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場景學習:建設兒童學習新樣態

場景學習:建設兒童學習新樣態

以學習者為中心,促進兒童學習力的提升,促使學習真實發生,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主題和追求。南京市三牌樓小學實施場景學習教學改革項目,對變革學習方式進行了積極探索。

何為場景學習

現實中,我們往往過於注重符號的教學,將兒童束縛在文本世界中,隔離了與生活的聯繫。兒童的思維是感性的,更多的是經驗式的學習,而我們卻用抽象的說理進行教學;學校設施設備和環境建設等也存在與兒童學習相互割裂的問題。教學需要環境支持,而現有環境並不能助力兒童學習。

在此背景下,南京市三牌樓小學創新提出「場景學習」這一命題,通過場景學習,讓兒童與書本、與生活連接起來,將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整合,從而改善兒童的學習生態。

場景學習是基於場景的。它可以是校內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可以是現實中的,也可以是虛擬世界的;可以是基於問題情境的,也可以是指向人際關係的,等等。不管什麼樣的學習場景,它一定是存在於一定的時空之中,兒童作為主體參與的,而且是有思維含量的。

我們主要建構了四方面的學習場景:基於課堂的、基於場館的、基於社區家庭的和基於E時空的。

兒童的場景學習有三層含義:在場景中學習,即將場景作為載體;通過場景來學習,即將場景作為工具;場景本身就是學習,即建構場景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

不同類型的學習場景,學習方式也有所差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種學習方式:發現學習,體驗學習,項目學習,服務學習。

兒童在場景中如何學習

多年來,三牌樓小學致力於場景學習的研究,努力形成校本化的學習新樣態,總結了一些操作路徑和方法。

在場景中觀察與體認。兒童在生活場景或者場館中,應該帶著問題去觀察,避免視而不見或走馬觀花式參與。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帶領學生觀察場景,並進行反思和分享。三牌樓小學有一位語文教師,她每年秋天雨季都會暫時放下預定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在綿綿雨季中學習寫雨的美文,觀察雨天的場景,讓學生在雨景中學習、體驗並通過習作的方式進行反思和分享。三牌樓小學進行了5年的「護學傘」,是活動,更是課程。兒童每天在「護學」的場景中感受關愛,萌發感恩之情,師生和家長都在場景中意會、體悟和感受教育的意義。

在場景中想像與表達。課堂是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學習場景。教師摒棄說教,運用場景教學,課堂即可變成高品質的場景學習的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兒童藉助一段文字,展開想像的翅膀,領略背後的場景;教師或模擬,或呈現,或設計學習場景,讓場景成為兒童與符號之間的橋樑。兒童在課堂的場景中,需要參與和表達,從而讓學習真實發生。

在場景中服務與體驗。兒童更多的時間活動在社區和家庭,社區和家庭理應是他們成長的場景。我校的「護學傘」項目,是實行班級輪值的,每個家長一學期至少輪到一次,每一位青年教師每周都要參加此項活動。這個活動的目的在於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生態場景。我們根據牌樓地域文化,10多年來一直在開展「崇孝」教育活動,其中包括在家庭實施的「崇孝微行動二十條」,每月家長都要給孩子進行網上評價,學期末學校將綜合成績寫入「學生成長腳印」。校內「護學傘」場景與家庭「崇孝」服務場景進行呼應,改變「孝德靠教」的傳統思想,讓兒童在場景中明德與成長。

在場景中連接與創造。課堂中的場景,連接的是生活世界,也連接虛擬世界和未來世界。虛擬的世界,是現實中缺少的部分,而未來的世界是兒童將來要去的地方。學校連接「線上」和「未來」,建設了兩個特色場館:錢學森少兒思維科學體驗館和場景學習專用教室。錢學森少兒思維科學體驗館,主要呈現互動性項目和設施,其中含有創客空間;場景學習專用教室,基於全息和AR(虛擬現實)技術,呈現真實的生活問題情境,或者呈現兒童難以見到的域外風景、風俗和動物,為學生觀察、讀寫和創造提供場景和載體。

在場景中操作與建構。在場景中操作實踐能夠培養兒童實踐思維。劇社社團活動,課堂中的交際活動、創客中的製作等都是在場景中培養兒童操作能力的路徑。如三年級數學教學「平移與旋轉」時,從課始,教師就一直鼓勵學生在表達時用手勢進行配合。整堂課中,因為動作與言語的配合,使得學生樂於表達和表現,動作的表演在沒有沖淡主題的同時強化了教學中的概念,有助於兒童的知識建構。

在場景中解放和發展兒童

場景是為了兒童的學習而存在的,也就應該堅持兒童立場,以兒童的視角,構建兒童文化。

兒童是場景的建構者。教育教學中的場景存在,不是為了讓兒童「觀劇」,也不是為了博取兒童眼球,而應該秉持「兒童在場景中央」的原則。場景正因為具備「時空、兒童參與和思維介入」,我們才認為它是兒童的學習場景,其中兒童是場景學習的主體。教師可能提供的是一個粗放的場景模型,兒童走了進去,就成了一個活的場景。兒童參與得越好則場景學習的質量越高。所以說,場景是教師與兒童共同建構的,兒童也是場景的建構者。如《狐狸與烏鴉》中狐狸第二次引誘烏鴉說話,但烏鴉「還是沒有回答」。面對這樣的場景,教師不是單向提問,而是設計採訪的場景,讓兒童去採訪扮演烏鴉的兒童。他們之間如何問答,就成了學習場景中的重要看點,兒童也自然成了此場景的重要設計者之一,同時也由場景建構者轉變為學習者。

營造充滿童心的學習場景。適合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學習場景也是如此。在理解兒童的基礎上,教師要擁有一顆童心,用兒童的視角去設計場景,讓學習場景充滿童心。現實教學中,教師可能因為費時費力而無心設計學習場景,也有教師為了設計而設計,全然不顧兒童的感受,更為可惜的是我們破壞了兒童現成的學習場景——秘密的空間。兒童有其私密的空間,能夠擁有並保守秘密是兒童走向成熟和獨立的一個標誌,而能夠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兒童成長和成熟的表現。兒童需要擁有自己的房間,而且房間設計應該徵求他們的意見,甚至允許他們去「改造」;兒童還需要一個窺視成人世界的空間,作為成人應該保護它;兒童還可能有一個更小的私密空間——外加一把小鎖的日記本,作為成人更不能隨意破壞這種促進成長的「生態場景」。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去呵護「無心插柳」的兒童場景。

在場景中解放兒童。師生同在的場景中,教師作為默認中的強勢一方,自然會本能地主導另一方——兒童,被束縛和被設計的兒童處於「被幸福」狀態。

發展兒童,就要理解兒童和解放兒童。兒童嚮往什麼樣的場景,教師應該尊重他們,或許條件簡陋能夠釋放天性的地方,就是他們的首選;兒童在場景中,喜歡什麼樣的方式,我們同樣要尊重他們,或許他們與玩伴就能商量出的就是好創意;兒童在場景中,我們設計到何種程度,或許他們認為不要那麼多的預設,因為人生是沒有綵排的,況且所謂的綵排會讓他們不那麼自在……解放兒童,教育前輩們在相對久遠的年代就給了我們探索後的「結論」:解放頭腦,解放雙手,解放嘴,解放空間及解放時間。回到場景學習的語境,在課堂,在場館,在社區家庭,在線上平台,甚至在兒童的私密空間,我們都應該相信他們,解放他們,支持他們,還要鼓勵他們。

場景是為兒童而建的,場景學習是指向兒童學習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兒童,堅持「為兒童學習和成長設計」的理念,改變教學生態,建設兒童學習新樣態。

(作者系南京市三牌樓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03月28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今年兩會,部長關注了哪些教育話題?
南京新增16個「名師工作室」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