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後你的子孫很可能要以這些蟲子和野草為食,你準備好了嗎?
編譯 七君
據估計,到本世紀中葉,全世界的人口就會達到90億以上,對食物的需求也會隨之增長70%。如果沒有新的農業技術或糧食品種出現,地球將很快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的營養需求。
如何在不砍倒森林、不殺死大量野生生物、不把土地剝削到貧瘠的情況下養活越來越多的人類?這是全世界政府、科學家以及商業公司正在努力探索的問題。
不論各方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50年後,我們的子孫吃的東西將和我們現在的食物截然不同。
目前,有兩種解決糧食危機的方式。
高科技公司的方式比較風馳電掣。它們會用各種你想不到,也不願意想到的原材料製作食物,比如沒有肉的漢堡肉餅,用藻類做的奶油,或者用一瓶全能飲料替代你的三餐。
另外一條道路更加溫和,它更像是變種版的現代農業而不是未來主義的科幻工廠。不過,這條道路所採用的原材料也是許多人不願意放到餐盤裡的。
比如,有些人把目光轉向了古老而口味不佳的植物,因為它們的根部比較發達,能夠忍受極端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他們打算把這些不太好吃但好養的作物種到極端環境里,比如沙漠氣候中,這樣就不需要以犧牲寶貴的原始森林為代價擴大耕地面積了。
另外一種許多人看不上的原材料就是…昆蟲。
你需要壓抑一下看到小強時的自然反應,從理性的角度考慮這個問題。以前我們認為稻穀小麥等作物才是真正的糧食,牛羊等家畜才是合法的肉類,以作物為食的蟲子都是害蟲。可是要養活90億人,不能讓思維僵化在框框里。
昆蟲對糧食的轉化率比牛羊高,所需的水和土地也更少,蛋白質生成速度更快,如果不考慮它們的長相和習性,它們是牛羊的良好替代物。
那麼,這些超現實的未來食品真的能吃嗎?怎麼吃?一起來看看。
蟋蟀麵粉
怎麼吃?能量棒、薯片、營養粉
實際上一些食品店的貨架上已經有蟋蟀麵粉和它的衍生物了。
在一些國家,當地人本來就有吃蟋蟀的習慣。比如印尼人習慣把蟋蟀搗碎然後做成炒菜 rempeyek。泰國人喜歡直接油炸,做成 ching rit 這樣的點心。
從營養成分上來說,同等重量的蟋蟀所含的蛋白質和其他營養物質遠高於牛肉。蟋蟀不需要在草地上放牧,甚至都不需要曬太陽,因此可以在黑暗的垂直農場中飼養它們。這帶來的好處是明顯的:更少的碳排放和更高的生產效率。
雖然現在蟋蟀的價格還比較高,但是美國最大的蟋蟀養殖公司 Aspire 正打算在德州建立一個2.3萬平方米的自動化農場,降低蟋蟀的成本。
中間偃麥草
怎麼吃?麵包、啤酒
在未來的食物中,這樣作物看起來非常不起眼,好像和路邊的野草沒什麼差別。別誤會了,中間偃麥草(Thinopyrum intermedium)這種生長在北美大平原上的植物雖然貌不驚人,但是卻有超強的戰鬥力。
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北美的農民和農業專家發現,如果在同一塊土地上每年反覆種同一種作物,土壤的健康狀況就會變差。這時就有人把目光投向了中間偃麥草的不同尋常的特性。
中間偃麥草釀製的啤酒
中間偃麥草的根系深達3米,而且可以連續5年產出穀粒。一般的小麥的根系只有它的一半不到,而且糧食生產力只能持續一年。
中間偃麥草和一年生作物不同,它們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更強,因此可以幫助減少溫室效應,同時還能為土壤增加養分而不是榨乾它。
植物做的肉
人造肉漢堡 Impossible Burger
怎麼吃?漢堡包、肉丸子
如果人口要增長,可以預見的一個結果就是肉類需求的暴增。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吃得上肉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可是,家畜養殖業排出的溫室氣體佔全球總排放量的五分之一。牛肉生產所需的水是生產同等數量卡路里的植物的8倍,所需土地則是160倍。正因為此,牛肉是一種對環境「有罪」的食物,而聯合國的官員也在呼籲大家少吃牛肉。
Beyond Burger 植物肉餅
現在已經有公司開始製作不含動物性成分的「肉」了。比如 Beyond Burger 公司就用甜菜和豌豆製作「牛肉」,你可以在全球2.5萬家商店和5千家餐館買到這種植物性牛肉。
另外一家公司 Impossible Burger 則用實驗室製造的亞鐵血紅素模擬牛肉的口感。
培養皿雞肉
Memphis Meats人造雞肉料理
怎麼吃?雞肉塊
你知道為了吃上雞肉,全球每年要殺掉多少只雞嗎?
5億?
50億?
答案是500億,大約是全球人口的10倍。
培養皿里的雞肉你想試一試嗎?你或許會覺得,培養皿里養的東西不能吃吧。那麼如果給它改個名字呢,比如,「培養肉類」,或者「清潔肉類」?
現在有至少15家公司正在研發實驗室家禽和畜牧業,他們甚至想在實驗室里造出肥鵝肝。
2016年,Memphis Meats 公司公布了一種實驗室造的牛肉丸子,後來又推出了實驗室造的雞肉。目前來看,實驗室雞肉的成本遠遠高於天然雞肉,價格大概在每磅9千美金。但是自行車曾經一度也是奢侈品呢。未來培養皿雞肉或許會成為大眾食物。
藻類食用油
怎麼吃?食用油、奶油
世界上的一大常見食用油——棕櫚油背後的故事也是劣跡斑斑。為了種植油棕櫚,人們砍倒了成片成片的森林,而棕櫚油產業的勞工剝削醜聞也時有爆發。找到棕櫚油的替代品或是食品業改革的一條必經之路。
用藻類製造燃油的新聞很多人看過,那麼用藻類製造食用油呢?這件事已經實現了。2015年的時候,Thrive 公司的科學家對栗子樹樹汁里的藻類進行生物工程改造,然後給它們餵食糖,再拿來榨油。
Thrive 藻類食用油
用這種方法提煉出的藻類食用油口味清淡,單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比較高,而且發煙點也比較高。
Thrive 公司表示,從環境的角度看,這種藻類油所需的土地面積和耗水量比傳統食用油要少,而得到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藻類奶油
2017年,Corbion 公司則把藻類製作成了奶油。用這種藻類奶油也可以製作羊角麵包和蛋糕,還有冰淇淋的澆頭。
※107條生命,推動美國藥品監管邁出關鍵一步
※以貌取人:看臉就知道TA有沒有生病,你能看出來嗎?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