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冠心病診斷,該選擇無創的冠狀動脈CT成像還是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

冠心病診斷,該選擇無創的冠狀動脈CT成像還是有創的冠狀動脈造影?

冠狀動脈造影是在心臟導管室做的一項微創的檢查,需要穿刺橈動脈或股動脈,通過導管到達心臟的左右冠狀動脈,注射造影劑,在X線下,顯示左右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是目前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如果發現冠狀動脈有明顯狹窄,可以隨後立刻植入支架,起到診斷和治療的作用。

冠脈CT動脈成像(冠脈CTA)是在外周靜脈注射造影劑,然後做胸部CT,通過軟體合成冠脈圖像,顯示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與冠狀動脈造影的符合率為85-90%,因其無創性,在臨床上廣泛應用,被稱為「不必切開的造影」。

但是冠脈CTA有幾個缺陷:

一、放射線輻射。雖然技術的改進比如心電門控自動毫安調節技術降低了冠狀動脈CT掃描的射線劑量,但是射線劑量仍不可小覷。以16層螺旋CT為例,男性接受的有效射線劑量為6.7-10.9mSv,女性為8.1-13.0mSv,比冠狀動脈造影的射線劑量大,一般規定兩年內只能做一次。有些福利好的單位每年給領導幹部做一次,或許弊大於利,因為有文獻指出,多次反覆CT檢查會增加惡性腫瘤的風險。

二、在冠狀動脈嚴重鈣化的情況下,評估冠脈的狹窄受限,會低估真實狹窄的程度。所以醫生在看CT片子時,首先要看下冠脈鈣化是否嚴重,如果鈣化嚴重,結合患者的心絞痛癥狀和發作時的心電圖,需要重新複查冠脈造影,而不是一味相信冠脈CTA的結果。

三、支架術後的複查,冠脈CTA同樣會漏診支架內的狹窄。

四、檢查時患者心率太快、心律不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房顫時,冠狀動脈CT圖像質量下降,結果不準確。目前新一代的機器對心率的要求比較低,但是老一代的機器在很多醫院還在使用。

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ACC/AHA)對於冠狀動脈CT成像有如下建議:

1、不用於無冠狀動脈疾病癥狀和體征的患者,不作為常規體檢項目。

2、初始危險分層為中等冠心病危險的有癥狀患者,包括負荷試驗不明確者,無創冠狀動脈成像的潛在益處最大。

3、不建議冠狀動脈CT成像應用於以下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放射線輻射:

估測冠狀動脈狹窄可能性低的患者;

估測冠狀動脈狹窄可能性高,需要冠狀動脈造影植入支架的患者,尤其是胸痛癥狀典型,胸痛時間長,夜間胸痛、靜息胸痛,胸痛時伴有出冷汗等高危的患者。這類患者直接做冠脈造影,需要時植入支架是最佳的選擇。

4、明顯的冠狀動脈鈣化影響冠狀動脈CT成像的準確度。

病例1:

一位70歲老太太,因為「反覆活動後胸悶胸痛伴有氣喘半年,加重半月」入院,患者為典型的活動後癥狀出現,休息後可緩解,近半個月出現輕微活動後感胸悶胸痛氣喘,常規心電圖提示心電圖輕度ST-T 改變,結合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考慮冠心病的可能性很大,建議直接做冠狀動脈造影,患方考慮到冠脈造影的有創傷性,拒絕冠狀動脈造影,強烈要求查冠狀動脈CT成像(冠脈CTA)檢查。

冠脈CTA檢查發現:

(1)右冠狀動脈:近段及中段見鈣化及非鈣化斑塊,管腔最狹窄率約為40%;遠段見非鈣化斑塊,管腔最狹窄率約為30%。

(2)左主幹:左前降支近段見鈣化斑塊,管腔最狹窄率約為35%;左迴旋支:近中段見鈣化斑塊,管腔輕度狹窄。

冠脈鈣化明顯

從CT來看,冠脈的鈣化比較嚴重,結合患者用冠心病的藥物治療後癥狀仍然不能明顯緩解,我們還是建議查冠脈造影。

冠脈造影提示:

左主幹未見明顯狹窄,左前降支近段管狀狹窄50%,中段狹窄20%;左迴旋支中段局限性狹窄90%。在左迴旋支中段病變處植入支架一枚,複查造影原病變處狹窄消失,患者癥狀明顯緩解。

冠脈CTA僅僅提示左迴旋支中段輕度狹窄,但冠脈造影卻提示嚴重狹窄達90%,冠脈CTA因嚴重的鈣化低估了實際的狹窄程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準確的,必須做冠脈造影。

病例2:

長期吸煙的老先生,最近3個月開始反覆出現晨起胸痛,輕微活動如刷牙即出現,持續時間長達半小時,伴有出冷汗。

3個月內初發,清晨發作,稍活動後出現,發作時間比常規心絞痛的5-10分鐘,明顯延長,而且伴有出冷汗,據此判斷該患者屬於高危情況的可能性較大,我們的意見是直接做冠脈造影。但是患者懼怕有創檢查,聽說冠狀動脈CTA檢查不需要插管子到心臟,執意要做冠狀動脈CTA,檢查結果顯示冠狀血管鈣化明顯,多處狹窄,多在50-60%。因冠狀動脈鈣化明顯,狹窄評估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

患者拒絕進一步冠狀動脈造影,採用藥物保守治療,2周後沒有明顯好轉,同意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發現多處血管嚴重狹窄,最終還是植入了支架。

聲明:本文為@劉燕榮醫生 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燕榮醫生 的精彩文章:

TAG:劉燕榮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