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我們最後的溫度回饋大地

用我們最後的溫度回饋大地

詩人曾寫道:「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每當事與願違,我們總是願意去期待來生,期待在來生中每次的相遇都能化為永恆。然而,那些對來生的期盼,在以前看來,始終不過是海市蜃樓,我們不能永恆,也沒有來生。可是,TED上最近更新的一期演講,卻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有來生——或許可以變成一棵檸檬樹。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分享的便是這期TED演講《用我們最後的溫度回饋大地》

你,是否曾考慮過死後自己將去到何處?你,是否深刻思念著某位故去的親人?「死亡」,你大概想起這個詞語會感到害怕吧?是選擇避而不談?還是希望像埃及法老一樣要永遠留存自己的軀體?亦或是想把自己變成塵埃灑落在大海里?而Katrina Spade給我們提供了另一條選擇,就是用我們的死亡直接成就生命,如秋葉般直接貢獻大地。放下對身體的執著,也許我們不經意間就擁抱了萬物。也許你思念的人,就是你身邊的檸檬樹。

We』re all gonna die

演講者Katrina Spade出生在醫學世家,所以並不忌諱在飯桌上談論死亡,但是她並沒有像家人期望地那樣選擇醫學,而是選擇了讀建築學院的設計。在她學習的過程中,她逐漸產生了疑慮:在她逝世後,她的遺體會經歷什麼?她的親朋好友會如何對待她的遺體。如果一個人終將死亡是既定事實,它不會擊潰你,但是如今的喪葬習俗會讓你失望。

The last gesture we make on Earth is toxic.

通過她的了解,傳統處理方式使用大量的防腐劑、甲醛,好讓逝者的容貌宛若生前,建造墓地需要大量的金屬、木材等材料,除此之外,而且美國墓地已經飽和。火葬因其簡單、便宜、更環保而受到人們青睞。可細想之下,我們用火化的方法把遺體變成灰,這個過程會消耗大量的能源產生二氧化碳,造成對自然的破壞。

正如演講者所講:「我曾認為火葬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殯葬方式,但是經過深思熟慮,其實火葬破壞了我們死後回饋地球的可能性。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在地球上做的最後一件事,是毒害地球。」

Nature is really good to death

現有的喪葬方式離間了我們與自然,我們設計出現行的喪葬方式來阻止遺體自然腐化,但事實上是,大自然真的更很擅長處理遺體。當有機體死亡後,微生物、細菌會將其分解為營養豐富的土壤,完成生命循環,在自然界中,死亡成就了生命。回到建築學,演講者思來想去,計劃重新設計殯葬儀式,她思考我們能否能重建一個對世界溫柔以待的殯葬系統——對地球有益,向自然界學習而不是畏懼它。畢竟,這顆行星維持著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生命。

朋友一個電話啟發了她。她想:「既然動物死後可以堆肥,人為什麼不可以呢?」

堆肥法符合自然界物質循環,即在可控制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對有機質進行分解,使之成為一種可貯藏、處置以及土地利用的物質,並對環境無負面影響。

Replicable, scalable, non-profit, urban modal

通過和很多領域專家合作,並做了一些實驗,演講者思考,為什麼不建立一個人類堆肥設施,創建一個可擴展的、可複製的、非盈利性的城市模型,這個模型,集公園、殯儀館、紀念親人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在那兒我們可以與大自然的循環建立連接,溫柔並充滿敬意地對待遺體。她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場景:在人們逝世後,遺體會被運往遺體堆肥設施,經過簡單的處理後,親友會將遺體送入主設施,並被木屑掩埋,遺體開始緩慢轉變為土壤。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遺體自然分解,微生物和細菌分解碳、蛋白質,創造新的物質——肥沃的土壤,這樣的土壤可以孕育新的生命,最終,你可能變成了一棵檸檬樹。演講者相信,人人都有權利選擇生態死亡護理,這是天賦人權。

演講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但是演講者留給我們的很多的思考。人來源於自然,最終回歸自然,完成生命的循環。想到泰戈爾的「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夜般靜美」;想到龔自珍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如果有來生,成為一棵檸檬樹,這樣向世界告別的方式,具有著別樣的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會 的精彩文章:

Yohooooooo 賞花路線圖了解一下?
男生節,聽說這裡有表白?

TAG: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