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雅平:黎錦熙先生的語法研究之路 |【京師學案】

孫雅平:黎錦熙先生的語法研究之路 |【京師學案】

原標題:孫雅平:黎錦熙先生的語法研究之路 |【京師學案】


黎錦熙先生的語法研究之路


文 | 孫雅平



引言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曾經於2001年出版了一部《二十世紀現代漢語語法「八大家」選集》——《黎錦熙選集》、《王力選集》、《呂叔湘選集》、《胡裕樹、張斌選集》、《朱德熙選集》、《邢福義選集》、《陸儉明選集》。季羨林先生在這部書的序中提到「所推八家,實慎重考慮、縝密權衡之結果,對『大家』之名,均當之無愧。此舉實有對20世紀中國漢語語法研究作階段性總結之含義。」其中《黎錦熙選集》位列這部書之首,可見黎錦熙先生對20世紀乃至現階段中國漢語語法研究具有深遠的影響。[1]


黎錦熙,字君緝、君劭、伯昕,號邵希、邵西、劭西,別號鵬庵等,湖南省湘潭縣曉霞鎮石潭壩人。1890年出生在一個以科第起家的「書香門第」家庭。從小飽讀詩書,還考中了最後一屆的秀才。當時正處於「西學東漸」時代,黎錦熙先生不願埋頭於「子曰」、「詩云」,開始關心民族與國家的命運,勵志革故鼎新,因而參與包括創辦報紙,改革教材、推行國語、從事教職工作等一系列活動與工作。1920年,他開始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前身)國文系教授,專門講授以白話文的語言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國語文法」課。


對學習語法的學生而言,認識黎錦熙先生是從他所著的《新著國語文法》開始的,這部語法著作是先生勇探文法的成果。在當時,只有文言文語法,沒有一部關於白話文語法專著,因而撰寫一部介紹白話文語法的專著已成為一種刻不容緩的任務,一直堅持推廣白話文,推進文字改革的黎錦熙先生毫不猶豫地承擔了這一歷史任務。先生借鑒J.C.納斯菲爾德的《英語語法》,把自己多年教學中積累的知識和已發表的論文整理出來,並在此基礎上,對現代漢語語法進行全面、深入、系統的研究,寫成了《新著國語文法》和《新著國語教學法》兩部著作。之後經過約十年的潛心研究,先生於1933年出版了《比較文法》,主要集中在古今漢語的比較上。不過更加深入地了解這位大家的人生生涯,我們會發現黎錦熙先生不僅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語言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為中國國文教育改革、白話文推廣、文字改革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黎錦熙先生作為一名語言學家,潛心研究;作為一名教育家,心系教育發展;作為一名思想家、改革家,始終把國家教育、國家未來放在首位。黎錦熙先生的畢生作為正是印證了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這句百年校訓,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學習。



黎錦熙的教育改革之路


先生生活在「西學東漸」的時代,這些來自西方先進的思想早已在他少年時代產生很大的影響,於是他開始關心民族與國家命運,勵志革故鼎新。從十六歲來到長沙,與張子平發起組織「德育會」開始,先生就將自己的人生與民族、國家命運結合在一起,以王陽明的「致良知」為宗旨,鼓吹「犧牲個人,努力救國」,即使慘遭失敗,也沒有放棄。


經過幾經輾轉北京、長沙等地,先生曾在長沙創辦多個報刊,宣傳民主改革等相關思想,如曾先後創辦《長沙日報》、《湖南公報》等,但最終以被查封的結局而告以失敗。可是先生並沒有因此放棄其勵志革故鼎新的決心,從此他開始了改革教育的道路。

先生進行教育改革的第一個表現就是在湖南省立編譯局擔任編譯員,負責翻譯歐美民主政治的書籍,並開始編輯小學教科書。他把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選入課文,這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在當時,先生對於教育改革的思想對現在仍然具有深遠的影響。他認為帝制雖已取消,但建國任務繁重,要先建國,必先改革舊教育,主張不應再讓中小學生學習「四書五經」,應該讓他們學習新鮮有用的知識,學作語體文。所以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歷史教員時,曾與楊昌濟、徐特立等教師們創辦了「宏文圖書編譯社」,把介紹歐美新書和編纂中小學教科書、民眾課本作為首要任務,先後編輯出版了《初等小學國文讀本》二卷、《中等學校國文讀本》四卷、《初等小學國文教學法》二卷。此外,他們還創辦了《公言》月刊,發表公正言論,批評教育界的歪風。發起組織哲學研究小組,經常討論一些哲學問題,學生中毛澤東、陳昌、蔡和森常來參加。他們的影響超出了一省一市,引起世人關注。



1920年毛澤東寫給黎錦熙的信


1915年,先生赴北京應教育部邀請任教科書特約編纂員,從這時開始,先生開始大展其教育改革的宏圖。先生在教育界「國文」與「國語」的爭論中,旗幟鮮明地贊成改革,為此一直不留餘力地奮鬥。如1916年發起成立「國語研究會」,大力宣傳「國語統一」(即推廣普通話)、「言文一致」(即普及白話文)。為進一步推行國語,還推動教育部於1918年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及常用字的標準讀音。先生還親自創製了注音字母的草體,以方便書寫。


先生深知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要想振興中華,必須培養大批的有理想、有作為的新人。同時,要推廣新思想、新理論,也必須有確實可靠的陣地。於是,1920年,先生來到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前身),擔任國文系教授,專門講授以白話文的語言規律為研究對象的「國語文法」課。同時,他還兼任全國小學、中學白話文語法講習所講師及各地講習會語法講師。此後,先生還兼任了多所大學的國文系教授,講授國語文法、修辭學等課。1921年,出版《黎錦熙的國語論壇》,為其語法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先生還和錢玄同等人在國語統一籌備會上提出簡省現行漢字筆畫的方案,組成「漢字省體委員會」,任委員。此外,先生還領導了國語會下的「國語辭典編纂處」,任總主任。



先生對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努力貫行於他的一生,不論是在教學、語言研究等過程中,都一直堅持關注著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光從先生在教育改革上的實踐,就值得眾人敬佩。不愧是五四新文化革命運動衝鋒陷陣的闖將,是推行國語的急先鋒。



黎錦熙先生的語法研究之路


黎錦熙先生對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潛心探索與其堅持教育改革是分不開的,因為他深刻地了解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一方面,既要廣大學生學白話文,寫白話文,就必須把白話文的規律教給學生;另一方面,既要推進文字改革,也必須搞清楚白話文組詞造句的規律。而且,當時一般的知識分子只知道文言文有文法,卻不知道白話文也有文法。當時已經有了以《馬氏文通》為代表的一系列文言文法專書,但是卻沒有專講白話文語法的專書。基於這一刻不容緩的任務,先生毫不猶豫的承擔了這一重任。先生堅持以語法來促進現代漢語的規範化,這就要以語法為語文教學服務,以語法來指導學生的寫作和說話這一理念完成了這部中國第一部現代漢語語法專著《新著國語文法》。

《新著國語文法》的深遠影響


《新著國語文法》作為中國語法史上第一部白話文著作,開創了漢語語法研究史上很多個第一次。如,中國語法史上第一次出現「句本位」文法名稱。[2]在黎錦熙先生1935年《論「蓋」「而」及文法的研究法》中說到「先察句,定其法,次詮詞,定其種;此之謂:『句本位』文法。」這句話清晰地闡明了黎氏句本位體系的要點,概括來說就是:文法研究、觀察與分析以句子為坐標,從句子研究入手;先理會綜合的宏綱——句子,再從事分析的細目——詞類(詞的分類、功能、轉類,全在句子成分上表現)。造句法是「文法的核心」,文法內容集中表現在句子結構成分上。這樣,黎氏「句本位」文法特點,簡練概括就是:從「造句」講到「用詞」、拿「句法」控制「詞類」。[3]先生對於漢語語序問題也十分關注,《新著國語文法》中談到了語序問題,他認為:「漢語乃是各詞孤立的分析語,全靠詞的排列來表達意思」,他還認為句子有「正式句」(正常語序的句子)和「變式句」(倒裝語序的句子)之別。[4]



1948年9月15日,北大校長鬍適與出席泰戈爾畫展的來賓在孑民堂前留影。前排左二黎錦熙。


《新著國語文法》在漢語語法史上的地位顯而易見,可以說,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這部著作滋育了一代人。這部著作系統地描述了漢語文法體系,從字、詞、句到詞類細目、句子成分乃至圖解,有綱有目,有要點有詳論,全面描述,方便不同的需要者使用。雖然《新著》屬於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初創時期,但是現代漢語語法的範疇、名目,書中多以具備。有的名稱與今通用名稱有異,但所指相同。如助動詞,這個名稱後來也叫能願動詞。此外,《新著》把名詞和代詞在句中的位置(也就作用)分為七位:主位、呼位、賓位、副位、補位、領位、同位。「七位」的語法體系適用於古今漢語。


胡明揚先生曾對《新著》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新著國語文法》是目前為止唯一初步通過語言教學和計算機處理自然語言兩項實踐檢驗的現代漢語語法體系。」[5]「句本位」語法是黎錦熙先生基於漢語特點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而特創的。相對於「詞本位」,「句本位」無疑是一種進步,他不是孤立的、靜止的看問題,而是把一切問題都放在動態的句子中去解決,從整體看個體,從動態中看語言結構。這一以「句本位為中心」的完整體系,奠定了現代漢語傳統語法學的基礎,對後世的漢語語法影響很大。[6]


除了「句本位」語法觀,《新著》中還將詞分為九類,設立了量詞和助詞,突出了漢語語法的特點,為後世的詞類劃分提供了依據。《暫擬體系》和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語法》劃分此類的名稱、定義和種類與《新著》大同小異,只不過後者的詞類數目有所增加。為了進行句子分析,黎錦熙先生首次提出句子的「六大成分」的概念,基本上定下了現代漢語六大成分的格局,奠定了現代漢語句法結構的基礎。六大成分的分析主要體現在句子結構的分析上,將句子的組成成分分析出來,明確各成分間的關係,並根據句子的主要成分的運用情況來辨別句子的格局。這種句子分析法,直到今天,在語法學界特別是教學語法方面都還有著巨大的影響。


《新著》中先生根據漢語的特點,借鑒英文文法圖解首創了圖解法,圖解法是研究教學語法的一種工具。這一方法在教學上非常形象、直觀,能形象地反映出句子的主幹、枝葉,便於發現錯誤,而且能夠顯示各種詞類,揭示出句法上的變式句、省略句、被動句等特殊結構。


《新著國語文法》在現代漢語語法學史上的地位是無法撼動的。不僅是在宏觀的角度和方面,在相對微觀的方法層面也是如此。《新著》對漢語語法現象觀察得非常細緻,重描寫而不輕解釋;善用比較方法,進行多方面的比較;成功使用了一些今天還在流行的研究方法,如上文提到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圖解法」等。[7]


對現代漢語史的研究來說,《新著》提供了不少支持和幫助,如確定某些形式或用法的產生時間、了解它們的來源和使用情況、啟發相關的研究思路。此外,本書還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語言運用實際,因此可以作為標準的現代漢語史語料。[8]

黎氏語法觀其他方面的影響


黎錦熙先生及其《新著國語文法》不僅對傳統本體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產生深遠影響,還對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漢語構詞法研究產生重要影響,此外先生的語法觀還與國外的相關語法理論和語法觀有契合之處。


關於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方面的影響,胡明揚先生(2004)指出:「黎錦熙先生的語法體系儘可能把形式和意義結合起來,並且注重實用,學生覺得並不難學,學起來還有一些用處,這就非常難得,因為左右其他語法學生幾乎都覺得除了應付考試以外就沒有什麼用處。」[9]因為對於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實踐而言,教學中凡是形勢和意義結合得好的語法項目,教學效果就是好的,反之則效果多半不好。[10]


黎錦熙先生對漢語構詞法研究也影響著現代漢語辭彙的研究。不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複合詞構成方式簡譜》《漢語構詞法和詞表研究》和《中國語法中的「詞法」研討》等論文中,此外相關著作也有相關論述。先生漢語構詞法研究的獨特之處是通過對一定範圍內選定的語料進行結構分析,再分門別類,總結出漢語詞的結構類型。因而能夠較大限度地保證這種構詞法體系建立在比較堅實的語料基礎上。[11]先生對漢語構詞法的研究為漢語辭彙學的創立奠定基礎,顯示出了先生開闊的學術視野和深厚的學術根基。


展現黎錦熙先生開闊的學術視野還體現如下幾方面。黎錦熙提出的「句子由最簡單的到極繁複的形式,彷彿像一種有機物底生長」,是一種嶄新的句法生長發生觀,它否定了「詞源」觀預設和句法組合發生觀預設,與「分類命名集」語言觀根本對立,與索緒爾的「符號價值系統觀」一致,並對漢語研究的難題有很強的解釋力。既對詞類和句法關係具有解釋力,也對語法結構層次、詞典編纂義項確定難題具有很強的解釋力。[12]


黎錦熙與喬姆斯基的語言學思想在某些方面相近。黎錦熙有兩個十分超前於現代語言學的思想:1、文學/倫理次序的概念;2、句法反觀詞類的思想。前者先於喬姆斯基生成語法(TG)「深層/表層結構」理論三十年,後者先於認知語言學「構式論」至少50年。黎氏「文學/論理次序」論與喬姆斯基「深層/表層結構」論高度神似:「論理的次序」和「深層結構」都是指不變的概念意義結構和邏輯,是語句意義的核心基礎,是思想;而「文學的次序」類似「表層結構」,是最終表達式中各個句子成分的層級構造和線性排列(包括省略、換位等),是思想的表象。黎先生和喬姆斯基對語言都有唯理論的認識;有相似的理性主義語言學研究思想傾向,都將句法作為研究的重點和切入點,甚至有類似的雙層句法結構的劃分;而且歷史語法較TG理論對漢語語言更具闡釋力。[13]



結語



黎先生作為中國語言文字學界的一代宗師,對中國語言學的影響深遠。[14]不僅在學術造詣上遠遠超過一般權威、大師,最難能可貴的是黎先生對民族、國家的憂患之心,黎先生一直堅持對民族、國家的教育進行改革,作為一名教師,一直關注國家的未來和前途。黎先生的思想、語言觀值得我們學習,先生對民族、國家的責任感更值得我們新一代青年人學習。

參 考 文 獻


[1] 黎澤渝,劉慶娥.黎錦熙選集[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2]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


[3] 陳金香.《新著國語文法》對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影響[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4] 范 曉.關於漢語的語序問題一[J].漢語學習,2001(5).


[5] 胡明揚.現代漢語語法的開創性著作— 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的再認識和再評價[J] .語言科學,2001(1).


[6] 孫良明.中國現代語法學「句本位」代表「黎氏文法」——紀念邵西師《新著國語文法》出版九十年[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7] 刁晏斌.《新著國語文法》與現代漢語史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8] 刁晏斌.《新著國語文法》在語法研究上的貢獻新論[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9] 胡明揚.黎錦熙語言學論文集·序[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

[10] 孫德金.傳統語法: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的基礎——黎錦熙誕辰120周年紀念[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6).


[11] 孫銀新.黎錦熙的漢語構詞法研究及其貢獻[J].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


[12] 肖婭曼.黎錦熙「句本位」中的句法生髮發生觀及其發掘[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


[13] 王 茜.黎錦熙與喬姆斯基語法思想比較——中國語言學流派問題管窺[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14] 胡雙寶.黎錦熙先生對中國語言學的貢獻[J].漢字文化,2008(3).



作者介紹



孫雅平,湖南常德人,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2017級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史。


本文章由京師文會出品,轉載需同意


WEN



HUI


jingshiwenhui


?


顧問


主編


圖文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師文會 的精彩文章:

佛經翻譯與東方文化:辛島靜志對話陳明 |【京師論壇】
李萌昀:蠹魚時代丨【閱後即焚】

TAG:京師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