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歲月如流,樂天知命!
現在的談話中經常聽到誰家誰誰誰,在哪哪哪買了個什麼什麼的房子,多少多少的錢。雖然聽起來是很正常,但是在於最大的普通家庭來說,錢從哪裡來的?
大家作為家長的都有體會,當然是從咱的老本裡面拿出來的,父母辛辛苦苦的辛苦幾十年,退休之後一下子把老本拿出去給孩子置備一套房子,當然這裡面也有很多的無奈。
第一、孩子二十多歲步入社會沒有多久,經濟實力可以說是沒有,那夠養得起自己不做啃老族就已經很不錯了,哪來的錢買房。
第二、作為男孩子的家長,看著自己的兒子有對象了,要結婚沒有房子誰還嫁到你家,沒辦法為了孩子的終身大事,房子當然還是要買。
最近有一份老年消費調查問卷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費中,30.74%花在日常開支,23.51%補貼兒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閑生活上。也就是說現在的父母是退而不休,一方面是子女的生活確實需要幫助,最為父母到了這樣的年紀能做的確實不多,所以能幫多少就幫多少,即便是自己的老底也得交出去。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說: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把更多的金錢和精力都投入給子女,有時結果卻適得其反。對老人而言,富養自己才是不給子女添麻煩。
富養自己並不是說子女的是什麼都不管,而是要有一個度,不是子女所有的是都要我們來管,我們也年輕過,他們經歷的我們曾經也經歷過,甚至更加的貧苦,那個時候沒有人幫助我們,即便當初自己的父母再怎麼想幫也是有心無力。
現在有條件,我們把自己的生活照顧的很好,不需要子女擔心,在這之外的範圍我們可以儘可能多的幫助子女,換個角度想想,我們什麼都沒孩子了,但是遇到病痛什麼的自己沒有能力在做什麼事,那豈不是給孩子添加更大的麻煩,自己連看病買葯找人照顧都做不到,那不是要麻煩子女前後忙活,本來就壓力大,我們還是要照顧好自己,有餘力的地方幫助孩子。
經常看到作為父母的把幾十萬給孩子花掉,自己連一件新衣服都是捨不得買。「資助子女是愛的表現,但要掌握尺度。」北大社會學教授夏學鑾建議,老年父母除存養老錢外,在健康投資、出遊、社交方面也應有所支出,這些花費能提高生活質量。
「兒孫自有兒孫福」古話說的好,並不是我們把一切都做到位了,我們百年之後孩子們就一切順利了,該遇到的問題一樣也不會少。
學會放手,事情都是要自己面對,我們能做的不多,他們也不是小孩子,不是有事就要找父母的那個年紀。林則徐說過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子若強於我,要錢有何用,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若不如我,留錢有何用,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子孫如果像我這樣優秀卓越,那麼我就沒有必要給他留錢,賢能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消磨他的鬥志;子孫如果沒我優秀能幹,那麼我留給她錢也沒用,愚笨的人擁有過多的金錢,會增加他的過失。
所以我們照顧孩子不要照顧的過了,現在有一種現象,老人拚命的努力去掙點錢,而孩子確實過這樣老的生活,這是不對。百年之後,誰還養你的孩子,他怎麼辦?
不要把問題都流到自己去世之後交給孩子解決,要做的是自己還或者能夠幫托這孩子,讓他自己做主自己面對,咱百年之後也會州的踏實。
有餘力的幫助孩子,全力的照顧好自己,給自己花些錢,多出去看看,有老本將來生病盡量不麻煩孩子,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老人和狗,它們詮釋著不離不棄的真正含義!
※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這幾種食物不能錯過
TAG:夕陽紅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