圖13),中華書局,朱彬,《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的一種。
19、《禮記集解》(圖13),中華書局,孫希旦,《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的一種。
20、《禮書通故》(圖13),中華書局,黃以周,《十三經清人註疏叢書》的一種。上海古籍《黃以周全集》也收有此書,這不是禮記的註疏,是幾種禮書內容的通考。關於清人註疏的幾種,可以讀一下樑任公《近三百年學術史》的相關章節。
21、《禮記訓纂》(圖14),浙江大學整理本,朱彬,此書有中華書局整理本(見18),也被收入了《清經解三編》(見附7)。
22、《禮記章句》(圖14),嶽麓《船山全書》單行本之一,王夫之,也被收入了《清經解四編》(見附7)。
23、《禮記圖典》(圖14),百花文藝,周春才,這應該是一個關於禮記的漫畫,類似於蔡志忠那種。
24、《周禮 儀禮 禮記》(圖14),嶽麓《古典名著普及文庫》的一種,這套普及文庫都沒有注,所以這是三禮的「白文本」。
同樣補充幾種我沒有買但是覺得有代表性或者相對重要的作品,也說說沒買的理由:
附8、《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圖附8),北京大學《重歸文獻 影印經學要籍善本叢刊》的一種,應該是註疏合刊本,但價格略有點貴,暫時沒買。想對照早期版本的可以看看。
附9、《宋本禮記》(圖附9),國家圖書館《國學基本典籍叢刊》的一種, 底本是宋余仁仲萬卷堂家塾刻本,也是非常重要的舊本重現,新出的,還沒來及買。
附10、《儒藏 精華編 四九-五一》(經部禮類 禮記之屬 禮記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呂友仁。說了半天十三經,最後一個才提到《儒藏》確實不該,但是太貴了,實在買不起。
ps
最後一個書又是呂友仁,前面就讓記住這個人,在這裡想談談這樁公案。
2008年,呂友仁整理出版了《禮記正義》,為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註疏》的一種。2016年又重新整理《禮記正義》,為《儒藏 精華編》49-51冊。重新整理、重複出版都不是什麼大事,但是他2014年在《儒家典籍與思想研究(第六輯)》(圖ps1)發表了《校點本諸多失誤的自我批評》一文(圖ps2),指出:2011年重校《禮記正義》,發現前書有失校479條,誤校32條,破句324處,引號失誤103處,頓號失誤42處,書名號失誤44處,專名號失誤3處,附錄中失誤5處,另失校13條,編輯失誤82條。共計1100多條。
歸納問題的原因,他提出:1、棄用殿本、庫本。2、有些資料沒有出版。3、一些資料沒聽說過。4、很多資料沒有用上。5、書的內容沒有弄懂、自作聰明、盲從別人。6粗心。(圖ps3、ps4)等等等等。
針對這個事,我想說:
1、庫本、殿本的整理者都是當時最重要的學者,現在證明,其價值可能超過阮刻本,但由於流傳不廣,確實不為人重視,但90年代還無視庫本,我覺得這是嚴重的失職。
2、把忽視庫本的鍋甩給阮元有點無恥了,因為阮元的時代,即便他是大官,能見過幾次四庫?阮元編個書,更是自我標榜,能說自己不好么?四庫學在近代開始大盛,近年來成果不斷,能如此無視庫本,大概是不看書的人吧。所以不管誰對誰錯,誰優誰劣,都是校過一遍才能知道。
3、他說沒有出版的資料主要是簡帛文獻,佔比並不是很大。但沒有聽過和沒有用上的資料卻非常多,那麼在資料已經相對充分的90年代,這樣的失誤我還是覺得屬於主觀失職。
4、綜合上面的的原因,我覺得基本都是主觀責任,他大概什麼事都沒幹,這個東西很可能讓研究生業餘時間弄的。
5、幾個問題:自稱自己在禮學方便還很幼稚是怎麼拿到這個項目的?拿到項目四年時間還這麼多沒聽過沒看過沒弄懂,為什麼敢交稿?交稿離出版還有12年,所謂粗心的錯誤沒有和編輯溝通?所以我覺得書的問題是小事,這裡面綿延十幾年的學術腐敗才是大事。
6、近幾年來,一直有人傳言上古版可能會修訂再版,但2014年發表勘誤,2016年出版新整理本,上古版應該是不會出了。那麼買到上古版的上千名讀者,即便用勘誤對著書看,也要廢非常大的精力。而且這個勘誤是分類的,不是順序閱讀就可以檢索的,編排也非常不合理。另外,這本期刊定價62塊錢。至於再購新本,新本定價3600。我舉這樣一個例子,就是一個人買房子,發現家裡面到處都是問題,修修補補不但費時受罪,還得自己買建材。這時候隔壁蓋一個新小區,價格漲了10倍,說,這個沒問題了,你想住可以去買,舊房子還不能退。所以這事合理么?
7、關於善後的幾點建議:給買書的人一定的補償(這個很難實現);出版修訂本(這個其實是應該的);印發勘誤免費贈送(這是底線了);勘誤掛網免費下載(舉手之勞,看良心吧);公開兩個項目的資金情況和項目評審情況(涉及法律問題的需要處理一下)。
8、關於類似的學術腐敗,涉及項目分配,項目管理,項目驗收,和成果的最終監管。出版社有問題,作者有問題,評審組有問題,制度有更大的問題。讀者沒有能力甚至也沒有意識去要求處理這樣的書,這種腐敗就會越演越烈。
9、我給出一點建議:基金項目應該有足夠的信息公開,出版結項需要寫出評審組名單,讀者可以通過公共平台反映圖書問題,一旦認定造假或者腐敗,追究作者責任通史,追究評審組連帶責任。
10、最終的建議:狹義的文科取消了就好了,樂意買書看書寫書出書,就自己一邊弄去。
ps2
今天梳理中,故意避開了四書五經的系統,因為四書五經版本體系更加複雜,且不那麼正規,野雞版本很多。
其實通過整理髮現,十三經的版本雖然多,但是能稱得上精品的基本沒有,我不認為整理這玩意有用,可是連這玩意都整理不明白還要那些文科生幹嘛啊?不過儒藏的整理本可能更好一點,反正沒人買得起所以也就沒見人說過不好。還有就是杜澤遜說在做十三經的匯校,不過也是研究生弄的。
最最後再次重申,這裡主要介紹的是禮記的獨立版本,在歷代大量的叢書、文集中,還有很多關於禮經的內容和專著,無法一一列舉。另外,由於我實在是不懂經部文獻,也不懂古籍版本,再加上手裡資料有限,這裡說的內容可能有很多問題。希望未來補充吧……
===============================================
圖(已插入正文中)
1、黃侃手批白文十三經 中華書局
十三經古注 中華書局
2、景刊唐開成石經 中華書局
3、十三經註疏 上海古籍
十三經 上海書店
十三經註疏 浙江古籍
4、十三經註疏 中華書局
5、明版閩刻十三經註疏 東方
6、十三經註疏 北京大學 精
7、十三經註疏 四庫本 吉林
8、漢魏古注 唐宋註疏 清人註疏十三經 中華書局
9、清經解 清經解續編 鳳凰
附1、十三經註疏 中華書局
附2、十三經古注 齊魯
附3、十三經譯註 上海古籍
附4、十三經註疏 上海古籍
附5、十三經註疏 北京大學 平
附6、清經解 清經解續編 上海書店
附7、清經解全編 齊魯
9、開成石經 禮記卷一
10、阮刻禮記註疏 傳古樓
11、四庫薈要 禮記類 吉林
12、其他多種禮記
13、禮記訓纂 浙江大學
禮記章句 船山全書
禮記圖典 百花文藝
附8、影印南宋越刊八行本禮記正義 北京大學
附9、宋本禮記 國家圖書館
附10、儒藏(精華編49-51) 北京大學
ps1
ps2
ps3
ps4
TAG:咋哩書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