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話說老北京之坐堂先生,一桌一椅是標配

話說老北京之坐堂先生,一桌一椅是標配

據傳,西醫大約於明末清初才傳入我國。

在此之前中國人看病都找中醫看,吃中藥。當時,北京城內的中藥店有數以百計,著名的有同仁堂、鶴年堂、萬全堂、長春堂等。這不僅方便人們抓藥、買葯,而且一些藥店內還有中醫大夫應診,人稱「坐堂先生」。

「坐堂先生」一詞來源於醫聖張仲景。張仲景做了長沙太守後,堅持為百姓治病,按當時的規矩,當官的不能隨意接近百姓。他想出一個辦法,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大開衙門,坐在大堂上接診。後人為了紀念張仲景,把坐在藥鋪里給人看病的醫生,稱為「坐堂先生」。

有坐堂大夫的中藥店,一般在店門內靠牆放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供大夫看病用,沿牆再放幾條長凳供患者候診。大一點的藥店設有前後櫃,前櫃的業務是收方、計價、收費、包葯等。患者看完病就可在藥店抓藥,又快又方便。店內的中草藥分門別類地放在一排排呈正方形面上寫著藥名的木抽屜里,使人一目了然;中成藥則另設櫃檯。有的中藥店還代煎藥,收費非常便宜,深受患者歡迎。

坐堂大夫大多為人和氣,看病認真,使人感到親切,他們的醫術水平和職業道德都很高。俗話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患者的口是這些大夫傳名和擴大收益的重要「媒介」。再說,從藥鋪本身講,大概哪個藥鋪也不敢找個庸醫來砸自己的牌子吧!所以這也是這種行醫形式深受平民百姓歡迎、信任,而延傳至今的主要原因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