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李彥宏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錯了嗎?

李彥宏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錯了嗎?

近日舉行的中國高度發展論壇討論議題多聚焦在數字經濟及新興科技的應用,與對中國的展望。百度作為中國最大的網路搜索引擎業者,但近年來屢傳出濫用用戶資料、收受利益屏蔽負面新聞及競價排名服務等爭議,導致品牌形象日漸受損。

李彥宏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錯了嗎?

而如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論壇中的一句話更引發輿論反彈。他在談及大數據及用戶隱私時表示,儘管百度很重視保護隱私,但中國人對此問題比較沒有那麼敏感,更願意用隱私換便利。此言一出,引起許多民眾的反彈。有意見表示,中國人的確在用隱私換便利,但這並不是自願的,因為不同意的話根本就什麼事也做不了。

李彥宏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錯了嗎?

(Source:財新網微博)

但很多人都沒看到,李彥宏在談論隱私問題時,還說了這樣一些話:

李彥宏說中國人願意用隱私換便利,錯了嗎?

我們也非常重視隱私問題,以及數據的保護問題,用戶信息安全保障是所有互聯網公司的生命線,我們有責任保護用戶信息安全不被侵犯。

我們需要在保障用戶信息安全和運用用戶數據為之提供更好服務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當然,這一切都要遵循一定原則,要在保障用戶數據權益的基礎上,用這些數據讓所有人受益。

如果完整來看,李彥宏的話沒錯。即使只看被斷章取義的標題,李彥宏說得也沒錯,因為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確實是建立在用戶願意用隱私換取便捷的基礎之上。

但是,李彥宏沒有意識到,越來越多用戶意識到了隱私的重要,並且在乎這件事。雖然李彥宏講「中國人多數情況下願意用隱私換取便捷性」沒有惡意,但枉顧了風向的變化,導致的結果只能是用戶對互聯網公司越來越不信任。

不是中國人不注重隱私,而是中國公司吃相難看

社論強調,中國很多軟體業者都要求過度的隱私權利,而且這些企業也往往不告訴用戶,這些資料將會作什麼用途,及採取怎樣的方式保護個資。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例如 Google 同樣是搜索引擎也會搜集個資,但是有詳細的隱私權說明,甚至包括技術手段的描述及各細項隱私權的控制開關,這是中國業者所不及的。

今年 1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媒體報道相關手機應用軟體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約談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螞蟻金服集團公司(支付寶)、北京位元組跳動科技有限公司(今日頭條)。

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三家企業均存在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況,要求三家企業本著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原則立即進行整改。

信息通信管理局要求各互聯網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得收集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不得將信息用於提供服務之外的目的,不得非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個人信息,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協議、用戶隱私政策和手機許可權調用說明,切實保障網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三家企業表示,將按照監管部門要求,對相關服務進行全面排查,加強內部管理,完善產品設計,舉一反三,認真整改。今後將繼續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工信部有關規定,進一步規範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行為。

李彥宏談話節錄

在此談話中,其實李彥宏首先談到的是自動駕駛汽車,他相當肯定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發展,未來將會達到中國 GDP 的 1/6 規模。不過他表示,目前自動駕駛汽車還是相當仰賴人類駕駛,要真的能在開放道路運行,恐怕還需要 3~5 年。但之前 Uber 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輿論就過度反應了,就像「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就是新聞。」

李彥宏強調,隨著時間過去,輿論終會醒覺到自動駕駛汽車才是更安全的選項。而且透過中國政府對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不遺餘力,再加上中國人口紅利所產生的大數據,未來自動駕駛汽車技術的進展將會非常快。尤其政府及企業的數據開放,將會使 AI 發展呈現指數上升,中國製造正邁向智慧製造,而百度投入的相關研發經費已累積上百億人民幣了。

但當主持人問及百度對隱私問題的看法時,李彥宏表示,「當你把不同數據匯聚在一起,力量就會更強大。我們也非常了解隱私問題或者說如何保護隱私。我認為在過去的幾年裡,中國已經越來越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而且執法力度也加強了許多。同時我也認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加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當然我們也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果這個數據能讓用戶受益,他們又願意給我們用,我們就會去使用它的。我想這就是我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的基本標準。」

本文綜合自Technews、新京報、PingWest報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ET電子工程專輯 的精彩文章:

華為的3D感測技術能和iPhone X分庭抗禮了?
Synopsys收購IP供應商Kilopass

TAG:EET電子工程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