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總是看不慣別人?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

總是看不慣別人?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

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GIF

人啊!

 人啊!

孟慧圓 

00:00/04:16

● 作者 ╳ Toby ● 來源 ╳ 原創

● 攝影 ╳ 網路 ● 編輯 ╳ Toby

在看這篇文章前我想要問你一個問題:你是不是經常會有看不慣別人的時候,因為什麼而看不慣呢?

再問你一個問題:你憑什麼看不慣別人?

每個人都是單獨的個體,每個人活著都有自己的尊嚴,有自己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也有自己的個性。這個人如何生活,如何做事,如何說話,似乎和你沒有太大的關聯,但你為什麼要看不慣呢?

最近看到一位朋友這樣問道:很長時間以來會覺得自己的情緒不穩定,總是把自己處於一個孤立的位置,有時走在路上聽到別人討論某件事,我內心卻滿是鄙夷和各種不屑,總覺得裝逼的人太多。和朋友出去玩,因為他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和說話的語氣都有可能惹到我,而且這種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後來朋友們也慢慢的疏遠了我,為什麼我總是這麼憤世嫉俗,看不慣別人呢?

這讓我想起前陣子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買了一台某個品牌的電腦,在家使用時才發現它的散熱功能是缺陷,第二天我就帶著電腦跑去商店和售貨員理論,要求退貨。售貨員仗著無質量問題硬是不肯退貨,惱羞成怒的我就在店裡和售貨員爭吵了起來,但這次的爭吵無果而終,還受了一肚子的氣。

第二天,我仍然依依不饒,致電給廠家,和客服理論了好幾個來回,他們最終妥協退貨,這期間我面目猙獰的樣子後來想想真的有些噁心。這件事情本來是可以比較平和的解決的,不必用極端的方式讓雙方都不舒服,可偏偏我看不慣,執意的認為所有的事情都應該是和平圓滿的,「看不慣」就要說出來,就要找出原因,就要理論到底。

後來我反思這件事情的時候,問了一個自己都無法回答的問題:為什麼總是充滿戾氣呢?為什麼不能善良溫柔一點呢?

GIF

前兩天和朋友去台北旅行,返程前一晚我們探討了「人的脾氣」這件事,彼此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甚至因為某個問題爭執不休。

他問在台北的朋友:台北人為什麼總是沒有脾氣,說話為什麼一直可以這麼柔和有禮貌呢?台北的朋友說這是他們的習慣,從小家長的教育就是如此,就算有不開心或者惱羞成怒,在發脾氣前都會三思而後行,不會衝動更不會說髒話罵人。

朋友很好奇他們是怎麼做到的,而台北的朋友更疑惑,這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做不到。其實這件事情的討論價值,在我看來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這個是長久以來養成習慣而已,是他們更全面的吸收了儒家文化的養分罷了。可朋友偏偏認為,不是這樣的,他們的這種儒雅的修養是後天形成的,是可以學會的,也可以立馬用在自己身上的。

於是,我便看不慣他的這種認知,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和他爭吵起來,期間還說了一些比較難聽的話,兩個人的高分貝爭吵聲讓台北的朋友露出了驚措的表情,在他看來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什麼對與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根本沒有任何爭執的意義。

而我和朋友卻都有著一個毛病:看不慣彼此,都不認同彼此,都要把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

越爭執越惱怒,越惱怒越沒有素養。

GIF

看不慣是一種在自己世界裡自演自導的一場心理遊戲,枯燥乏味但似乎很有意思。但結果卻總是這樣:你做的不好,不符合我的原則,我就生氣、煩躁、鄙視、詛咒、謾罵等一系列情緒來表達自己的看不慣。

很少有人會自我反思這樣的行為對不對,靜下來聆聽,比尖酸刻薄來的更重要。即使你對了又怎麼樣呢?會得到什麼呢?是逞一時之快?還是要表現自己?這些似乎都不是準確答案,而是一種春到極致的行為。

你總是一幅高高在上的樣子,把自己以為的觀點強加給別人,你有沒有算過有幾個人願意聽你的大白話呢?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你又何必辛苦自己呢?

其實看不慣別人這件事情挺不划算的,你得拿出精力來關注別人做的怎麼樣,做了什麼,你還得高雅得控制下自己的情緒。而你看不慣的人卻快樂的做著自己的事,你盡情表述自己的結果會什麼呢?

沒有人讓你看不慣,除了你自己。

看不慣只是跟自己在戰鬥,在自己的世界裡完成了假裝比他好,比他更優秀。但是,你要假裝到什麼時候呢? 明明是自己活得不如意,而要把這種不如意分享給別人,多辛苦?你以為你看不慣的人會很在意嗎?或許在他看來你更加幼稚更加沒有素質,漸漸地他們將會遠離你這個奇怪的人。

把看不慣改成看得慣,你會發現新大陸。

劉同在《誰的青春不迷茫》里說: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現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品嘗現世生活的胃口。一樣東西始終改變不了你時,遲早會被你利用。

看不慣別人,或許是自己的修養不夠。

淡定一些,看到的風景更美。

原創文章,轉發請私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只是聲音 的精彩文章:

你不丟掉的,終將拖累你
忽然想起,我快三十了

TAG:不只是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