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得管仲、安天下?齊伐魯兩敗,證明即便得管仲還是欠缺一關鍵事務

得管仲、安天下?齊伐魯兩敗,證明即便得管仲還是欠缺一關鍵事務

《三國演義》中,有句很有名的口號:「鳳雛、卧龍,得其一可安天下!」說的是只要能把寵統、諸葛亮二者之一籠絡在手下,就足以安定天下。這體現了在亂世中,各方梟雄對於人才的渴望。然而,蜀國劉備最後把鳳雛、卧龍都招攬過來了,可最終蜀國還是被魏國給吞併了。可見,即便是在演義小說里,得人才與得天下也不是那麼簡單地就能划上等號的。

在《呂氏春秋?審分覽》「任數」篇中,記載下這麼一個故事。

齊國主事官吏向齊桓公來彙報工作,並順便請領導指導。齊桓公聽了半天,然後給出了最高指示:「去請教仲父吧!」「仲父」,是齊桓公對管仲的尊稱。過了一會,另一位官吏來彙報,齊桓公聽了半天,又是那句話:「去請教仲父吧!」就這樣,齊桓公很快就把很多官員給打發走了。這時,齊桓公身邊近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勸諫齊桓公:「萬事都找仲父,當國君不是太容易了嗎?」

齊桓公聽到這話,笑著說:「我沒得到管仲之前很難,現在既然已經得到管仲,我為什麼行其易呢?」有人曾經評價禪師傑克遜的工作是最輕鬆的,只要讓喬丹少賭些博就可以了——因為專註於藍球場上的喬丹是天下無敵的。所以,齊桓公與傑克遜一樣,只需管理好管仲就行,其它萬事都可不管。

然而,真實歷史中,齊桓公得了管仲就可安天下了嗎?

公元前684年,是齊桓公回國後的第二年。齊桓公對於魯人收留公子糾仍然余怒未消,剛開春,就迫不及待地派出大軍伐魯。去年交戰時,齊國軍隊曾經打得魯庄公落荒而逃,因此這次伐魯,齊桓公抱著必勝的信心!

然而,戰事的進展卻不如人意。

當雙方軍隊在魯地長勺會面後,齊國軍隊先行發起攻擊。但是,齊軍連續衝擊了三次,魯國軍隊都紋絲不動。就在齊國軍隊氣勢衰竭之際,魯國軍隊在曹劌的指揮下,突然發起進攻,一舉沖潰了齊軍!

長勺之戰,讓齊桓公威名掃地,卻讓原本默默無聞的魯國人曹劌一舉成名。曹劌首先是抱著「肉食者鄙,不能遠謀」的態度主動出山,然後協助魯庄公在長勺打敗齊師。事後的戰役評價中,曹劌提出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論斷而千古留名。

長勺之敗,是齊桓公執政後首嘗敗戰。

剛回國執政,就被曾經的手下敗將打敗,齊桓公如何丟得起這個人!他一定要洗刷長勺之戰的恥辱!

6月,齊桓公再次準備伐魯。為了增強己方力量,齊桓公還與宋國聯手,浩浩蕩蕩地殺入魯國,一直進攻到郎地(山東濟寧市兗州區西北)。齊、宋兩個大國強強聯手,魯國實力再強,都將無法抵擋!這次,除非是老天幫忙,否則魯國就只有向齊國稱臣!

然而,魯國軍隊這次確實是開掛了!

魯國公子偃觀察到宋國軍隊不齊整,於是讓軍隊蒙上虎皮後,偷偷帶兵出了魯國南城門,在乘丘(山東濟寧市兗州區西北)偷襲宋軍;魯庄公則帶兵緊跟其後,也跟隨出擊,結果大敗宋師。眼看同盟軍被擊潰,齊軍孤掌難鳴,也被迫撤退,齊桓公又一次無功而返。

一年內兩次被魯國打敗,讓齊桓公顏面蕩然無存!

人們都說,「得管仲,安天下」。可現在管仲已經回到齊國,齊桓公卻連小小的魯國都征服不了,兩次伐魯都遭遇慘敗,又談何「安天下」?

其實,齊國這種局面早就在魯國人的預料之中。

時間回到一年前,鮑叔牙正與齊桓公商議,怎樣才能讓管仲安全地回到齊國:「施伯是魯君謀臣,知道我們將用管夷吾,必定不會讓他回來。怎麼辦?」鮑叔牙回答:「施伯的為人,聰敏但是怕事。您若早點去要人,他一定會害怕得罪齊國而送還管仲。」

隨後,鮑叔牙帥齊師逼近魯國,派人對魯庄公說:「姜糾,是敝國國君之親,請魯君替我國殺掉;管夷吾、召忽,是我國君之仇,請把他們送回齊國受戮。」魯庄公只好在生竇(魯地,山東菏澤北)把姜糾殺了。(《左傳·庄公九年》)

管仲聽說齊軍前來要人,心裡已經清楚箇中奧妙,因此自請為囚。召忽則為公子糾死節,自殺了。(《管子·匡君大匡》)

是不是要真把管仲送回,魯庄公也把握不住,急忙向施伯諮詢。施伯一眼就看穿齊國人的真實用意:「齊國根本不是想殺管仲,而是想讓他回去後重用。管仲是天下之才,他所輔佐的國家,其志必在天下。此人回去,長久以後必然是魯國之患。」魯庄公聽了,猶豫了半天,還是決絕不下,又問:「那究竟該如何處置管夷吾才好?」施伯非常狠心,斬釘截鐵地回答:「殺了他,把屍體還給齊國!」

施伯果然夠狠,管仲看來是難以活著回到齊國了!

此時,齊國使者卻起了決定性作用。見魯庄公想殺管夷吾,他半勸半威脅地說:「我國國君想親手殺死他來示眾;如果不能在群臣面前活著殺死管仲,就是沒聽從我國的請求。請魯國還是把管夷吾生擒送回齊國。」(《國語·齊語》)魯庄公一聽,猶豫不決,再次問施伯怎麼辦。

施伯知道此番齊國人已經抱定了必得管仲之心,想了想,回答:「還是給齊國吧。我聽說齊侯急躁而驕縱,雖然得到了管仲,他就一定會用他么?如果齊國真能用他,管仲的事業就可成功。管仲是天下聖人,將來回齊國執政,天下都將歸順他,豈獨魯國!現在殺了他,鮑叔牙可是他至交,必將與魯國做對,魯國勢必無法自保。還是送他回齊國吧!」(《管子·大匡》)

經過幾番鬥智斗勇後,管仲才得以安全地回到了齊國。

然而,管仲人雖然回到了齊國,施伯早已預言:「齊侯急躁而驕縱,雖然得到了管仲,他就一定會用他么?」

《管子·大匡》記載,由於齊桓公急於對外用兵,管仲的治國方略並未能完全落實到位。

鮑叔牙憂心忡忡地對管仲說:「以前國君曾經答應你興霸業,現在國家越來越亂,你該怎麼辦?」管仲回答:「我們國君性格急躁,多智而能悔改,暫且等他自我醒悟吧!」鮑叔牙非常著急:「等他自己醒悟,國家不就受損失了么?」

齊桓公回國後第四年,又開始策劃攻魯:「魯國與齊國較近,救宋也非常快,我要討伐魯國。」管仲對此強烈反對:「不行。我聽說有國之君,不能頻繁用兵,不要忌恨小辱,不可重複犯錯,國家就能安定;反其道而行之,國家就非常危險。」

齊桓公根本聽不進去,帶兵入侵魯國,魯、齊兩國在長勺大戰,結果齊國大敗而歸。

齊桓公大怒:「我國兵力還是太少,我以三倍兵力來包圍魯國,看他們怎麼抵擋我?!」

第五年,齊桓公繼續擴充兵力,帶甲士兵達十萬,兵車五千乘。他對管仲說:「我士兵已經訓練有素,兵器也已齊備,我要征服魯國。」管仲長嘆道:「齊國危險了!您不努力行德政而致力於甲兵;天下各國,兵甲十萬以上的不少。現在齊國想以微小兵力去征服天下,內失民眾,外失諸侯。齊國想無憂患,可能嗎?」

齊桓公仍然不聽,堅持伐魯。

魯國果然不敢迎戰,在國都五十里之外設關防守,主動向齊桓公請服,並要求會盟。

齊桓公答應了。

沒想到,盟會之時齊桓公卻被曹劌劫持,被迫將齊國侵佔魯國的土地全部歸還。這次盟會,讓齊桓公丟盡了臉面!

這些年執政的處處碰壁,終於讓齊桓公頭腦冷靜下來。這次回國後,齊桓公才開始真正信任管仲,努力整頓齊國內政,先增強齊國綜合國力了。

《管子》上述記載,與《左傳》有很多不符之處。長勺之戰是發生在魯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是發生在齊桓公回國後第二年,不是第四年。

雖然《管子》記事不準,但並不意味著齊桓公、管仲君臣的磨合過程就是完全編造。兩位都想有所作為之人,碰在了一起,合作時不產生矛盾才不正常。齊桓公剛執政時,面對曾經想殺死自己的仇人,光憑別人三言兩語,怎麼可能完全信任他!既然齊桓公還沒有完全信任他,管仲又如何能發揮自身才能,幫齊桓公安天下?

公元前684年齊國兩敗於魯,證明齊桓公即便是得到了管仲,還不能安天下;得到管仲後,還欠缺關鍵一事:齊桓公要充分信任管仲,放手讓他施政,才能真正地安天下!

當齊桓公意識到這一點時,齊國才真正走向了稱霸道路。

——完——

作者|欲云:喜歡歷史的理工男,現居深圳

圖片| 來自網路,

欲雲談史論今

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以古喻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欲雲談史論今 的精彩文章:

耀眼光環破滅:姬忽與陳國聯姻被詛咒,與齊國聯姻又被鄭莊公所阻
西周到東周,公元前771-公元前722年,找回中國歷史消失的那49年

TAG:欲雲談史論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