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大波獨角獸有望在滬養成,全靠上海的創新「厚度」

一大波獨角獸有望在滬養成,全靠上海的創新「厚度」

「我們公司過去引進了4位副總、5位總監,都是在上海招到的。」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下稱「華領醫藥」)總經理陳力說,他對新招來的高端人才比較滿意,這些人才在跨國公司鍛煉過,具有國際化標準和理念。

3月23日,陳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上海著力吸引高端人才十幾年前就已開始,上海的管理者也一直在調整人才政策,改變舊有的人事管理邏輯框架,以適應企業和產業發展的需要。

「有的地方雷聲大雨點小,上海是春雨潤物細無聲:政策比較細緻,切實可行,能讓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他說。

陳力2004年從美國回到上海張江,一手創立了羅氏中國研發中心,2011年又在張江開創自己的事業。紮根張江十幾年,他充分感受到上海這些年對高端人才的重視和熱情。

航拍張江高科技園區。資料攝影/吳軍

3月23日適逢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舉行,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會上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上海要搶佔科技創新戰略制高點,提升上海創新「高度」;打通體制機制瓶頸障礙,加快上海創新「速度」;厚植科技創新人才優勢,夯實上海創新「厚度」;打造更優創新創業生態,提高上海創新「濃度」,努力為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人才開發處處長葉霖霖表示,上海作為超大城市,在人口總量控制下不限制人才,精準靈活地運用人才政策,尤其聚焦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比如金融、裝備製造、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等。

聚天下英才

不僅是研發人才,上海也注重引進管理、金融等類型人才,滿足企業發展的多重需要。

陳力表示,區一級的人才管理部門經常深入他所在的公司,聽取創業者企業家的想法。他還參加過政府部門出資組織的CEO培訓班,這個班旨在幫助創業者們更快地掌握財務管理、人才管理等專業技能。

正是在廣泛徵求企業意見的基礎上,上海形成了一些切合實際的人才政策。

2016年9月,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即「人才『30條』」),圍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和「放權鬆綁」,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人才「30條」發布以來,上海各相關職能部門紮實推進,累計出台了69項配套政策,確保人才「30條」可操作、可執行、可落地。

海外人才集聚方面,在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在全國率先試點了降低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申辦條件、放寬外籍人才就業年齡、簡化入境和居留手續等累計25條集聚海外人才的政策組合拳,確立市場、單位、行業的人才評價決定權。目前,在滬工作外國人才達到21.5萬人,佔全國的23.7%,位居全國首位。

在高層次人才集聚方面,上海則通過綜合運用國際通行的合同管理、議價薪酬、異地工作等市場化舉措,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方式,面向全球集聚人才,海外頂尖人才引進方面因此取得突破性進展。

如今,上海集聚了以諾貝爾獎得主弗蘭克·威徹克(Frank Wilczek)、巴里·夏普萊斯(Karl Barry Sharpless)、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為代表的一批頂尖人才。如上海科技大學通過全球招聘已選聘387位專任教師,其中包括98位常任教授、289位特聘教授,除3位諾獎得主外,還有6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位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這些高端人才的集聚,如同雪球會越滾越大。正如陳力所說:「人才高地才能接住高端人才、大師級人才。」張江成為全國醫藥研發的高地,正是因為這裡有良好的產業環境,而產業環境的核心是人才環境。

「羅氏、葛蘭素史克、輝瑞、阿斯利康、賽諾菲、和記黃埔這6家跨國企業研發中心的7位大佬選擇留在浦東二次創業,正是因為看中這裡的人才優勢和創新環境。」陳力說。

巴里·夏普萊斯在同濟大學開講。

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就在3月21日,上海市委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全國「兩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李強在會上強調,要廣泛凝聚全社會創新創造的力量,打造更優的創新創業生態,加快建設全球性人才高峰,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華領醫藥就處於上海市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只用短短4年時間就完成了引進全球首創糖尿病治療新葯HMS5552的臨床研究,擁有其全球市場許可,Ⅲ期臨床也在2017年順利啟動,預計2020年藥品可以在中國首先上市。

如此短的時間成效斐然,陳力認為,這得益於張江的醫藥創新生態環境和華領醫藥「中西合璧聯合創新」的理念。華領醫藥與上海及其周邊企業、研發單位、醫院、大專院校等聯合研究、共同開發全球原創藥物,大大提高了效率。

華領醫藥不需要自己建立實驗室,可以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合作進行實驗室技術研究,由上海葯明康德新葯開發有限公司來生產產品,藥物研製過程中的細胞和動物實驗、葯代動力學測試、藥品安全評價等都可以找到上海企業來對接。

華領醫藥的發展也得利於國際大師和醫藥高峰人才入圍華領項目管理委員會,為華領醫藥研發立項、產品引進和開發,引路護航。

華領醫藥的全球首創糖尿病治療新葯HMS5552

「今後三四年,上海將產生一大批生物醫藥獨角獸企業。」陳力對此充滿信心。

放權鬆綁

去年9月,上海的一個科技成果轉化合作項目,賣出了4.57億美元(約合28.8億元人民幣)的高價,引發轟動。

這也是目前中國製藥領域金額最大的成果轉化合作項目。

具體而言,中科院上海有機所與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達成授權開發合作協議:信達生物以首付款、研發里程碑和銷售里程碑付款共計4.57億美元另加銷售提成的方式,獲得該所腫瘤免疫靶向小分子抑製劑IDO的全球獨家開發許可權。

激發人才的創新活力,上海的人才「30條」功不可沒。

人才「30條」重點推進下放權力、放大收益、放寬條件、放開空間,努力把權和利真正放到市場主體手中,保障落實用人主體自主權,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人才「30條」明確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等「三權」下放給單位和科研團隊,明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扣除直接費用後凈收入的70%以上可用於獎勵個人和團隊,極大激發了科技人員的活力,湧現出一批科技成果轉化的成功案例,其中就包括上述價值約29億元的成果轉化項目。

上海市還修訂了《科研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等,下放設備費預算調整許可權,明確通過公開競標獲得的科研項目勞務費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將勞務費支出占專項經費支出控制比例由原先的20%提高至30%,將原勞務費支出控制比例50%的適用範圍由原來的軟體開發類、軟科學類項目擴大到基礎研究領域項目。

正如李強在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人才,誰就擁有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他表示,上海要以更大的力度引才聚才,抓好人才「30條」落實,聚焦重點、優勢領域和頂尖人才精準施策,打造人才高峰,建設全球性人才高地。對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非常之才,要不拘一格、大力引進,不簡單唯學歷、職稱,堅持市場發現、實踐評判。要以更好的環境用才興才,持續深化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的改革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招商引資」,稱「美國優先」非「美國獨行」
扎克伯格打破沉默,就數據風波承認錯誤拒不道歉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