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讓美從宇宙墜入心靈
「人啊,認識你自己」。—【古希臘】蘇格拉底
人是萬物的尺度
前兩期的《知美札記》我們聊到早期古希臘哲學家們眼中的美,如畢達哥拉斯認為美是數的和諧,赫拉克利特認為美來自對立和鬥爭。無論是數的和諧或是對立面鬥爭,其實都是從自然宇宙的角度去尋找美。數的規律、萬物的對立都是宇宙亘古不變的固有屬性,因此這樣的美也是屬於自然,恆久不變的。
而約從公元前5世紀起,有一群人卻將尋找美的方向從自然宇宙轉向了人的心靈。美不再只是屬於自然永恆不變的屬性,而是遵循人心而生。這一群人就是古希臘的智者們。
普羅泰戈拉
普羅泰戈拉是古希臘智者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句名言:「人是萬物的尺度」,世界呈現在我們每個人眼前的樣子都是不同的,因為每個人的靈魂和眼光都不盡相同,人是萬物的主宰。既然如此,美也不再是類似數、對立、矛盾等等這類宇宙自然屬性,而是相對的,它存在於每個人不同的理解感知之中。
「斯巴達人認為姑娘訓練和行走時裸露雙手、不著長衫是美的,愛奧尼亞人則以此為丑。斯巴達兒童不學習音樂和書寫是美的,愛奧尼亞人則認為不知道一切是丑的」。—《雙重論證》
無論是古典或是現代,以人的主觀感知出發的相對主義視角,在藝術創作與審美中始終存在。
《蒙娜麗莎》達芬奇
達芬奇的傳世名作《蒙拉麗莎》運用了獨特的漸隱法,將明暗對照法與空氣透視法結合在一起,使畫面朦朧神秘至極,畫中人物的心理活動難以捉摸,蒙拉麗莎的微笑究竟是快樂、苦澀或是戲謔譏諷,只待留給不同的觀賞者各自品味出不同的意味。
《嘮叨的機器》保羅?克利
20世紀超現實主義畫家保羅?克利的名作《嘮叨的機器》充滿了奇特的幻想,畫家以現實中的鳥為造型基礎,創造出奇幻迷人的世界,吸引觀者透過畫布尋找他們自己對作品的獨特理解。畫中形象究竟是否為美,每個人心中也有各自的答案。
美是效用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站在智者們的起點上,更進一步地探索著人的心靈與美的真諦。蘇格拉底用德菲爾神廟上刻寫的銘言「認識你自己」明確地說明了人類對於美的追尋,不該只是關注外在自然宇宙,更要關注內在靈魂本身。
蘇格拉底塑像
既然美是相對的、變化的,同一個事物可以時而美、時而丑。那造成如此判斷差異性的原因何在呢?
蘇格拉底認為,美不是事物的絕對屬性,它依存於事物的用途,凡是有用的事物才是美的。一件事物是否有用,則是取決於人們的不同價值判斷。例如,一頓大餐對於一個飢餓的人來說是既善又美的,而對於一個得了嚴重胃病的人來說卻未必如此。
「任何一件東西如果它能很好的實現它的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時是善的又是美的」。—蘇格拉底
現代藝術創作中將審美與實用效用結合最緊密的當屬包豪斯風格,其創作理念的核心在於按照事物自身的實用規律進行藝術塑造,避免誇大的裝飾和奇特的設計,化繁為簡,簡約實用即是美。
鋼管椅(包豪斯風格作品)
上圖中的鋼管椅是包豪斯傢具設計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傑出典範,簡潔而富有幾何感,除用皮質的靠背增加舒適度與功能性外,沒有任何多餘的修飾,專註藝術與工業實用性的完美結合。
包豪斯風格的手錶錶盤設計,體現了簡約與實用性的極致審美融合。
以丑為美
既然美是相對的、因人而異,那常人眼中的丑是否也能被看成美呢?由蘇格拉底的學生安提斯泰所創立的犬儒派就將這種審美的相對主義發揮到了極致。犬儒派的成員們過著放浪形骸、粗鄙簡樸、流浪乞討的生活,並自豪地以此為美,他們甚至樂於用「狗」來指代自己。
犬儒派的代表人物第歐根尼出生於富裕家庭,但卻對財富嗤之以鼻。他衣衫襤褸、露宿街頭,住在一個木桶之中,像狗一樣常常啃別人扔給他的骨頭。
住在木桶中與狗相伴的第歐根尼
類似犬儒學派這樣「以常人眼中的丑為美」的另類荒謬美學主張,在後世的藝術創作中也不乏擁躉。達達派藝術家庫爾特?施維特斯就在現代社會的垃圾中發現了詩意,以骯髒凌亂的垃圾桶作為他的創作源泉。《默茨19號》是庫爾特?施維特斯的代表作。在這幅作品中,所有用於粘貼拼湊的材料都來自垃圾桶中,將垃圾提升到高雅藝術,荒謬而乖張,卻也同時充滿了矛盾與諷刺。
《默茨19號》庫爾特?施維特斯
所有達達派藝術家中最具影響力的當屬法國人馬塞爾?杜尚,他最富盛名的作品《泉》也是讓常人甚至藝術家們最無法忍受的作品之一。杜尚認為藝術創作是一種選擇,他選擇了一隻小便池,並賦予其藝術品的身份。
《泉》馬塞爾?杜尚
縱觀智者派、蘇格拉底及犬儒派的美學觀點,無論是效用為美或是以丑為美,至少他們讓美從早期古希臘哲學家所探索的宇宙自然轉向到了人的主觀意識與心靈感知,也為後世美學發展開拓了全新的路徑。
「聽林棲」公眾號出品的《知美札記》專欄,旨在以西方美學史為基礎,將枯燥晦澀的美學理論與生動有趣的藝術流派、藝術作品結合呈現,幫助更多讀者輕鬆了解美學知識,提升藝術審美底蘊。
TAG:聽林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