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剛登基的時候,魏徵為什麼要在朝堂上「舌戰群儒」?

唐太宗剛登基的時候,魏徵為什麼要在朝堂上「舌戰群儒」?

眾所周知,「貞觀之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評價最高的治世。而「貞觀之治」能夠出現的原因除了「千古帝范」唐太宗之外,還有就是「第一諍臣」魏徵了。可以說「貞觀之治」是唐太宗與魏徵為代表的一批曠世名臣共同開創的。

不過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徵在貞觀時期的最大貢獻是勸諫。但魏徵在「貞觀之治」中起的作用要比這個大得多,他實際上是「貞觀之治」治國總路線的制定者。而且為了這個,魏徵還曾經在朝堂上「舌戰群儒」,以一敵多。

在雄才大略與「玄武門之變」的影響下,唐太宗立志要做彪炳史冊的好皇帝。但做好皇帝光有志向是不夠的,還需要真正的治國措施。因為有隋煬帝的前車之鑒,所以剛剛登基的唐太宗便召集群臣一起商議治國總路線的問題。

在朝堂會議上,群臣分成了兩派。一派以宰相封德彝為代表,主張以嚴刑峻法治國,大興武力,征討四方;另一派以魏徵為代表,主張以道德教化治國,休養生息,恢復民力。兩派觀點針鋒相對,在朝堂上展開了大辯論。

南北朝後期,關隴貴族集團成為主導天下的政治勢力,北周、隋、唐三個朝代的皇帝都是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而關隴貴族集團的特點就是崇尚武力,習慣以嚴刑峻法治國。所以封德彝的主張當時得到了大多數朝臣的支持。

但孤軍奮戰且官位不高的魏徵毫不退縮,與以封德彝為代表的一批朝廷勛貴重臣展開了辯論。而幸運的是,「千古帝范」唐太宗支持了魏徵的主張,所以這場圍繞貞觀時期治國總路線的大辯論以魏徵的勝利宣告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繁華盛世的大唐是如何走向沒落的
為什麼中國強大的朝代一般都是滅亡在內亂里?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