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為什麼「失約」了?
清末,橫濱,永樂園,觥籌交錯之間,一場大辯論如火如茶。爭論的是當時最時髦的話題:中國應該實行君主立憲還是民族革命?
辯論雙方,一方是湖南人楊度,後來袁世凱稱帝的輿論總管,籌安會的發起人;另一方是廣東人孫文。閉上眼睛都能想到,誰也沒法子說服誰。楊度走的時候,拉著孫文的手說: 「我主張君主立憲,一旦告成,希望先生可以助我;先生號召民族革命,先生成功,我也會放棄我的主張,以助先生。都是為國,不必互相妨礙。」
後來陳炯明叛變孫中山,廣東分裂。之前視為大敵的北方軍閥反而成了旁觀的漁人。大好機會, 豈容錯過,吳佩孚親自到衡陽督師,要率軍入粵幫助陳炯明。廣東革命政府局勢危如累卵。這個時候,楊度上場了。
楊度在見到孫文的信使後,重提往事,既然先生成功,我應當全力以赴幫助他。於是到處奔走,過了幾天,他約見廣東使者,一見面就說: 「事情成了,我終於能踐與孫先生在永樂園之約了。」果然,北洋軍突然班師,吳佩孚回到洛陽。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可以專心處理廣東內亂,不必再擔心北方乘虛而入。
至於楊度怎麼做到這一點的,據野史記載,他利用了直系軍閥之間的矛盾。吳佩孚是最跋扈的,早就和直系大將王承斌、熊秉琦等有積怨。再經楊度聯絡薛大可、夏詒午私下這麼一說,王、熊就聯合反對出兵廣東,理由是「陳炯明是叛將,以下反上,出兵助之,師出無名,將來人人仿效陳炯明,那還了得?」曹錕居然以此言為是。吳佩孚氣得當夜離京,料想玉帥(吳佩孚字子玉)心頭這個氣呀,不亞於當年范增在鴻門宴上。
這是踐約的。失約的是誰?湖南人宋教仁。他組織國民黨競選總理,勝算很大。對手方是進步黨的梁啟超。梁啟超以前是保皇派,曾與章太炎在日本大戰,民國建立,革命派因為他曾阻撓革命,很看不起他,梁也自覺臉上無光。宋教仁摒棄眾議,親自訪問梁啟超,並且向他捉出:兩黨應該像英美那樣輪流執政。在即將到來的國會大選後若梁啟超當政,他願意在野相助,否則他出來時請梁善意監督。梁啟超一口答應,因為英美兩黨制,正是當時開明政治人物的最高政治理想。這一約定如能實現,其意義可想而知。
不料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刺殺,之後便是解散國會,洪憲稱帝。力量制衡的兩黨制從此再不可能出現於中國政壇。宋教仁算是放了梁啟超一個鴿子。這一放不要緊,可就把中國現代史的一種可能性給輕輕放掉了。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歷史不如意者又有多少呢?
※「多寶道人」劉文輝:算卦打仗簽文識人
※清末「義務教育」:警察挨戶上門調查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