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山之石》讀書心得

《我山之石》讀書心得

《我山之石》讀書心得

高二25班 劉駿鵬

易中天教授在開篇就論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習先秦諸子的思想一是各取所需,不能成王敗寇,二是學以致用,不能急功近利,第三,必須抽象繼承,不能全盤照搬。先秦諸子留下的是思想方法而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諸子百家各有優劣,聖人們的思想也有缺陷之處,所以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要結合起來看,相互補充,「盪起雙槳」。

在從前,我總有一個習慣,什麼東西都要分個高低,但到了先秦諸子的聖人們這裡,最忌諱的就是抓住某個缺點不放,非此即彼,一家獨大。墨子主張「尚同」,他認為君主、聖人一定都是賢明的,我開始也很認同,很崇敬聖人、君子,但易中天教授卻將儒墨道法各家缺點都數了一遍,他說君主、聖賢也是普通人,也只能當作普通人看待,過分崇拜則理想往往成空想,如此看來,先秦諸子,再聖明,他們的思想也要理性看待。

對於混亂的世道,儒家最先挺身而出,但是也很失敗,孔子想用愛感化天下,但愛真的會管用嗎?人們會愛親人,愛自己,但愛所有人是不可能的,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孔夫子注重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從愛自己開始去愛所有人,希望在天下散布仁愛,挽救人心。但光講仁愛是沒用的,周遊列國之後的孔子對這點深有體會,所以他也看重禮樂制度,要恢復周禮,用禮樂來制約混亂的世道,這一點法家看得更深,法家的韓非認為人性本惡,人心無救,所以就要用嚴法來壓制人的惡性,這樣才能使天下秩序恢復。易教授講了個非常簡單的道理,他說光靠滿嘴的仁義道德是不能救世的,就好比監獄裡十惡不赦的殺人犯,你對他大講仁愛不一定可以感化他。易教授在面對人性是惡是善這個問題時,認為人性的善惡界限不是那麼明確,誰都會做壞事,因為人都是趨利避害的,甚至有時候做好事也是為了利益,法家的法也正是抓住了人趨利避害的特性,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高壓之下必有良民」,人治不如法治,法治之下所有人都一樣,以至於商鞅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所以最成功的要數法家。法家也有很大缺點,書中說「儒家是文士,墨家是武士,道家是隱士,法家是謀士」,無論韓非還是商鞅都是為君王服務的,法家的法也只能是王法,百姓往往談不上有權利,暴力鎮壓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儒家和法家撞到一起,產生了許多分歧,儒家看重愛,法家鍾愛法,儒家的實際效果沒有法家成功,易中天教授認為法家最現實,所以最成功,這個道理很簡單也很重要,每個人都可以有美好的理想,但很少人才能堅持實現理想,不現實的理想都只能是空想,儒墨道都在這上面栽了跟頭,學習也是一樣的,最現實的學習方法往往比那些高大上的方法更實用,不現實的東西就算說開了花也沒有大作用。

儒家和道家一個是救世先鋒,另一個卻是孤獨的「棄世者」、「逍遙派」,但他們都希望能回到過去,孔夫子把回到西周當作理想之一,老子則把原始的氏族社會看作天堂,回歸就真的能救世嗎?結果是回不到過去,當然也救不了世,法家正好相反,「儒墨道三家坐而論道,法家橫行霸道」,法家專門致力於改變亂世,尋找新的突破口,這個新思路就是大一統,最終法家也幫助秦國實現了大一統。向前看是法家一個很可貴的思想方法,往往向前看可以有更多機會,而總是留戀過去,窩在後面很難解決問題。春秋戰國為什麼亂?是因為禮壞樂崩,禮為什麼壞?樂為什麼崩?是因為禮樂已經制約不了世事變遷,制約不了野心日益蓬勃的諸侯,天子早就被架空,也就沒人會再管什麼等級制度,那回到混亂起點結果還是混亂,所以孔子恢復不了周禮,它已經被淘汰了。道家注重人心,回到人心淳樸的時代的確解決了人心的問題,人們不會以下犯上,大義滅親,但從封建社會回到氏族社會算不算倒退呢?更何況回到氏族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道家能安民不能救世。道家的思想方法也顯得有些保守,安於現狀也許能夠平息矛盾,但解決不了矛盾,道家可貴之處在於不急功近利,這種思維方式對個人是很有幫助的,老子主張與自然和諧相處,和諧的生活方式對個人成長是有益的,莊子還崇尚自由,自由至今仍是一種個人追求,所以救世這活道家干不來,也不想干,但修身養性道家很在行。

墨家很獨特,他和其他三家不一樣,墨家的主張都很美好,但難以實現,雖然實現不了,但很有道理。墨家對道德的看法很不一樣,他講究超越性,並把兼愛當作道德的極點,但同時墨家也看重人的利益觀念,人天性趨利避害,那就用兼愛的好處去引導人們兼愛。救世還得救人,救人還得救心,墨家想要救心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問題出在墨家的「尚同」,他把聖人君子樹立為道德標杆,還認為君主就一定賢明,這顯然不靠譜,就連兼愛都不靠譜,儒家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再聖明的賢人都有一己之私,所以實現兼愛是不可能的,但墨家人人平等的觀念非常珍貴。

易中天教授說:「越是想救世的人越不能讓他救世」,孔子為什麼在救世的道路上衝鋒在前?因為孔夫子是沒落的貴族,他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恢復禮樂等級對他是有好處的,越是想要得到說明利益越大,自私也是在所難免,能不能真的把事情做好卻很難說。人性本無好壞之分,都是利益使然,人心亂,世道亂,把握利益的力量的確很重要。

先秦諸子中最成功的不一定就最正確,不管用的也不見得沒影響,繼承思想絕不能成王敗寇。一個「以法治國」就把儒家和道家統一起來了,即無為而有序,同時也罷儒家和墨家統一起來了,即有序而平等,所以學習先秦諸子還是要注重結合,抽象繼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文館 的精彩文章:

蔡佳雯 作文分析
一壺酒,一闕詞,與君共賞

TAG:博文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