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俗子說平庸,君子之道謂中庸
「佛系」一詞誕生以來,衍生了很多佛系生活的奉承者——不追求完美,「差不多」就行。如果再加一個「為什麼」,則以「中庸」為擋箭牌,以踐行中華文明的傳統文化為噱頭。事實上,這是對中庸的曲解。
何謂「中庸」,中庸實際強調的是一種處世態度:不偏不倚。而中庸之道,是有三層含義的。
第一: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不偏於一邊的叫做中,永遠不變的叫做庸,這裡的不偏於一邊是指不偏激,在人生的路上不偏離道德,不偏離自己的初心;永遠不變不是不變通,而是對於一個目標矢志不渝,不變換自己的目標和主張。
第二:平和的心態
人生難免有大起大落,會使人大喜大悲,而中庸所說的就是不要喜怒哀樂太過火,要始終保持一種敬畏的心,避免樂極生悲,這樣才會保持健康。
第三:有一技之長,做一個有用的人。
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有一技之長,得一己之利,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職,發揮最大的力量,做一個有用的人。當一個人的能力、思想與其本質得到協調發展的時候,這才是君子,這才是中庸。
然而中庸並非平庸。
一封《致魯迅的信》中曾說過:「惰性表現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聽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魯迅認為這不是惰性,而是卑怯。
有人立下了一個目標,但遇到困難不能堅持下去,說這是「中庸」,要學會變通;有人遇到開心的事哈哈大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發怒,說這是順應人的發展規律,是「中庸」;有人覺得平平常常就好,不求上進,說這是「中庸」。
人遇到強者的時候,不敢反抗,就以「中庸」來自我安慰,以中庸作為自己的借口和擋箭牌,往往是把「中庸」做到了平庸,「中庸」由此變成了一個大多數人都能達到的境界。
中庸是一種具有包容性的品質,不是做事做人敷衍了事,覺得差不多就可以,而是一種生活態度,學會包容,學會變通,學會做最好的自己,同時不忘本心,這才是真正的「中庸」。
※一個人走,一個人睡,一個人思考,一個人沉醉
※因為,嫁給愛情的樣子很美好
TAG:聽雨小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