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古代,當「尚方斬馬劍」遇到「金書鐵券」怎麼辦?

在古代,當「尚方斬馬劍」遇到「金書鐵券」怎麼辦?

原標題:在古代,當「尚方斬馬劍」遇到「金書鐵券」怎麼辦?



說到「尚方斬馬劍」和「金書鐵券」,首先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件器物為何方神聖。

尚方斬馬劍


尚方斬馬劍,為漢代稱謂,是中國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也作上方,掌管製造供應御用器物的官署,始於秦朝)的劍,至明代稱「尚方劍」,即皇帝御用的寶劍,民間俗稱「尚方寶劍」。持有尚方寶劍的大臣,代表著皇權,具有先斬後奏的權力,見寶劍如見天子,它是中國古代皇權的象徵。明朝萬曆年後,它的出現較為頻繁。


尚方所制的寶劍,鋒利無比,可斬斷馬匹,所以在漢朝又被稱為「斬馬劍」。中國古代非常重視禮法,因尚方制劍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這種寶劍從產生之初就被賦予了皇權和特權。

在漢唐盛世政治清明時期,尚方寶劍只是人民思想中的象徵物。以尚方劍為名而象徵專斷權力,並有隆重的授劍儀式,始於元朝。明朝中後期,遂成為現實中的一種制度。賜尚方劍以專殺和便宜行事的做法,應在明代萬曆時開始實行的。

金書鐵券


金書鐵券,是古代帝王頒授給功臣、重臣的一種特權憑證,類似於現代普遍流行的勳章(或獎章),又稱「丹書鐵券」、「丹書鐵契」,民間俗稱「免死金牌」。追溯鐵券制度的形式,戰國時的銅節為原始雛形。頒授鐵券的制度最早始於漢高祖劉邦,唐朝在制度上作了明文規定。形制歷代不一,後世基本上仿唐制。


最初鐵券如圓筒瓦形,兩券合而為一整體,由受券人與皇家內府或宗廟分別保存,遇到特殊情況,將兩券合在一起,以驗真假。至唐代後期,鐵券的分藏制度有所改變,鐵券的形狀也由圓筒瓦形變為覆瓦狀,不再對分收藏。鐵券上的文字在漢時用丹砂填字,稱做「丹書鐵券「。唐以後鐵卷填字不再使用丹砂而是嵌金,因此稱作」金書鐵券「。


起初,鐵券不具有免死的效用,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南北朝時期,鐵券開始具備了「免死」的核心功能,一般免死的次數在三次以下。至清代,鐵券制度被廢止。

二者遇到怎麼辦?


理論上二者是可以遇到的,不過縱觀整個歷史,在事實上二者從未在同一時空遇到過。有人會說,那袁祟煥不是拿著尚方劍斬殺了同樣持有尚方劍的正一品皮島守將總兵毛文龍嗎?但我們今天研究的是「火星」撞「地球」,而非「火星」撞「火星」!

為什麼說二者從未在同一時空遇到過呢?想必有如下原因。首先二者均由皇帝賜予,手持皇帝賜予尚方劍的臣子面對同樣由皇帝賜予金書鐵券之人,定不敢斷然揮劍,因你面對的依然是皇權。其次若真可能逼到這份上,估計皇帝會選擇親自動手,絕不希望或容許臣子無法定度請示自己的情況出現,從而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顏面掃地,損害自己的權威。



所以,我們看到的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通常是只要出現尚方劍,就不會冒出金書鐵券;只要金書鐵券閃亮登場,就沒人會想到還有尚方劍這回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凋術西風 的精彩文章:

三代人六位直系血親皆為皇帝,縱觀人類歷史,無出其右者

TAG:凋術西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