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上次把《迷霧》捧太高,爛尾結局真打臉啊!

上次把《迷霧》捧太高,爛尾結局真打臉啊!

文 | 劉起

推薦韓劇風險高,不追完一部韓劇就急吼吼推薦,真是分分鐘被打臉啊!(我趕緊捂住了臉)!

上次看完12集寫了篇文章誇《迷霧》,因為當時看到中間幾集很熱血的社會正義、職業理想,感動得立刻原諒了前幾集的拖沓與狗血。可前兩天大結局出來,還沒來得及看就發現網上罵聲此起彼伏,豆瓣分數也從9.1直線下降到8.3(估計還會繼續下降)。

其實韓劇爛尾是慣例,所以百分之八十的韓劇我都只看前10集,從《星你》《乳酪陷阱》《W-兩個世界》到《當你沉睡時》《今生是第一次》,都追一半就果斷棄。印象中,除了《請回答1988》《信號》《秘密森林》等,這幾年不爛尾的韓劇,幾乎掰著手指就能數完。

但這次,自己推薦過的劇,再爛也要含著淚追完!畢竟不能只讓你們堵心,要堵一起堵。

看完最後幾集,簡直火冒三丈。情節漏洞百出、人物行為錯亂。比如男二明明一個強壯肌肉男,卻像紙糊的一樣,被男主角推了一把(都沒滾下樓梯或扎到釘子,編劇能走點心嗎),竟然就死了!

男三為了女主角的幸福,去給男二頂包,可他當時還在監獄,根本沒有作案時間,竟然一句我是買兇殺人警察就承認了!那雇的兇手呢?

更無厘頭的是,男主在前面幾集,一副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兇手的無辜表情(據說演員前面確實不知道自己是兇手)。可見編劇最後的強硬反轉有多莫名其妙和匪夷所思了。因為網上太多情節邏輯的吐槽,我就不再具體展開了。

我想說,這些所有情節漏洞,其實有一個深層原因:《迷霧》(及韓國其他爛尾劇)編劇與國內都市情感劇編劇一樣,都患上了同一種病症——戀愛依賴綜合症。

不要誤會,我想解釋一下,故事中的人物談戀愛完全沒問題,不管是職場劇、懸疑劇、家庭劇,談談戀愛都有益身心健康。

但是,戀愛依賴綜合症不太一樣,它會摧毀一切情節、一切邏輯、一切人物。因為它自身只有一種野蠻邏輯——戀愛最大。

在這些編劇看來,情節漏洞沒關係,人物行為脫線沒關係,前後邏輯不一致也沒關係,因為他們戀愛了嘛!戀愛中的人都會變傻不是嗎?

對於這類編劇來說,愛情是一種廉價的萬金油——編不下去的情節用愛情湊、圓不通的邏輯用愛情圓、立不住的人物關係用愛情撐。大概因為愛情沒有理性、沒有邏輯,所以,懶得編圓的故事情節、解決不了的劇作問題,編劇就統統甩給愛情。

比如《迷霧》,女主角遇到職場危機,需要採訪到獨家新聞才能守住主播位置。專業的獨家新聞編起來太麻煩太枯燥,直接上愛情——神秘的高爾夫球明星竟然是多年前糾纏至深至今仍對她念念不忘的戀人。

野心勃勃的女主角,總要有點成長困境和陰暗過往,才能讓她變成現在這樣殺伐決斷的女強人,家境不好似乎不夠慘,於是也用愛情湊——初戀男孩竟然為了保護她殺人入獄。

這種戀愛依賴綜合征的惡果是,一旦戀愛,故事、情節、人物,都會變得徹底混亂、失去邏輯。

大女主變成瑪麗蘇(《那年花開正月圓》)、女強人變成小白兔(《歡樂頌2》的安迪)、職場精英變成職場打混(《戀愛先生》的程浩)、追求寫作夢想的獨立女性變傻白甜(《今生是第一次》的智昊)。

《迷霧》14集,高惠蘭終於意識到並開始珍惜自己與丈夫的感情,然後呢,她一下換了個人,不再那麼在意工作,可她前12集的人設明明是為了工作連親情都不在意(不去見母親最後一面、打掉孩子)的女強人啊。

一個角色,因為找到了真愛,就全盤否定了自己的過往、自己的人生目標和價值觀,這是瓊瑤小說和網路瑪麗蘇文才有的人物邏輯吧。

與此相對,沒有患上戀愛依賴綜合症的劇情,就很拎得清,職場是職場、親情是親情、懸疑是懸疑、愛情是愛情,清清楚楚、界限分明。這一點上,日劇要好得多。

《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里,十元也是看到男主蘇打就花痴的軟萌妹子,但工作上一點不含糊,愛情與工作兩條敘事線乾脆利落,按照各自的邏輯穩紮穩打地推進。誰說女人不能一邊追求愛情一邊追求事業?

這才是三觀正、不腦殘的現實邏輯啊!現實中,有點理性的人都不會一談戀愛就改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人生定位吧。

所以,《Unnatural》中,雖然十元對中堂醫生有好感、志趣理想相投,卻認真工作了10集都沒有多少兩人的感情戲,我幾乎要感動哭了。編劇面對一個嬌艷欲滴的十元小妖精、一個高挑禁慾系的井浦新、一個年下暖男窪田正孝,竟然能忍住不寫愛情戲,簡直棒呆了。

難怪把原劇名《解剖,偶爾戀愛》改成《Unnatural》(非自然死亡),就是要清楚表態,如果不是純粹的愛情劇,就沒必要動不動陷入愛情,這才是成熟大人的劇啊。

反觀《迷霧》,一個從外形到言談舉止到價值觀,都100%女強人的主角,竟然全靠愛情推動劇情?功成名就的前男友,為了愛回來報復勾引她。正直理智的老公,為了愛殺了情敵毀了自己。坐牢半生的忠犬初戀,為了愛可以連下半生都搭上。冷酷決絕的女主角,為了愛就輕鬆放棄了職業理想。

前12集那些宏大的新聞理想、向上走的慾望野心、以及為了社會正義的極端手段,就因為一個愛字,在12集之後統統化為烏有,這簡直是對觀眾赤裸裸的欺騙。

明明可以拍成女性主義劇、職場劇、懸疑劇、政治劇,也在這幾個方向上各自嘗試了一下,但編劇偏偏瑪麗蘇病毒發作,硬要在最後4集,把這部前12集都氣場十足的大女主戲,拍成中年狗血瑪麗蘇(並不是正常的戀愛戲啊),讓忠犬老公和初戀,為了比誰更愛她頭破血流、殺人頂罪,簡直是瑪麗蘇病入膏肓。

女主曾為了社會正義對抗權力、並放棄了青瓦台發言人的位置,明明有潛力拍成女版《辯護人》或者韓國版《傲骨之戰》。

前12集中那些真切的女性困境——職場瓶頸、同事關係、家庭矛盾、年齡限制、性別歧視、階級差異,就因為有了愛情,一切都煙消雲散!!!我想問編劇一句,卿本佳人,奈何做賊呀!

之所以有戀愛依賴綜合症,歸根結底,還是社會對女性的一種輕視與刻板印象,認為愛情、婚姻、家庭才是女性的生活重心。而以男性為主角的劇集中,愛情就很少起到這麼強有力的摧毀作用。

這種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不僅僅表現在電視劇中,也呈現在其他媒介修辭中。

比如前兩天有一則網路新聞,中科院院士張彌曼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8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文字新聞特意寫道:「她還說要感謝自己的女兒,在她只有一個月大的時候,我就把她交給了外婆,當她再次跟我時,已是10歲了,但是她對此從未有任何抱怨。」

其實,這段獲獎演講的視頻內容很豐富,其中談到女兒只有10%,但文字新聞根本不提她是哪個領域、做哪方面研究、何以得到這個殊榮,只強調她作為母親的內疚和自責。

看完這則新聞,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會留下一個印象,一個女科學家獲獎了,她對沒有好好照顧女兒而內疚。這種帶有性別偏見的媒介修辭法,與《迷霧》後4集的邏輯如出一轍。

不管《迷霧》前12集女主角有怎樣宏大的職業理想和事業野心,按照編劇(也是整個社會)的性別邏輯,女主角還是要回到愛情,這才是女性的主流價值觀。

所以,一些人指責國內編劇不會寫職場劇(大部分指女性的職場戲)是因為從來沒有在職場打拚過,我覺得這只是果,不是因。

更深層的原因是,大部分編劇覺得劇情中女性的事業線根本不重要啊。反正女主角是要談戀愛的,職場戲就隨便寫寫好了,最終一定有一個或幾個霸道總裁來給女主角提供各種幫助。

當然,不是所有女性角色都有《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中女主角那種天賦、《傲骨之戰》中戴安那種智慧和能力,但也有《校對女孩河野悅子》中想考時尚雜誌社卻考了7年都沒被錄用的平凡女孩河野悅子呀,平凡、能力有限、有煩惱、會退縮,但這樣的人物也可以認真生活、追求自己的人生啊,不需要一個男性霸道總裁或人生導師來拯救。

所以,請編劇們認真對待女性角色,把她們當成獨立的個體來塑造,有合理、連貫、前後一致的行為邏輯,不要一戀愛隨便修改人設,也不要讓戀愛成為女性角色的所有行為邏輯。

希望能看到更多女性角色,不再像《迷霧》中女強人高惠蘭,被編劇硬生生改成了苦情瑪麗蘇,似乎編劇不想讓她擁有獨立人格,非要讓三個男主角為她犧牲、讓她改變。

大女主不僅僅是一種精英的職業、霸氣的衣著、強勢的言行,也不應該最終淪為一種裝點門面、讓瑪麗蘇女性角色們看起來更酷的花招,或者一種虛張聲勢的假象,而應該成為一種獨立、自主的內在品質與性格特徵。

編劇們,請趕緊治好戀愛依賴綜合症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把爛片上升為傳奇,好萊塢「爛仔」再次證明自己的才華
豆瓣9.5分,已經封神的國劇經典

TAG:虹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