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堅守|《愛蓮說》賞讀|一起學語文|致一書齋
周敦頤(1017年-1073年)
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謚號元公,
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
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
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
《愛蓮說》是他的名篇。
出水蓮 (古箏獨奏)
天籟弦在燒(一) 古韻箏色
純音樂
00:00/02:43
編者按:
今天,我們和一位千年之前的高士暢談做人之道。今年是他誕辰1001周年。穿越千年,依然能夠影響後人,一定有其特別之處。這個特別之處,就是他的堅守——堅守做人之道,像蓮一樣高潔雅緻,「出淤泥而不染」。其實,他何嘗不是一株挺立千年的君子之蓮!
本期賞讀《愛蓮說》,致一先生會不時劃重點,提問題,拓展相關信息,大家記得動腦筋哦!
導讀
1.《愛蓮說》賞讀
2. 為官與治學
3.蓮的別稱以及相關詩句
4. 思考題
1
愛蓮說
﹏﹏﹏﹏﹏﹏﹏﹏﹏﹏﹏﹏﹏﹏﹏﹏﹏﹏﹏﹏﹏﹏
愛蓮說
胡婷婷
00:00/00:00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賞讀
首先,複習一下「說」這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者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道理。
《愛蓮說》通過對蓮花形象和品質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周敦頤對蓮花的情感是十分直白而強烈的,一個「愛」字就是明證。那麼,蓮花為何深受他的喜愛呢?蓮花和他之間,有怎樣的內在聯繫呢?
來看全文。
第一段,以菊花和牡丹為襯托,突出自己獨愛蓮花,並描繪蓮花的形象,讚美蓮花的品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寫出了蓮花不隨世俗、潔身自愛、不阿諛奉承的可貴精神。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蓮花行為正直、表裡如一、不拉攏勾結的高尚品質。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寫出了蓮花如君子般端莊嚴肅,令人敬重。
第二段,與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相比較,點明蓮花「君子」的比喻意義,表明作者對君子的嚮往之情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結尾幾句話暗指天下像他一樣品德高尚的人實在太少了,而世俗之人何其多,使文章開頭「可愛者甚蕃」有了著落,照應了「予獨愛蓮」。
來看一個故事。選自《宋史 周敦頤傳》
周敦頤,字茂叔,道州營道人,以舅龍圖閣學士鄭向任,為分寧主簿。有獄久不決,敦頤至,一訊立辨。邑人驚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薦之,調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囚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眾莫敢爭,敦頤獨與之辨,不聽,乃委手版歸,將棄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殺人以媚人,吾不為也。」逵悟,囚得免。
好,前文提到的問題,是否有了答案?
從「一訊立辨」,可以看出他聰明智慧,明晰事理。從「獨與之辨」,可以看出他的正直、勇敢,不隨波逐流。從「將棄官去」,可以看出他不追名逐利、不與世同流合污。
這與那一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蓮,何其相像!
他是有鮮明態度的,敢於批判世風,也不遁世逃避,「眾莫敢爭」,不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的隱射嗎?那麼,他的追問「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也就非常自然了。
「眾莫敢爭」的情況下,他「獨與之辨」,就是一種勇氣和堅守,堅守為人之道和為官之道。所以,他就是蓮,蓮就是他!
講到這裡,大家是否就明白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周敦頤借蓮花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好,現在再次複習文章主旨:《愛蓮說》通過對蓮花形象和品質的描寫和讚美,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達了作者不與世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對追名逐利的世態的鄙棄和厭惡。
接著,我們歸納一下寫作特點。
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融為一體,使之相得益彰。
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菊花比作隱士,把牡丹比作富貴者,把蓮花比作君子,七句短語生動寫出了蓮花的神態。
襯托的寫作方法使主旨更加明確。用愛菊愛牡丹襯托愛蓮,用隱逸者和富貴者襯托正人君子,用愛菊愛蓮的人少襯托愛富貴之花牡丹的人多。
作者在文中要贊煩的是蓮,但他不是作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用牡丹反襯蓮的高潔。而對壯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示出不良世風之盛。菊花和蓮花雖然都不滿現實,但前者採取逃避態度,後者則敢於面對現實,在污濁生活中保持它高潔的情操。因此,蓮花比菊花顯得更加可貴,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就自然而然突出了蓮花的美好形象。
說到這裡,我們都已經非常明白了:作者表面上寫蓮花,實際是在寫君子,寫自己。
《愛蓮說》是周敦頤於1063年(嘉佑八年)5月在虔州(今贛州)道判署內寫作的。
據清鄧顯鶴《周子全書》《年譜》記載:「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縣至於都,邀餘杭錢建侯(拓)、四明沈希顏游岩題石,並有詩刻石。五月,作《愛蓮說》,沈希顏書,五摶篆額。錢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贛州府志》記有愛蓮書院,云:「愛蓮書院在城北,其地原為督學試院,有周茂叔蓮池遺迹。」又有愛蓮亭條目:「濂溪書院舊在東北玉虛觀左······」這些記載充分證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頤任虔州通判時,已建蓮池,並於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揮筆題寫《愛蓮說》。
講到這裡,你是否也願意畫一張思維導圖來作一番小結呢?不如試試吧。
2
為官與治學
周元公
濂溪書院
公元1050—1054年,周敦頤任桂陽(今汝城)縣令。期間「風節慈愛,吏治彰彰」汝城「士率其教,吏思其威,民懷其德」。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建汝城濂溪書院來紀念周敦頤。書院為宋式四合院磚木迴廊結構建築,建築面積1618平方米。雖經近千年滄桑變遷,保存至今。
周敦頤從小熱愛讀書,涉獵廣泛,學識精博,著書傳學。他究《周易》學理,創作《太極回·易說》,成為首個宇宙生成論的提出者。
周敦頤創立了理學理論基礎,被稱為「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的先賢。後人對他的評價極高:「孔孟而後,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清大儒輩出,聖學大昌。」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學術地位也不顯赫,在他死後,弟子程顥、程頤成名,他的才識才被認可,經過後來朱熹的推崇,學術地位最終確定,被人稱為程朱理學的開山祖。
3
蓮的別稱以及相關詩句
蓮的別稱比較多:
荷花、藕花、芙蕖、碧環、水芙蓉、菡萏、鞭蕖(未開的花蕾稱菡萏,已開的花朵稱鞭蕖)等。
江南漢樂府
江南·江南可採蓮
沈曉晨
00:00/00:00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歸園田居其三
【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採蓮曲
【唐】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華語群星
00:00/00:00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4
繼續做思考題
既然提到了宋代理學家,那麼,除了周敦頤之外,自然不能繞開程頤、程顥以及朱熹,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
講到了菊,就必然要提到陶淵明,提到陶淵明,自然就要說一說他的作品了。你能一口氣列出多少呢?又有多少名句謹記在心,脫口而出呢?
古人往往托物言志,借外物表達自己的思想與志向。除了周敦頤愛蓮,你還能舉出哪些文人以物喻志的例子?
如果把一個人比作一種花或者一種樹,你願意是什麼花或者什麼樹?理由是什麼?你是否願意小試牛刀,仿著《愛蓮說》也寫一篇自己的《愛X說》。
好,這堂課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意猶未盡,歡迎留言探討。另外,記得做個有心人,搜集自己喜歡的與蓮有關的詩句。
歡迎關注致一書齋
讓我們共同致力於語文與詩歌教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TAG:致一書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