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個比特幣208萬表白,金融人懂這套路嗎?
麥策家話:
從IT民工到財富自由的故事固然很美好,但奔著這個目標去的,先想想那個人為什麼會是你。
本文建議閱讀時間≥6min
文 | 麥策金融 唐侃
上周,比特幣變現又一實際的經典案例在多個公眾號刷屏。
「梁詩雅,我花208萬祝你新婚快樂!」一句示愛標題,100個城市自媒體頭版頭條,這一切的實現僅靠39個比特幣。你還在覺得比特幣是摸不著看不見的事物嗎?比特幣是區塊鏈,區塊鏈就是比特幣么?
做金融的我,打算花幾千字的篇幅,重新解析下。
2017年可以算是數字貨幣年,比特幣價格暴漲16倍,甚至曾一度高達20000美元/個,成為全年最賺錢的投資品。
以太幣、萊特幣等及基於以上技術的區塊鏈ICO(以下簡稱「ICO」)也都不同程度翻著倍往上漲。包括筆者在內的很多人,看著都有些心痒痒。但作為既不懂底層技術,又不會看技術圖線的筆者,只能望洋興嘆。
2018年一月,徐小平在真格CEO群里發的關於區塊鏈的言論被曝光。接著,他又是闢謠,又是修正,又是找爆料人,忙的不亦樂乎。網上又一次圍繞基於區塊鏈技術的ICO展開了大討論。
除了徐小平,其實像薛蠻子、蔡文勝這樣的投資「大佬」,早已關注並參與了ICO投資。在幣圈,通過囤積數字貨幣實現財務自由的故事一個接一個。不少人順應數字化浪潮,相繼參與ICO投資。
本著看熱鬧的心情,筆者對ICO技術進行了簡單了解。個人認為ICO短期內既不會消亡,也不會取代現有貨幣體系。與其說是ICO投資,不如說是投機。
先來聊聊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是什麼就不展開說了,隨便百度一下就能搜出一堆信息。簡單說,區塊鏈技術通過將數據存儲在網路上的多個區域,避免某些數據缺損導致數據失效,同時避免人為篡改數據。核心就兩條,去中心化和加密存儲。區塊鏈技術能在哪些領域發揮作用呢?
要採用某個技術,那就不可避免要談必要性問題。現在有許多機構聲稱參與區塊鏈,並且已經有實際的應用。例如某銀行打造區塊鏈票據平台云云。但以現有金融機構業務的特點,實際上沒有必要採取區塊鏈技術。
因為金融機構交易數據需要在人行、中證登等機構進行結算、登記,有數據彙集的中心,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所以上述業務完全通過雲計算技術就能解決。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在於消除或減少中間環節,將數據存儲和處理交給終端個人。機構參與區塊鏈就相當於機構自己開發最終取代自己功能的工具,這是很可笑的。
上圖是某乎用戶對區塊鏈技術的美好願景,可是這樣的內容真的需要區塊鏈技術嗎?這是赤裸裸的人工智慧啊~
具體什麼場景能夠採用區塊鏈技術呢?目前可行的方式主要是支持共同賬本類的技術需要。例如互助保險(即多人自主共同設立保險基金,用於其中出險人員的理賠),在沒有後台輔助的情況下,理論上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實現。但是這類應用目前仍然處在開發實驗階段,並未推廣。
再說說ICO,來看一個笑話:小朋友向投資比特幣的爸爸要一個比特幣作為生日禮物。爸爸說:「15554美元?14354美元是很大一筆錢,你想要16782美元幹什麼?」看懂的人肯定會會心一笑。
比特幣以及其他ICO,每天的價格波動非常不穩定,拉長到一周或者一個月,震蕩幅度會更大。這讓持有者在使用ICO時陷入兩難。昨天還能買兩條魚的錢,今天只能買一條了;
今天買了一條魚,萬一明天能買兩條了怎麼辦?無論ICO是漲還是跌,都會影響持有者的使用決策。貨幣攥在手裡又怎麼能成為貨幣?
過去銅幣、銀幣這些貨幣本身是具有價值的,貨幣本身的價值與其他商品在生產經營中,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比價關係。政府和錢莊的銀票,則是為了方便運輸而產生的,銀票面值對應的是政府和錢莊持有的金銀等貨幣多少。
當代法幣基本已經和貴金屬脫鉤,但本質上還是與政府持有或能動用的資產規模高度相關。為了讓貨幣有一個比較直觀的參照體系,貨幣是需要有「錨」的,但比特幣沒有。
再來看,比特幣每天的「兌換交易」規模可以達到千億美元級別,而比特幣的商品交易,市面上幾乎沒有見到過。目前唯一可查到且有一定規模的支持比特幣交易的網商,僅有Overstock一家,而這家公司近兩年又熱衷於比特幣投資,公司總市值也僅有約12億美元。一個只有金融市場,沒有商品交易市場的貨幣,是非常不正常的。
下圖:eBay3年未實現比特幣交易功能。
在貨幣獲取難度不斷增加以至於接近無窮大且法幣仍然是主流貨幣時,未持有貨幣的群體自然會選擇不參與該貨幣的交易繼續使用法幣。加上沒有足夠規模商品市場支持,新興貨幣要獲得市場認可仍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ICO是否具有投資價值呢?以我自己的理解,投資價值基本沒有,有一定投機價值,風險很大。怎麼理解呢?企業通過經營獲得利潤,並將利潤分配給股東,體現的是投資價值;利用資產差價通過市場交易而獲得的收益,是為投機價值。ICO本身不具備任何價值,也無法通過運營獲得利潤,主要依靠市場的定價差異而獲利。
然而,即使是股票這樣風險巨大的投資品,也同時具備上述兩種屬性,如果持有股票時間比較長,那麼股票的價格主要與企業經營有關;如果持有時間比較短,則主要受市場交易熱度影響更多些。分別體現了投資價值和投機價值。
上圖為谷歌搜索中比特幣搜索量和比特幣價格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比特幣的價格與網路熱度高度相關,幾乎達到完全擬合的狀態。
想像一下2007年和2015年股災前,廣場舞大媽們津津樂道於股票投資的場景吧~從高朋滿座到門可羅雀用了多久?事實上除了比特幣、萊特幣、以太幣等少數幾種ICO外,絕大多數ICO仍處於破髮狀態。
如果說比特幣的誕生是為了對抗法幣不斷貶值,阻止貨幣變成政府收割民眾的鐮刀。那麼,自由波動的ICO市場相當於把沒有投資能力的普通群眾直接丟在了波濤洶湧的證券市場上,不啻為最大的笑話。
各國政府對ICO的態度不盡相同。中國對民間ICO持否定態度,2017年禁止ICO交易,並要求拆除ICO礦場。但同時,政府內部仍在研究和開發區塊鏈技術,可能會應用到電子貨幣範疇。
美國對ICO態度就比較包容,允許電子貨幣交易,但是,對於虛假宣傳和惡意的騙局仍然是警惕的。近期臉書和油管都對ICO廣告做了嚴格禁止。雖然委內瑞拉因為國家財政奔潰,發行了石油幣,但其根本原因是國際制裁導致委內瑞拉無法採取常規手段化解財政危機。
ICO要成為通貨,首先要過各國法幣關,國內交易用法幣是最為便捷和快速的,國際貿易中,主要是通過美元匯兌之後再進行交易。2017年比特幣成為一部分人將資產向海外轉移的渠道,這可能也是中國為什麼下決心取締ICO的原因。
個人認為具有高度信用基礎的法幣仍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處在絕對優勢地位,即使部分國家貨幣體系崩潰,短時間內也很難推廣電子化的ICO市場。比較好的結果,是ICO與法幣共存;極端情況,ICO會逐漸被市場拋棄。
ICO誕生的初衷是為了消除政府或暴力機關對普通群眾的剝削,將貨幣發行權利交給一套基礎演算法。然而,現實社會經歷的一切,會在網路世界重演。雖然區塊鏈技術本身具有高度安全性,但是用戶的登錄賬戶安全與區塊鏈技術無關。平台會不會侵害用戶,黑客盜竊ICO如何處理,ICO能不能融資,能不能做期貨交易……
最終會發現,網路社會一定會需要建立一整套網路監管機構來管理和保障ICO交易;需要電子金融監管體系管理ICO金融衍生品等等。去政府化走了一圈,又將回到政府的懷抱。去政府化的貨幣體系不過是一廂情願而已。
另外再談幾個值得關注的點。
首先,區塊鏈的支付效率相比支付寶、微信的支付效率要低得多。由於區塊鏈技術限制,記賬信息需要得到其他區塊響應,所以交易無法達到即時處理的效果。如果要使用區塊鏈並且快速支付,就需要增加中間環節。在小額消費上區塊鏈技術完全不具備競爭優勢。
第二,不斷發行的新興ICO,有可能會攤薄傳統ICO的價格。ICO分叉,本質上也是增加了ICO的數量和種類。披著ICO外衣的政府主導電子貨幣,也可能在政府行政干預下,在未來取代現有ICO的地位。
第三,與上一條ICO增加影響相對的,隨著現有ICO發行速度放緩,單個ICO的邊際成本增加,邊際利潤減少,挖礦的動力會減弱,ICO存在被拋棄的風險。
第四,企業級ICO(如柯達幣),實際上是以企業信用背書的類法幣。這類基於一定信用的貨幣,貨幣本身的價值高於比特幣等,但低於法幣。如果放到傳統商業中,此類ICO實際上就是代金券,購物卡之類的貨幣替代品。
最後,關於投資(機)ICO,個人建議是區塊鏈技術前景仍很模糊,看不懂就盡量別碰;真要碰,等市場降溫了再進場,控制投資規模,適當分散投資。
市場降溫有兩種可能,有可能是暫時蟄伏,也有可能是被市場拋棄,做好判斷很重要。從IT民工到財富自由的故事固然很美好,但奔著這個目標去的,先想想那個人為什麼會是你。
全領域理財師社群
TAG:麥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