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三個妻子就為了給自己轉運?這男的太自私了……
提到國產劇的時候,我們老是說一個問題:劇本太爛。
劇本是國產劇做爛的唯一原因,你能拯救一個演員的演技,但是你拯救不了一個爛劇本拍成好片的可能性。
今天要推薦的這片就正確示範了一個好劇本的姿勢——
《紐約提喻法》
Synecdoche, New York
著名編劇查理·考夫曼的導演處女座。
因為怕其他導演把自己的作品拍爛,他直接自己動手,也是耿直。
《紐約提喻法》是比較高級的「戲中戲」。
通過「拍電影」這種形式以假亂真,迷惑觀眾。
男主是個編劇,專門寫舞台劇的,還是拿過獎的那種水平。
但是他的人生並沒有因為獎盃就幸福了,反而惶惶終日。
他擔心自己的才華有一天會被偷走。(白眼)
不過創作這種靠靈感的事情還真的是蠻殘忍的,說沒有了,就沒有了。
之後他的人生就走向了無可救藥的喪,妻子都看不下去了。
他的妻子是畫微型畫的,尺寸只有一個拇指大小,欣賞的時候要帶上放大鏡才行。
男主不懂這個,打心眼裡看不起她。
他欣賞不了這種畫作的精髓,認為太小氣,太小兒科。
自己的劇本才是宏大的事業,生活上已經互相厭倦,精神上也沒有互通,兩個人只好離婚。
妻子要走了女兒的撫養權,男主徹底變成一個單身漢了。
生活無聊的時候怎麼辦?哪裡有趴體往哪兒鑽。
於是就認識了第二個妻子。
第二個妻子是他劇本里的女主,兩個人見面就能聊的昏天黑地,共同話題很多。
他頭腦一熱,馬上就就閃婚了。
但是閃婚就帶著它的風險,兩個人的生活離了藝術落到瑣事上,就再也無法維繫了。
他的人生又墮入到了看不見盡頭的昏暗中,但是文藝工作者,真的很容易招桃花。
他的第三段感情來了,這次妹子非常喜歡他,發自內心的崇拜他。
但是前兩段婚姻已經讓男主精疲力盡了,他沒辦法正確接受這份感情,最後還是拜拜了。
到了不惑的年紀,男主的才華果然消失殆盡,整天待在家裡吃老本。
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生活。
想起自己的前半生,男主發現自己有很多的遺憾。甚至還想過自殺。
但是回過頭來一想,自己的人生還是蠻有梗的,於是他決定把自己的經歷寫進劇本里。
因為之前的劇本留下來了不少錢,他就把這些錢投在場地建設上。
他完美還原了男主(就是他自己)的各種場地,比如家,去過的街道等等。
還把人生中和自己有關係的人全部寫了進來。
男主開始挑選演員,還親自面試了一個男演員來演自己。
這感覺,就像看自己自拍一樣。
開拍了,當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時,他看清了自己人生當中的一些困惑。
這個並沒有讓他欣喜,而是更加的昏暗。
比如說,他看不起第一個妻子的微型畫,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懂。
知道他第一次嘗試用放大鏡欣賞微型畫,才發現了其中的美。
我前面沒有提到的是,男主在第二段婚姻中出軌了。
就是第三個愛人,當看到戲中的男主演到這段時,他幡然醒悟:
原來一切都是他逃避生活的借口。他說自己追求著藝術,但人還在一地雞毛中糾纏不清。
電影的目的當然不止於此。
男主在人生中有過想自殺的念頭,而戲裡的男主因為入戲太深,演到這一段時,真的自殺了。
戲中男主的自殺讓真正的男主看的很害怕。但另一方面又鬆了一口氣。
男一號沒了,男主本來想親自上場,但片場的保潔阿姨非要推薦自己演男主,沒辦法只好同意,男主自己當保潔阿姨。
看完這段我的內心是?????
男主在演戲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而是另外一個人。
更可怕的是,劇本已經演到了現在,就是男主正在過的生活,所以劇本是按照真正的生活走的。
男主去看第一任妻子的作品,那麼男一號也要去看畫展。
這樣的背景下,角色和人已經分不開了。
生活就像是一場廣義的戲劇舞台。我們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
看完這層層的迷霧,我們已經分不清,電影里的戲和電影的關係了。
而查理·考夫曼想表達的是,人生並沒有那麼真實。
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有原型,也有人設。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戲演完了,該遺憾的還是遺憾,該圓滿的就圓滿。
在這樣的交叉著的人生中,只有選擇才是最瘋狂的博弈。死亡是最終的註腳。
我最震撼的還是最後一個畫面,男主從場景中出來,看到街上全是死人。
戲還是真實,無法辯駁。
這篇我建議要在最迷茫、最無助、最沒有方向的時候細細觀摩。
而不是選個周末,隨便在炸雞爆米花的陪伴下刺激一下視覺和心情。
也許你看到男主那麼努力想要追尋人生的意義,但結果卻是虛無的時候,會有一點感觸。
情節幾乎一樣,每個人都一樣。
我很喜歡這個片子,不是因為這種悲觀的情緒。
而是,當你在這個世界上,掙扎過,努力過,有血有淚,但最終,還是不會留下痕迹的。
明白這一切之後,你才能安然的活,活成自己。
TAG:Ten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