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焦慮症低齡化,千萬別忽視孩子的焦慮!

焦慮症低齡化,千萬別忽視孩子的焦慮!

最近有一個感觸很深的案例。本來接受心理輔導的是一個得了暴食症的男孩子,他生活在一個條件很好的家庭里,爸爸自己開店事業有成,媽媽全職在家照顧他和弟弟、妹妹。這個孩子生活習慣很不好,吃飯吃的很多,總說自己還沒吃飽,而且不講衛生,在小學裡也和同學老師處不好關係,經常因為調皮搗蛋被批評。等我真正接手這個案例,發現其實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而在媽媽和爸爸的關係出現了嚴重的裂痕,孩子的媽媽看起來很焦慮,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讓媽媽很焦慮,感覺自己很沒面子。因為家庭瑣事,爸爸和媽媽瘋狂吵架導致之後在家乾脆就冷戰無交流,媽媽很無奈很委屈,情緒也很焦慮,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在了孩子身上,結果適得其反,讓孩子生病了。由此可見,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

所以,梳理清了這層關係,我把輔導的重點放在了這對夫妻身上,通過給他們做家庭沙盤治療,讓妻子理解丈夫,丈夫體貼妻子,兩個人真正開始好好溝通交流。確實效果很明顯,幾次諮詢下來,夫妻不那麼焦慮了,媽媽的情緒明顯好很多,孩子的癥狀也緩解了。

當我接觸了大量的家長老師眼裡的問題孩子之後,發現不管哪個年齡層次的孩子都有不同成度的焦慮。這種焦慮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甚至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從孩子的焦慮心理分析來看,孩子的焦慮一般有5種。

第一種:廣泛性焦慮

這種焦慮的孩子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擔心,比如他的成績,家庭中的問題,和同伴的關係,自己的各種表現,等等。

第二種:分離性焦慮

孩子在18個月到3歲的時候出現的分離焦慮,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還是難以冷靜地面對與某個家庭成員分別,這時的分離焦慮就需要父母注意。有分離焦慮的孩子總會擔心不好的事情會在自己與父母分開的時候發生在父母身上。

第三種:社交恐懼

有社交恐懼的孩子不願意進入社交場合,他們和同學聊天都會感覺到恐懼、害羞、難堪。社交恐懼會嚴重影響一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他可能長期默默無聞,沒有存在感。

第四種:選擇性緘默

選擇性緘默的孩子會在別人期待他回答或者開口講話的時候,將頭偏向一邊,避免眼神接觸,面無表情,弄自己的頭髮,或者退縮到角落裡。

這些孩子在家裡可能表現得很正常,卻在學校一言不發。這種情況常常在剛入學的孩子身上發生。

這個典型案例發生在幼兒園的一個小女孩身上很明顯,第一次去幼兒園面試入學,在家裡演練了N多遍,媽媽覺得過關了,但是到了幼兒園,孩子開始退縮,摳指甲,面無表情,媽媽急了,之後打了孩子半個小時,手都打疼了,孩子還是一言不發。這對孩子是嚴重的心理創傷,之後導致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中基本都會選擇性緘默,媽媽問我,她在家裡英語故事倒背如流,為什麼在演講英語故事時,就一個字也不敢說,我真是不明白,跟我們在一起都好好的。

第五種:強迫癥狀

如果孩子出現某些毫無意義的儀式化行為,比如不停的數磚頭或者窗戶,並且他們認為"如果我不能數到100塊磚(或窗戶),我的數學考試就會不及格",孩子可能是在用這種"儀式行為"減輕自己內心焦慮。如果這種儀式化行為一直持續,並且越來越嚴重,需要考慮是強迫症,應讓孩子就醫。

去年我在北京xx小學接觸的一個孩子,他會不停的重複看洗衣機的旋轉停頓,然後繼續反覆操作,上電梯如果不是他按的電梯按鈕,他不做,坐上去也會大哭返回,自己重新按上去。諮詢中發現父親就是很明顯的焦慮強迫性癥狀,他會要求孩子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大便等等。

對於焦慮的孩子,父母應該盡量避免說這10句話。如果能換一種方式和孩子溝通,會幫助他們更好的走出焦慮狀態。

1. 不要對孩子說:"快點!"「你看你真磨嘰」

焦慮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耐心。嘗試將生活節奏放慢,慢節奏對焦慮的孩子有很多好處。

父母可以說:"我們今天都按照你的節奏行動,不用著急。"

2. 不要對孩子說:"說對不起!"

如果父母過度逼迫一個沒有準備好道歉的孩子說"對不起",可能會增加孩子的羞愧感,羞愧感會加重孩子的焦慮。

在糾正孩子行為中,父母要明確自己的目標是"讓孩子做正確的事",而不是讓他們"害怕被懲罰"。

當孩子行為不恰當的時候,父母可以說:"你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因為可能會(造成某種不好的後果,比如"會傷害到別的小朋友")……"

3. 當帶著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時,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就不能大方一點呢?"

有些孩子在人多的場合會特別不自在,父母的指責會讓他們更加難堪,難堪的感覺只會使他們更加害羞。

對於害羞的孩子,父母可以讓他們先用一些簡單的方式和別人打招呼,比如先對別人笑一笑,或者揮揮手。

父母可以說:"對大家揮揮手好嗎?"

4. 不要對孩子說:"沒什麼好害怕的。"

不要隨便無視和貶損孩子的恐懼感,這是他們的真實體驗。如果父母不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恐懼,只會讓他們更加焦慮。

父母可以問孩子:"告訴我你在害怕什麼?"

5. 不要對孩子說:"沒事的。"

這三個字很多父母都會說,但是這句話卻是最缺乏共情的一句話。讓孩子絕望無助,會更焦慮。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能幫你什麼嗎?"

當感覺到孩子在擔心的時候,這樣的問話可以讓孩子知道你注意到了他們的擔憂,還願意給他們提供幫助。當知道父母會幫助自己的時候,焦慮的孩子會多一些控制感。

6. 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又做這種事?"

這句話不僅讓孩子感覺到被指責,他還知道了父母仍然記得他過去的錯誤。

當父母要糾正孩子錯誤的時候需要非常耐心,溫和的話語不僅能夠促進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也更容易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父母可以這麼說:"我們把這件事先放一邊,看看還有沒有什麼新辦法。"

7. 不要對孩子說:"你真棒!"

對於焦慮的孩子,這樣的讚美會使他們壓力更大,他可能會因為擔心下一次無法達到現在的成績,而不再參與某個活動。

父母可以這麼說:

"當你(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我覺得你(表現出了某種品質,比如"很努力")。"

比如,

"你這次考試成績這麼好,我覺得是因為你這段時間學習特別努力。"

對孩子讚美越具體,他們越容易發現自己的優點。

8. 不要對孩子說:"你再這麼做,警察叔叔就要來抓你了。"

常常用警察嚇唬一個焦慮的孩子,會使得他未來對權威越來越恐懼。

當孩子出現父母不願看到的行為時,父母可以這麼說:"你現在有兩個選擇,如果你(做出某種好的行為),我們就可以(出現孩子希望的結果);如果你做不到,那我們只能(出現孩子不希望的結果)。"

比如,"如果你不到處亂跑,我們就還能繼續在商場里玩;如果你還亂跑,我們只能現在就回家了。"

父母這樣和孩子講話才是真正教導孩子一種現實的、合乎邏輯的因果關係,讓孩子知道他們不同的行為會導致什麼結果,而不是被"警察抓走"。如果你能說到做到,孩子也會知道父母是言出必行的人。

9. 不要對孩子說:"你怎麼就不能像(孩子的同學或者兄弟姐妹)一樣呢?"

很多父母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比較,比較只會使焦慮的孩子更加焦慮。當父母頻繁給孩子施加同伴壓力,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越來越缺乏自信。

父母應該盡量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少比較。還有一些隱形的比較,比如,有的父母會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樣怎樣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加焦慮。

10. 不要對孩子說:"別問我,問你爸(問你媽)。"

焦慮的孩子往往比較敏感,他們更容易從父母言談中覺察出父母關係,當孩子成為父母溝通渠道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感覺到父母婚姻中的緊張關係和衝突,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建立情緒安全感。

父母可以這麼和孩子說:"我們和爸爸(媽媽)商量一下吧。"

這樣的對話向孩子展示一種開放的溝通態度,也能讓孩子感覺父母是一種協作的關係。

對於焦慮的孩子,父母友善的態度以及鼓勵性的話語,能夠給到他們很多滋養的力量。

箴言15:23:【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你還在為親密關係而苦惱,為情感心理問題而糾結么?你還在為情感出現危機苦惱嗎?有任何心理情感困惑請添加諾亞心理小助手微信

yinuo_0308

關注新浪微博:諾亞心理

關注騰訊微博:諾亞心理

有問題可以給我們留言

可以發郵件諮詢

了解我們更多服務細節!

每天分享更多心理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諾亞心理 的精彩文章:

孩子不聽話,厭學腫么辦?

TAG:諾亞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