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長們該怎麼預防嬰幼兒意外傷害?這些家庭急救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好!

家長們該怎麼預防嬰幼兒意外傷害?這些家庭急救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好!

家長們該怎麼預防嬰幼兒意外傷害?這些家庭急救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好!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嬰幼兒年齡小,安全意識淡薄,意外傷害時有發生。家長掌握一些家庭急救的方法,有助於緊急性況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風險、減輕創傷、為孩子救治爭取時間。當然,預防為主,家長了解嬰幼兒常見意外傷害,也有利於防範於未然。

1、兒童窒息的急救處理

日常餵養孩子過程中,多數家庭的飲食習慣,並不是孩子安穩的坐在那裡,有時候吃飯孩子手裡還拿著一些其它的物品,比如小食品等,很多孩子同時還伴有跑、跳等行為,特別容易出現窒息風險。在一歲以下的兒童中,這種風險幾率非常高。

如何預防這種意外傷害發生?

如果孩子在跑跳的過程中,出現了突然不哭、跌倒後沒有哭鬧、面色青紫的情況,我們要首先判斷孩子是否有呼吸。通常的判斷方法是,觸摸孩子的頸動脈看看是否有波動,如果感覺不到波動,孩子很可能出現了窒息情況。

一歲以及一歲以下兒童當發生窒息時,家長如何處理?

雖然我們都不希望這樣的情況發生,但一旦狀況出現,對孩子的影響和傷害是百分之百的。所以家長首先要立即判斷孩子呼吸、心跳是否存在。

如果孩子的呼吸心中已經停止了,要知道搶救的最佳時機就是4分鐘內。

「背部叩擊法」:用左手托住兒童前胸,使頭部低於胸部,如圖使孩子呈現一個倒立的體位。家長用右手掌根,輕拍孩子背部,拍5次左右。如果此時孩子出現哭鬧,異物可能已經排出。如果仍未排出,建議如上叩背操作1-5次。

如果此時孩子仍然沒有反應,面色青紫,則建議家長採用心肺復甦進行搶救。

「心肺復甦」:家長用左手托住枕部,用右手食指和拇指於孩子下頜兩側,向上推舉下頜。這個動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證孩子的氣道通暢。然後採用口對口人工呼吸,如圖所示。

對於一歲及以下嬰幼兒,需口對口、鼻進行人工呼吸。用力吹氣,孩子胸廓會有一定幅度的捧起,這個幅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吹氣兩次後,進行胸外按壓。胸外按壓的位置在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的焦點處,對嬰幼兒家長只需以右手食指點按即可,左手注意托住孩子的後背,使前胸後背形成合力,促進對肺臟的擠壓。當肺臟受到擠壓時,會促進空氣在體內外的流動,使肺部形成有氧環境,改善身體的缺氧情況。

心肺復甦的頻率一般建議口對口人工呼吸兩次,然後進行胸外按壓30次。

一些家長在孩子異物卡喉時,常選擇喝水的方式。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異物為果仁類的,喝水反而會使異物膨脹,加重危險。

「海姆立克急救法」:對一歲以上的兒童,可以採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就像王寶強電影《人在內囧途》里大娘被棗核卡住的情景。這種方法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法是,急救者首先以前腿弓,後腿登的姿勢站穩,然後使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並讓其身體略前傾。然後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並環抱患者。左手握拳,右手從前方握住左手手腕,使左拳虎口貼在患者胸部下方,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形成「合圍」之勢,然後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左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迫使其上腹部下陷。這樣由於腹部下陷,腹腔內容上移,迫使膈肌上升而擠壓肺及支氣管,這樣每次衝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從而將異物從氣管內衝出。施壓完畢後立即放鬆手臂,然後再重複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

如果是兒童,就建議輕輕向上提,使腹腔和胸腔產生壓力,肺臟因壓力作用將異物從口內排出。

2、燒燙傷的急救處理

燒燙傷是家庭日常生活中常見意外傷害,在門診當中也比較常見。當孩子燒傷或燙傷後,應採用什麼樣的處理方法?首先我們要學習區分燒燙傷的程度。

燒燙傷的程度劃分

如圖所示。觀察燒燙傷皮膚顏色,手臂上半部分稍微有點紅色的區域,屬於一度燒傷。對一度燒燙傷,可採用燒燙傷藥膏來處理,也可以不處置。

圖中中半部皮膚為二度燒傷。主要的表現是水泡。

圖中手掌前半部,偏黑色的皮膚,屬於三度燒傷。三度燒傷皮膚已經出現破損和碳化,肌肉或血管受損,情況就比較嚴重了。

由於兒童自我保護意識弱,無法明確判斷溫度熱量情況,還有生活中容易出現不小心打翻水壺等的現象,都可能造成兒童燒燙傷等意外傷害。一般燒燙傷後,家長第一反應是慌亂,反而可能做出一些錯誤的應對舉措。

錯誤處理方法:最常見的錯誤舉措,就是在孩子發生燒燙傷後,家長第一時間將孩子的衣物脫掉。尤其是對二度、三度燒傷情況下,皮膚容易被衣物帶起,留下疤痕。還有一些老人使用傳統的方法,塗抹牙膏、醬油等,這些方法都是不建議使用的,因這些物質未經過消毒,容易加重創面感染。

正確處理方法:當孩子發生燒燙傷,第一時間要用涼水沖洗。沖洗的目的是將皮膚、肌肉和脂肪組織內的熱量隨水帶離。水泡是否要弄破呢?建議使用經過消毒的針,在水泡旁邊扎一個小口。針的消毒,在緊急情況下,家庭可採用火燒的方法。

3、溺水的急救處理

在我國兒童溺水也比較常見,特別是農村或者偏遠地區。在城市裡,帶孩子去遊玩時,溺水的風險也是存在的。所以家長掌握溺水的急救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當我們周邊發現溺水人時,首先是要將其從水中打撈上來,然後將其身體置平躺位。如果周圍有其他人,應及時請他人協助撥打電話120。求助溺水者,在第一時間脈搏常常是不準的,應摸溺水者的頸動脈來判斷情況。頸動脈在頸部兩側,用食指和拇指觸摸頸部兩側,可判斷溺水者是否還有心跳。同時也可以觀察溺水者胸廓起伏情況,來判斷是否有心跳。

在及時撥打120救助的同時,對溺水者實施心肺復甦,實施現場施救。要注意的是,因非專業人員急救能力畢竟不及專業醫護人員,同時醫護人員還備有相應的急救藥物,因此一定要及時與120聯絡。

4、外傷的急救處理

外傷也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比如車禍。一旦出現外傷,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外傷的搬運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能輕易手動傷者的身體。外傷後傷者很可能出現骨折,我們要先判斷骨折情況、位置。如果是發生在脊柱部位,在不明情況下去搬動,很可能造成脊髓損傷,或者二次損傷,這些損傷對於傷者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圖是如何翻轉和搬運傷員。如果尚不能排除脊柱有損傷,尤其是車禍、高處墜落等,搬運時一定要注意平行翻轉,移動過程中建議兩個人用四肢形成擔架的模式,平行抬起來。

出血的處理

當發生出血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止血。當然止血不一定是外傷出血,包括鼻出血等也要儘快止血處理。

比如鼻出血,家長可能第一時間讓孩子抬頭止血,但這種方法是不建議的,它不僅起不到止血的作用,同時出血逆流還可能進入氣道。對於鼻出血首要的就是利用擠壓的作用止血,比如用棉花、紗布等塞進鼻腔。

切割傷出血,我們需要觀察外傷出血位置。

腿部出血,找股動脈大腿內側進行按壓止血,有助於預防失血過多。

頭部出血,找到前上方顳淺動脈和枕後動脈,進行按壓止血。

頸部止血的位置在頜下動脈。

前臂出血,止血部位在肱動脈,在前臂內側,

手部出血則按壓指根兩端。

5、寵物咬傷的急救

寵物咬傷最常見的就是狗。當破皮後到底要不要打狂犬疫苗?什麼時候打?其實不管狗帶不帶有狂犬病毒,為以防萬一,要帶孩子去注射疫苗。一般在咬傷後24小時以內去打針。

被咬傷後,首先要用水沖洗傷口,把傷口的血洗出來,沖洗的時間也不能太短,建議20-30分鐘左右。如果傷口比較深,最好用雙氧水或者碘伏沖洗。

如果外傷碰到生鏽物品,一定要打破傷風針。

家長們該怎麼預防嬰幼兒意外傷害?這些家庭急救的方法一定要掌握好!看完這篇文章,小編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另外你們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寶媽 的精彩文章:

TAG:美麗寶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