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上最「值錢」的細菌非它莫屬!吃有毒金屬,能排出黃金!

世界上最「值錢」的細菌非它莫屬!吃有毒金屬,能排出黃金!

一種奇怪的細菌在每次呼吸時都會練習一種「鍊金術」。

從生物學角度而言,土壤中生活的桿狀細菌(名為: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一種耐金屬貪銅金)因能夠在大量有毒金屬中存活而聞名。現在,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細菌體內有一種特殊的酶,負責將黃金中存在的有毒物質變成惰性固體金,從而創造出微型金塊。

德國馬丁路德大學分子微生物學家Dietrich Nies的研究負責人Dietrich Nies對這項「鍊金術」進行了說明:「當面對更多的黃金時,這些細菌細胞完全被金包裹著。」 Nies說,這些金殼最多只有幾微米大小,但它們可以聚合成沙粒大小的塊。

細菌如何抵抗有毒的重金屬

這種新軍在含有重金屬的土壤中存活,而這些土壤對生物有機體通常是有毒的。Nies和他的同事在2009年發現細菌可以將固體金沉積到其周圍的環境中,但他們不知道為何。

現在,他們得到了一個答案。Nies說,細菌被兩個膜包圍,兩個膜之間有一個稱為周質的空間。他們需要微量的銅來進行代謝過程,但銅在大劑量時是有毒的,所以細菌有一種稱為CupA的特殊酶,可以將多餘的銅從細胞內部泵入周質,在那裡它不會造成任何傷害。

當細菌遇到金離子時,問題就出現了,金離子是失去了一個或多個電子並因此不穩定的金分子。這些離子很容易通過兩個細胞膜進入細胞內部,在細胞內部它們可以對其造成損害。這些離子還會抑制CupA泵去除多餘的銅,並因此可能會導致銅離子進入細胞的損傷。

對於細菌來說幸運的是,他們有一個解決方法:另一種叫做CopA的酶。這種酶從銅離子和金離子中竊取電子,將它們轉化成穩定的金屬,不易通過電池的內部膜。

「一旦在周質中形成金屬納米粒子,它們就會被固定並且毒性更小,」尼斯說。

如何「排泄」黃金?

Nies說,一旦周質中充滿惰性金屬,外膜就會分裂並溢出閃亮的金塊。

Nies和他的同事們認為,了解這一過程非常重要,因為細菌基本上將固體金轉化為高度可溶性的金化合物,然後再回來。

如果人類能夠模仿這個過程,那麼就有可能採用含金量非常低的礦石,將貴金屬自身轉化為水溶性,再將其從岩石中分解出來,然後將其轉化回到在珠寶或電子產品中應用的那種閃亮純金。現在,唯一能做到的方法就是使用汞,這是非常有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礦業人 的精彩文章:

不看不知道!「一帶一路」有如此多礦產資源!我發現了石墨,你呢
區塊鏈也能維護消費者權益 礦山採購設備將更加透明!

TAG:礦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