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貌雙全的「國民女神」、科研「玫瑰」
走進信息工程學院,伴隨著「互聯網+」,開啟信息化發展新時代!
科研玫瑰,永不凋謝。
有人說她們是「國民女神」,也有人說她們是絢麗綻放的「科研玫瑰」,讓我們走進她們,了解中國的「科研玫瑰」。
北京時間2018年3月23日凌晨,現年82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古生物學家張彌曼在巴黎摘取「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頒獎詞稱:「她在化石記錄方面的開創性工作,開啟了對水生脊椎動物如何適應陸地生活的新見解」。
該獎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歐萊雅基金會於1998年設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為科學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據悉,另外4位獲頒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的科學家分別是:英國植物分子生物學家卡羅琳·迪恩、加拿大發育生物學家珍妮特·羅桑、阿根廷生態科學家艾米·奧斯汀和南非兒童健康醫學專家希瑟·扎爾。
張彌曼,1936年4月17日生於江蘇南京,籍貫浙江嵊縣。1953年考入北京地質學院(現中國地質大學),1960年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1982年獲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國際古生物學會主席。
她長期從事比較形態學、古魚類學、中-新生代地層、古地理學、古生態學及生物進化論研究。對泥盆紀總鰭魚類、肺魚和陸生脊椎動物間關係研究的結果,對傳統看法提出了疑問,受到國際同行的重視。在中新生代含油地層魚化石研究中,探明了這一地質時期東亞魚類區系演替規律,為探討東亞真骨魚類起源、演化和動物地理學提供了化石證據,提出對中國東部油田地層時代及沉積環境的看法,在學術上和實際應用上都有一定的價值。1995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6年,她獲得國際古脊椎動物學界最高獎「羅美爾—辛普森終身成就獎」。
其實除了屠呦呦、張彌曼女士,中國還有許許多多女科學家,巾幗不讓鬚眉,在生物、醫學、農業等諸多領域取得了驕人成績,她們堪稱絢麗綻放的「科研玫瑰」。
願科研永不止步
願玫瑰永不凋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