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在《唐山大地震》

電影在《唐山大地震》

又一次看了這部片子,三年前該寫的影評一恍惚到了三年後,只因為三年前那一次被徹底的感動,只因為那一幕讓我深深眷戀的夢境,所以,欠下的影評一定要補上,算是對三十多年前那場災難中逝去同胞的一種慰藉,算是我對馮小剛導演的一次致敬。災難片在中國應該說拍的不多,記憶中大場面的好像幾乎沒有,更別說和好萊塢去媲美。因為這是在天朝的國度里,按組織,商業電影熒幕上的人民應該是快樂和諧的,天災人禍離我們是遙遠的,災難片的展現始終不是主旋律,廣電總局的衛道士們不喜歡,拍左了被我們罵,拍右了被黨罵,所以可發揮和挖掘的題材空間實在太小,國內也沒有這樣的特效技術和經驗可以借鑒,國外已有2012、後天、日本沉沒這樣的災難大片在前,投資大、期望高、風險深,還有一幫磨刀霍霍的文青們在後,

天時地利人和皆不具備,沒有人願意拍,馮小剛拍了。那天,我是帶著心裡準備進影院的,沒辦法,誰讓當下的宣傳造勢厲害呢,還沒看就知道又是打煽情牌賺取眼淚的主旋律商業電影,沒內涵沒深度沒思想沒創意,隨便啦。我說了我不是一個容易被感動的人,更別說騙取眼淚了,記得上一次被感動的稀里嘩啦應該是十歲的時候看寶島台灣的那部《世上只有媽媽好》。時隔二十多年了,經歷風霜雪雨的我,又是在已經帶有心裡預期的情況下去看,它到底會怎麼把我的眼淚騙出來呢?馮導,我等你。我在哭嗎?是的,我確實在哭。當鏡頭從張靜初扮演的王登的藏綠色連衣裙緩緩啟動由近及遠拉開的瞬間,我被深深的吸引了。伴隨著那空靈清脆的配樂,在那朦朧寧靜的夜色小巷中,我被張靜初清純脫俗的倩影、

優雅交錯的腳步終於帶入了劇情。導演用鏡頭把影片帶入了王登的夢,王登卻用她的夢把我帶入了影片。當鏡頭聚焦在陳道明扮演的父親聽聞妻子癌症無救的電話後隱忍痛哭的瞬間,伴隨著妻子對王登眷戀深情無奈遺憾的眼神,我些許觸動了。當劇情發展到陳道明因為壓抑已久的擔憂而痛心指責張靜初的瞬間,我深深觸動了。當鏡頭近距離定格在汶川地震中張靜初緊緊拽住一位因為選擇鋸掉女兒一條腿而悲痛欲絕深深自責的母親,納因感同身受而默默隱忍哽噎悲情的面容時,我心靈觸動了。當劇情推進到徐帆扮演的母親與女兒久別相逢下跪悲聲自責的瞬間,二十多年母女之間的誤解、怨恨、自責、思念、矛盾、痛苦等等種種複雜的情感在這裡被匯聚了、爆發了,我也崩潰了。此刻,淚水已不由我的理性所控制,像決堤的洪水一樣奔流而出,我在哭嗎?是的,我確實在哭。哭吧,淚水,讓它流吧,不是因為我配合了劇情,而是因為劇情打動了我,這就是人性,影片中的人性是虛構的,而現實中的人性卻是如此的真實,一虛一實,大愛情懷盡在不言中。恭喜你,馮小剛,你贏了,你用最簡單質樸的人性打動了我,用細膩討巧的劇情設置打造出了一部難得優秀的國產災難劇情片,向你致敬!有人說:馮小剛是打著災難悲情片的旗號在強行綁架廣大群眾的道德意識;我說:也許你的道德觀很高雅,而我卻願意把我的道德意識保持在這個水準,它讓我覺得是發自正常人內心最自然的感悟,我哭了怎麼了,你也不是哭了嗎?你哭了就代表你的道德意識被忽悠和綁架了,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典型的中國人的劣根性,我只能說你的理性很殘酷,感性依然保持在人的水準。有人說:馮小剛是打著唐人大地震的旗號拍的是震後的家庭倫理劇,這是對逝去的二十多萬同胞的冷漠;我說:操,不帶這樣上綱上線埋汰人的,難道展現對逝去同胞的緬懷非要一個個的特寫地震前中後幾百萬勞苦大眾的慘烈實況嗎?那你可以去看紀錄片更合你的胃口。以一個受災家庭為主線,結合中國人傳統的家庭倫理道德中的矛盾點,深度剖析地震這種突發事件給一家人帶去的悲歡離合,從而揭示一個道理:一次地震不可怕,可怕的是地震後給那一代人帶去的心理創傷卻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消化的,這就是中國人。雖然影片中的鏡頭下只是大強他們一家,但鏡頭的背後卻是千千萬萬受災的唐山家庭在那個時代共同承受的心理創傷,能做到這一點,就夠了。有人說:馮小剛不認真,不敬業,不尊重,沒有直面1976年唐人地震前後的真實情況,比如:事前政府已知道地震的預兆卻沒有大規模組織防災措施,比如震後政府拒絕了所有國際救災援助,比如政府組織救援工作嚴重滯後和不力,唐人只能實施實施自救,再比如有個領袖說:唐山人要自力更生重建家園,比如唐山人自己修的震災房一直住到了八十年代末...,影片避重就輕的忽略了所有所有這一切,卻緊緊和天朝的主旋律綁在一起,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的欺騙,是對逝去同胞的侮辱。我說:操,難道你是生活在火星上嗎?連美國的大災難片2012都知道什麼叫能在中國上映的第一準則你卻不知道嗎?如果你說的那些都一個不落的放到影片里,我想你奢望在N年後的電影院里能如願以償了,你以為我們廣電總局的大爺們真是拿著納稅人的錢天天吃飽了沒事幹天天手淫嗎?馮小剛是對電影較真的,也是對歷史有點責任感的,是我所知道的當今中國影視圈裡面還算有點職業使命感的導演,沒有之一,所以才有了之前的集結號,之後的1942,讓我們集體記憶了那段共和國歷史上快被遺忘的事件和人物,只有他在當前國內影視圈導演價值觀集體轉彎日漸沉淪的大勢下,依然按照自己的脈搏和追求,挖掘了這些並不討好卻碰觸紅線的敏感題材,並把它影視商業化,想盡一切辦法繞過苛刻的影片審查,在已經狹小的空間內用它特有的馮氏風格,詮釋這些主題下人性的閃光,這才是中國當下最缺失的導演,張藝謀曾經是過,陳凱歌曾經是過,但這個曾經卻真的成了我們永遠的記憶,而現在只有他了,只有他有資格來承載我們的罵聲、攻擊和中國導演未來的希望,即使他當然不完美,不是嗎?引用李承鵬影評中的一句話:唐人大地震,雖然它還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我依然建議你可以帶著家人走進影院去看一下這個片子,因為我們需要這份久違的感動。也許有一天當大陸電影像香港電影那樣失去動力和方向沉入迷茫的時候,馮小剛面對你的採訪會這樣說:我曾經堅持過、嘗試過、努力過,在商業化和藝術化之間,為了那份純粹的追求,雖然沒有一個理想的結局,但對於我個人,我沒有遺憾和後悔,這就是中國電影人的宿命。我想說:你喜歡他嗎?要是,那是一種幸福,因為你可以期待他的電影總是會給你帶來不可預期的幽默和悲傷;要不,那也是一種幸福,因為不會再一次失望,但我還是希望能多一些您善意的惡評,因為起碼他可以在你的善意中繼續承載起中國電影人的希望,我可以做得到,你們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婭童搞笑說 的精彩文章:

TAG:婭童搞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