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啤酒精釀師:砸百萬元自釀啤酒 年產千噸
鄭煥良是一位90後創業者,來自山東濰坊的他,如今在青島開起了釀酒坊,賣起了精釀啤酒。「一開始肯定是不賺錢啊,有時候客人來店裡,精釀啤酒這個概念就要解釋半天。」作為一名90後創業者,鄭煥良的身上有股子闖勁兒,在決定來青島開店前,也沒詳細調研過青島市場,一開始就砸進去了160多萬的啟動資金,這裡面有他自己攢下的老本,也有親戚朋友對他的殷切期望。【減法日記·原創作品】
「我對青島有信心,愛喝啤酒的人肯定會明白好酒的價值。」儘管創業初期經歷了一段慘淡經營,但隨著精釀啤酒的概念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煥良店裡的回頭客也多了起來,不久前,華納兄弟電視集團丹麥公司紀實旅遊系列片《啤酒改變世界》劇組還找到了他,他的酒作為青島的代表露了回臉。曾經的小作坊,現在也變成了一座年產千噸的精釀啤酒廠。
煥良的酒廠位於市北區的紡織谷,不用導航,一路聞著麥香味就能找到。老紡織廠改的廠房,層高12米的車間里擺滿了各種口味的釀酒設備,即便是個不喝酒的人看見這些傢伙,心裡也能有種說不出的痛快。黑框、偏分、大長腿,單說煥良這扮相,很難跟他釀酒師的身份聯繫起來。「釀酒我算是半路出家,我專業學的是國貿。」談起自己的釀酒生涯,煥良說他當年是被大學老師的一杯自釀啤酒給帶上了車。
別看煥良外表斯斯文文,但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就是個愛折騰的主兒,先是打工,有了點積蓄之後就盤下了一家小飯館,在校門口做起生意,店裡常來光顧的大多是學校里的老師同學,而在這些熟客中,有一桌客人讓他格外好奇。「他是我們食品化工專業的老師,每次來吃飯總是自帶酒水,是那種市面上買不到,剛從實驗室做出來的啤酒。」煥良說,因為跟老師也比較熟,他也跟著嘗了幾次,就是這一杯酒,徹底顛覆了他對啤酒的認識。
說酒癮發作也好,說看準啤酒商機也罷,總之在嘗了老師的酒後,他就徹底成了老師的人,跟著這位師傅學了全套的釀酒工藝,畢業後更是干起了啤酒設備銷售的工作,把國產設備賣到歐美,兩年的時間,他積攢了經驗和啟動資金,認識了不少歐美釀酒界的大咖,學到了不少手藝。2015年他辭掉了工作來到了青島,決心在這個啤酒之都打響自己的招牌。
夢想、初心這種東西誰都能有,但是想讓它生根發芽,少不了心血和金錢的滋潤。煥良來青島開店,前後投了160多萬,其中一多半是自己做生意打工賺下的,剩下的一部分都是向親戚朋友的借的,對他來說,一旦失敗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死局。
創業之初,煥良就決定走精釀的路子,堅持只用水、啤酒花、酵母、麥芽這些最純粹的原料。「雖然中國的酒水消費市場很大,但是口味相對單一,而口味單一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原料生產太過單一。」煥良說,國內的啤酒花、酵母廠家換來換去就是那幾個口味,走量沒問題,但是要做走心的產品,遠靠不上,在這種情況下,他把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開始從歐美進口啤酒花、酵母、麥芽,豐富自己的產品線。
「青島人會喝,一旦他們嘗過什麼是精釀,就會愛上這種口味。」在創業的初期,煥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客人解釋什麼叫精釀,精釀跟其他啤酒有什麼不同,慢慢的客人們愛上了這些苦味、酸味、牛奶味、咖啡味、焦糖味、蘋果味、青稞味的啤酒,煥良的生意也有了起色。
「差不多一年之後吧,就實現了盈利。」煥良說相比於工業化啤酒,精釀啤酒的成本和附加值都很高,一杯500毫升的啤酒賣到三四十塊錢以上,而一瓶普通啤酒在餐廳就賣八塊到十塊,而據他估計精釀啤酒只佔國內市場份額的1%,但是增長率和利潤率相當高,未來的市場一定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我們已經開始向超過十家的餐廳供酒,並逐步拓展高端酒店市場,電商也有涉及,微信上就能買我們的酒。」對煥良這個愛酒的人來說,他的夢想是讓青島的啤酒文化更進一步,不僅僅人人會喝,還要人人會品、人人會釀。在煥良看來,釀酒就像做菜一樣,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口味,不一定非要分出孰優孰劣,但是百花齊放總是要好過一枝獨秀,設想下,某日有朋自遠方來,作為東道主青島家庭,能夠拿出自家釀的啤酒招待客人,這多有面!
TAG:美篇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