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巾幗英雄楊門女將竟是假的,楊繼業也是降將

巾幗英雄楊門女將竟是假的,楊繼業也是降將

楊家將

楊家將故事已流傳近千年,小說、評書、戲曲精彩迭出。不過,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究竟如何呢?正史上只有三言兩語的邊關守將,為什麼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

楊家將

楊家將第一代曾是降將

史書記載楊業自小舉止洒脫,有俠客之風,擅長騎射,在太原期間深受北漢主劉崇的賞識。劉崇給他改名劉繼業,視如自己的子侄輩。隨著年齡的增加,楊業的勇猛也逐漸顯露出來,被北漢人稱作「無敵」,逐漸升遷至侍衛親軍都虞候、建雄軍節度使,成為北漢大將,多次與宋軍交戰。宋天寶二年二月,太祖趙匡胤親征北漢。

此時的北漢主是劉崇之子劉繼元,劉繼元派楊業與將領馮進軻扼守隆州境內的團柏谷。團柏谷在今山西祁縣,地處上黨盆地與晉中盆地交界,形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楊業到達團柏谷後,派牙隊指揮使陳廷山率數百騎兵偵查巡邏。結果陳廷山在遇到宋昭義節度使、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李繼勛後,立即下馬投降。楊業與馮進軻認為敵眾我寡,放棄團柏谷,退回太原,使宋軍得以長驅直入。三月,宋太祖至太原城下,督軍四面攻城。楊業率精騎數百突襲城東宋軍,反被宋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党進擊敗,藏在壕溝里,在援兵的接應下才得逃回城中。由於北漢的堅守,加上連日陰雨,糧運受到嚴重影響,宋太祖只得解圍退兵。此時應劉繼元要求前來增援的契丹南院大王耶律色珍仍駐紮在太原城下,楊業勸劉繼元乘契丹無備,將其全部剿殺,然後以河東之地降宋,這樣仍可保富貴,(「契丹貪利棄信,他日必破吾國。今救兵驕而無備,願襲取之,獲馬數萬,因籍河東之地以歸中國,使晉人免於塗炭,陛下長享貴寵,不亦可乎?」)但是沒有被劉繼元採納。此後數年間兩軍仍交鋒不斷。天寶八年正月,楊業率軍進攻晉州,被宋代理晉州知州武守琦擊敗與洪洞縣。

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加緊對北漢用兵。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終於攻下太原,楊業隨北漢主劉繼元投降。關於楊業的投降,有兩種說法。一說在劉繼元投降後,楊業並沒有立即投降,而是率余部苦戰,宋太宗以前就曾聽說楊業的勇猛,讓劉繼元派親信招撫楊業,楊業大哭一場,然後解甲來降。一說楊業在太原失守前主動勸劉繼元投降,城破後得到宋太宗召見,此後再給楊業的詔書中也有這樣的表述:「百戰儘力,一心無渝,疾風靡搖,迅雷罔變。知金湯之不保,慮玉石以俱焚,定策乞降,委質請命,忠於所事,善自為謀。」兩種說法截然不同,元人所作的《宋史》採納了後者。

楊家將

楊業迎來了人生巔峰。他鎮守雁門關,雁門關在當時是重中之重的軍事要地,易守難攻。當時,楊業只有幾千人,遼軍卻有十萬騎兵精銳。楊業對遼軍很熟悉,開戰前,作為主將的楊業帶幾百人「逃走」了,一路上砍伐收集樹枝,原來楊業是繞到遼軍背後發起攻擊。古代戰爭就是心理戰,楊業在馬尾上紮上樹枝,塵土飛揚,看上去有幾萬人,遼軍一下子陣腳大亂。

楊業直奔主將而去,殺了遼軍主將。戰場形勢發生巨變,潘美率軍趕到,最終取得了大勝。三千人贏了十萬人,楊業取得了宋軍上下的信任,也洗刷了自己的降將名聲。

楊家將

楊家將第二代

提到楊六郎(楊延昭),相信凡是看過影視劇《楊家將》的人都會知道,他是一個行俠仗義、忠君愛國的英雄。但楊家將故事已流傳近千年,小說、評書、戲曲精彩迭出。不過,歷史上真實的楊延昭是什麼樣子呢?正史上只有三言兩語的記載:說楊延昭為邊關守將。那後來他為什麼又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

楊家將故事中,楊延昭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因而又叫楊六郎,不過歷史事實並非如此。《宋史》中記載楊業有七個兒子,楊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為排行第六才叫楊六郎,而是另有原因。楊六郎是遼兵對他的稱呼,宋史稱遼兵對他非常懼怕,至於為什麼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麼緣由則無可考。

傳說中楊六郎還是地位顯赫的郡馬爺,這更是沒有任何依據。從楊六郎的生活軌跡看,他長年鎮守邊關,在京城沒有什麼根基,更沒在京城生活過或任過職,怎麼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馬?

少年楊家將

楊延昭少年時,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但對兵法及行軍打仗之事卻非常上心,顯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楊業對他很是鍾愛,覺得他最像自己,經常把他帶在身邊,讓他經受戰鬥鍛煉。

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動第二次征遼戰爭,28歲的楊六郎就在陣中。攻打朔州城時,楊六郎衝鋒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沒有退卻,忍痛鏖戰,把強悍的遼兵打得一敗塗地。英雄的事迹總是難以磨滅,如今雁門關四周山上,仍然留有相關的地名,這是對他的永久性紀念。

楊延昭

楊延昭起初並沒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太平興國年間,他被蔭補為供奉官,這是級別比較低的軍官,大約相當於現在的連級幹部吧。楊業犧牲後,楊延昭由供奉官升遷為崇儀副使,勉強算是個中級軍官。

公元999年農曆9月,遼國大舉南犯,楊六郎率兵打了幾個勝仗,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遼兵入侵中原,給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他們把當地民眾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時逼迫他們爬城,讓無辜的百姓做替死鬼。目睹此情此景,楊六郎恨不能率百萬雄兵痛殺遼寇,但他人微言輕,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他屢次請求高陽關都部署傅潛發兵支援,都得不到迴音。當時傅潛手下有8萬多兵馬,但他消極畏戰。楊延昭以及楊嗣、石普等將領屢次請求傅潛增派人馬,主動出擊,但傅潛都充耳不聞。更有甚者,他還刻意掩蓋部下抗遼的功績。貪生怕死的傅潛受到了眾人的嚴厲譴責,當時一位叫錢若水的文官,主張殺掉傅潛,通告全軍以振軍威,然後挑選像楊延昭這樣英勇善戰的軍官,委以重任,驅逐遼軍。

後來宋真宗親率大軍前往大名府督陣,宋軍綿延數十里,氣勢龐大,深入宋境的遼軍擔心被圍,於公元1000年正月撤退。遼兵撤退後,宋真宗將傅潛削職流放。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楊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見。真宗皇帝詢問他有關邊防的情勢,楊延昭對答如流,談吐不凡。宋真宗非常滿足,對諸位大臣說,「延昭父親楊業是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乃父之風,非常值得稱讚。」這可能是楊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見到皇帝。

公元1001年,遼軍又一次南下。楊延昭在羊山下埋伏精兵,自己率領部隊與遼軍叫陣,將遼軍引誘到伏擊圈後,伏兵四齣,楊延昭又率眾殺回,遼軍大敗,其領軍大將當場陣亡。此一陣大長宋軍士氣,楊延昭因功被加封為莫州團練使。楊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經和大臣們談及此事,他說楊延昭遠在邊關,朝里沒有什麼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對他眼紅的人很多,不是朕保護他,他哪裡會有今天?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實,楊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馬,否則就不是朝中無人了。終其一生,楊六郎也沒有什麼太高的地位,和傳說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遠。宋史對他的記載,無論功過都非常簡單。有關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於正史,傳說多於正傳。公元1014年,楊六郎病死於邊關,享年57歲。

楊家將

楊門女將純屬文學虛構

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基本上是軍履平平。再後來,楊家將就沒有有名的人了。楊門女將總該有吧?還真沒有。佘太君和穆桂英雖然國內不少地方志有記載,但基本屬於誇大渲染,是隨著時代而逐漸豐滿的「文學虛構人物」。

楊門女將

北宋時期,楊業老家旁邊有個府州,其中有一個折氏家族特別有名,但當時他們根本不會把閨女嫁給遠在太原的敵將楊業。所以,佘太君是文學虛構。

至於穆桂英,有地方志說她家在當時密雲或順義的穆家寨或穆柯寨,但這兩個地方當時都屬於遼國地界,楊家不可能大老遠到那裡找媳婦。因此,穆桂英也是文學虛構。楊門女將的故事,經過南宋、元代的改編增補,發展到明清,最終形成完整的女將形象。

穆桂英

最後楊門女將的誕生,帶有當時百姓的社會理想色彩,也許是下層勞動人民對生活的美好期望,也許是老百姓強烈的愛國心,希望積弱的宋朝可以強大起來。總之這個故事肯定會經久不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武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三國演義的馬超,為什麼不被重用呢?

TAG:南武說歷史 |