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山,那水,那人家

那山,那水,那人家

那山,是背靠之山,西起寧夏,橫亘隴東,連綿陝西。

那水,是渭河之水,始於渭源,流經冀城,匯入潼關。

那屋,自伏羲立世,漢簡記史,姜維護國,悠久流傳。

一方水土養育了一方人。

文明傳承,詩書傳世,武功傳代,這方土地上的民風,還是歷史一樣古樸。

青磚土牆,晨鐘暮鼓,農耕商經,這方土地上的人民,還跟高原一樣厚重。

與高原一樣厚重的,還有我的記憶。

山坡之上,青鐮割蒿,田地之間,泥土翻香。還有渭河的水,洗滌少年之懵懂。

油燈記事,不忘那些年燈下玉米剝粒,辣椒串紅,母親邊講故事邊勞作時的情形。

看細水入田,禾苗茁壯,田間地頭,鍬耙松地,又喚回父親魁梧身形的記憶。

村小學那座木質的戲台還在么?攀爬奔藏,淘演怪扮,還記得南面大伯扮演江青時的扮相。

冬天裡的教室是極冷的,僅有的一個土爐,奄奄一息地靠近講台,只有在課間的時候,簇擁在陽光下,汲取冬陽並不熱烈的一點溫暖。

如果上學遲了,便會哭嚎著隨大人攆回來去。還有在上課前檢查個人衛生的時候,伸出黑黑的手,唾一口唾沫,急忙在臉上擦一把。

摘鄰家的果子是不可避免的,多是跟小夥伴們一起,撿起一塊土塊,朝樹梢撂過去,看果子落地,在主人的叫罵聲中笑鬧著逃走。如果有吃不完果子,定是不敢拿回家,埋在貓洞土堆,次天再和夥伴們分享。

書是不可馬虎的,課堂上,跟讀課文象唱歌一樣。可語文一直不好,背誦和理解能力較弱,尤其是作文,翻山一樣困難。但數學卻奇好,加減乘除演算法口訣向來不錯,甚至在老李老師偶爾有事的時候,替代老師講課。

粗茶淡飯,年少中並不懂得苦,每年的冬天,幾乎頓頓都是高粱玉米面,以致玉米面的澀是至今都不愛的。菜只有白菜土豆黃蘿蔔,多數的時候,是清炒蘿蔔丁,以致我至今不喜吃熟了的蘿蔔。但土豆不曾厭煩,成了我一生的喜愛。

冬天的時候,一身棉衣穿幾年,棉花也會從衣里竄出來。洗澡也只有等到夏天的時候去渭河邊撲騰。

那些年月,家家都很貧窮,但心中無煩憂,讀書耕田,兄弟姐妹,父母膝下,其樂融融。

憂鬱是成長出來的,有了思想,便有了憂鬱。

少年不識愁滋味,也可能是肩無負擔。

鈴聲讀書課後忙,剜豬草,撿柴火,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

及至年少,麥浪揮鐮,高粱割桿,黃土地里識農難。

苦日子總會過去。家境漸隨國情好,衣食無缺,勞作已成憶里閑。

但重山長水,青瓦土牆,還是舊模樣。也許,山水無改,細微巨變,只是我的記憶還固守在那個年代。

那山,北依六盤,南接秦嶺,出伏羲,立姜維。

那水,澆平原,潤渭川,出高粱。

那人家,就是生我養我的家鄉。

六盤山余脈,一說隴山,起西夏,至長安。

南部秦嶺余脈

渭河南岸

山之北,河之南

北崖灣果園

村落,就在山下坪上

村東小巷

門前

渭河之畔

渭河已絕濤濤,黃泥仍似遠古。

五十年的行走

剝玉米的少年

祖孫兩

少年之憂鬱

再看一眼那山,那水,那人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ZS記憶 的精彩文章:

TAG:LZS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