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敲黑板,畫重點,考試要用 古代做官「家庭背景」很重要

敲黑板,畫重點,考試要用 古代做官「家庭背景」很重要

隋朝才有了科舉制度,隋朝以前,上至西漢,選拔官員的制度叫做察舉制。是通過地方長官在轄區內考察、選取人才,上報上級或者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到了魏文帝曹丕時期,察舉制度進一步發展,變成了九品中正制。設置專人對某一地區人物進行品評,即是中正官。一州設大中正官,一郡設小中正官,這些人的主要工作就是考察當地士人家世、人品、才能等,然後給被考察人定一個品級,以此作為安排職位高低的依據。

理論上,中正官在品評士人時,家世當只做參考,然而,晉朝以後,幾乎完全以家世來評定品級。出身貧窮低微的人,哪怕才能再高,人品再好,也只能定在下品,於是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而這個士族的概念,就是世代為官的名門望族,國家重要官職一度被這些士族壟斷,士族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力,建立了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隋朝有了科舉制度以後,這種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科舉制打破了士族壟斷,讓出身寒門的人有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機會。但事實上,因為科舉選拔的官員數量不多,士族壟斷官職的情況在唐朝又達到了一會輝煌的時期。

唐朝最有名的士族,就屬「五姓七望」。分別為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由於這些士族在北魏時都顯赫一時,所以到唐朝李淵做了帝王以後,依然要自稱是隴西李氏的分支,其目的只是拉攏這些士族。五姓七望恃其族望,不屑與其它姓氏的人結婚,只在自己幾個家族間聯姻。唐朝宰相薛元超曾感嘆:「此生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未能娶五姓女。」有唐一代,博陵崔氏做過宰相的達到了16人,趙郡李氏17人,滎陽鄭氏13人,除了這些五姓七望以外,還有京兆韋氏(李世民有一個妃子出自韋氏,把唐中宗李顯毒死的皇后也出身韋氏)、河東裴氏,南方也有一些顯赫一時的士族,比如王氏、謝氏,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寫的正是這兩個家族。有一些士族甚至傳承到了今天,且在當地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

圖片源自網路,歡迎點贊、關注、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盛唐由他一手建立卻又親手毀滅 全國戶數減少一半之多
大唐有多強 看看它滅掉多少國家就知道了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