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坦然面對,勇敢前行

坦然面對,勇敢前行

平凡之路

 獵戶星座(實體專輯版)

朴樹 

00:00/05:01

一位群友在文章中分享:因為工作變動的原因,需要快速去適應新的環境,覺得挑戰更大了,因此選擇了謹慎,似乎因此而成長。因而感嘆: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在經歷更多看到了更多,才會知道什麼是生命真正的多樣性,無論它是更好還是更壞,都應該及其所能地努力與珍惜。

面對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應對方法。人生正因為」多樣性」而精彩,每一個「自我」,也許都誕生於此。究其根源,可能如您所說:多樣性在於生命的閱歷,可能因為每一份工作,可能因為每一個人。

她說她經常會做一個夢,夢見小學時班裡成績最好的三個人。兩女生,一個男生,然後夢中的她,一言一行都在模仿女班長和另外一個人,在夢裡,覺得這樣會有安全感。她認為:自己面對一個陌生環境時,其實內心是焦慮與惶恐的。這些惶恐雖然沒有表現在臉上,但卻確實壓抑在心裡。雖然我們坦然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社會、人生,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我」的選擇是不是一個較優的選擇。不同的參照會帶來不同感受,班長和木木給你帶來「安全感」的同時,也帶來內心深處的焦慮。大家何嘗不都如此?

正因為此,中國人總是把追求「中道」當作修身的目的:「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在如此多樣的選擇當中,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中道」當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在《傳習錄》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有人問王陽明:《大學》中關於「有所忿懥」那段話的道理。王陽明回答:諸如忿怒、恐懼、好樂、憂患等情緒,人心中怎會沒有呢?只是不應該有罷了。一個人在忿怒時,較容易感情用事,有時會怒得過分,就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體了。因此,有所忿怒,心就不能中正。(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大學》)

但達到不焦慮、不發怒、不恐懼的狀態,是一件很難的事。這些情緒的來源可能正是我們對整個環境、情況判斷的不確定性。人生是多樣的,但是沒有人能夠窮舉這些多樣性,因此也無法真正尋找到所謂的「中道」。沒有了邊界,何為「中道」?

「中道」可能更多是一種辯證的方法。萬事萬物都是運動的,在這樣連續運動之中,每件事物的本身就蘊含了自我否定的元素,每一件事物都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體!既是,又不是;既否定,也不否定;無過無不及,這也許才是準確描繪運動中事物的方法,也是我們的應對方法。這可能就是《大學》中描述的「中道」了。

即使是現代人,這樣辯證的思維也很難把握,中國人善於用「意像」表達深奧的哲學思想。所以《中庸》中有這樣的描述:「喜怒哀樂之末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人的內心沒有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稱之為中。發生喜怒哀樂等等情緒時,始終用中的狀態來節制情緒,就是和。用人類的情緒,人類面對萬事萬物的反應,來形象的描述「中道」,是一種「意會」。

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是我們的神經系統面對多樣性的外部環境,一種自然而然的反應形式,克服神經活動中的各種情緒,坦然面對多樣化的人生,就是一種「勇敢」。

這位群友,在文中最後說到:勇敢的面對生活,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多樣性,珍惜、勇敢和堅持。我想這才是她送給每個人最好的禮物,在心懷感激的同時,也祝願所有朋友都能尋找到讓自己內心篤定的錨點。坦然面對,勇敢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行合一工程化 的精彩文章:

石墨烯——必須關注的科技引爆點
人生就是一場戰鬥,淚水永遠屬於失敗者,唯有鮮花與鮮血屬於英雄!

TAG:知行合一工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